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诊治现状及其预后.方法 检索1992年1月至2009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获得临床资料完备的42篇文献共439例SPT,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39例SPT中男性38例(8.7%),女性401例(91.3%),男:女=1:10.6,平均年龄28岁(8~76岁).377例有临床表现描述,主要为腹痛(35.3%)、腹部包块(31.3%)、腹胀不适(7.7%),101例(26.8%)无任何症状,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术前诊断有记载者246例,误诊161例,误诊率65.4%.439例SPT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根治性切除率高达97.3%(427/439).平均肿瘤直径7.8 cm(1.5~25.0 cm).394例对肿瘤侵犯转移有记载,80例(20.3%)有恶性表现.418例(95.2%)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1月~25年).随访期间403例(96.4%)无瘤存活,4例局部复发,6例发生肝转移,4例因本病病死.结论 SPT是一种少见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是SPT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1985年至1998年我院收治细菌学阳性的非伤寒沙门菌感染695例,其中肠炎沙门菌血清型肠炎88例,占1266%。以下就沙门菌血清型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作一总结分析。一、临床资料88例患者中男53例,女35例。年龄5个月~65岁,平均(199±164)岁。成人54例(6136%),13岁以下儿童34例(3864%),3岁以下幼儿21例(2386%)。粪便培养阳性的沙门菌由本院微生物室常规鉴定分型为肠炎沙门菌血清型,其抗原式为1,9,12;g,m;-。同时采用KB纸片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采用NCCLS质控标准[1]。二、结果1流行病学: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5~9月份发病数相对集中,计有…  相似文献   

3.
我院在1976年5月~10月治疗菌痢、肠炎4,566例,其中菌痢1,339例,肠炎3,227例。除23例因严重呕吐、腹泻不能服中药而输液治疗(占0.5%),2例收入病房住院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6,(1)
目的探讨缓解AIDS患者症状,减少机会性感染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分析总结85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为主,肺结核31例(36.5%),卡氏肺孢子菌肺炎28例(32.9%),细菌性肺炎13例(15.3%),口腔念珠菌感染12例(14.1%),细菌性肠炎13例(15.3%),皮肤感染者11例(12.9%);住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12例,住院死亡率为14.12%。结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适时抗病毒治疗可重建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总结.结果:7例保守治疗的病例中有5例复发,治愈率仅(28.6%,2/7),保守治疗效果不佳.14例手术患者总体疗效满意.10例行肠切除吻合术的患者,治愈率达(90.0%,9/10),可见手术治疗为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最佳方法.1例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再次手术证实为第1次手术切除肠管过少,残留病变肠管所致.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尽量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手术时应尽量切除全部病变肠管,避免出现吻合口瘘.同时肠造口术或旁路手术也是必要术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HNE)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AHN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胃肠炎型6例、肠出血型27例、腹膜炎型13例、肠梗阻型9例、中毒性休克型2例。结果 57例患者中早期诊断51例(89%)、误诊6例(11%),治愈49例(86%)、死亡8例(14%),保守治疗49例(86%)、手术治疗8例(14%)。结论 AHNE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以及综合规范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确评价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439例乙肝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乙肝病毒(HBV-DNA),分析、探讨在HBV-M各种阳性组合时的传染性问题,以加深对HBV感染指标的认识,正确评价乙肝患者ELISA法HBV-M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439例为我院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的乙肝患者,女173例,男266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8.
空肠弯曲菌已被认为是人类肠炎的一种致病菌。近年来国内外对弯曲菌肠炎均有报道,均以婴儿发病为主,成人空肠弯曲菌肠炎少见报道。我们于1983年8~9月和1984年6~10月,对166例成人腹泻病人大便进行分离培养,结果14例阳性(8.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33例病毒性肠炎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检测,结果发现,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地增高,10例患儿有轻度的心肌缺血。我们认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存在潜在的心肌损害。护理工作中除加强液体疗法,做好一般常规护理外,应加强心脏体征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个月~8岁,大便次数>5次/d,稀水样或蛋花样大便,无脓血,大便常规WBC<5个/HP,无红细胞及脓球,大便培养(-);轻度失水14例,占42%,中度失水2例,占6%,重度失水1例,占3%,无失水16例,占48%。所有患儿心…  相似文献   

10.
急性坏死性肠炎的肾损害过去缺乏详细报道,我院12年来共收治急性坏死性肠炎128例,其中伴有肾损害表现者26例(20.3%),现作以报道,并对其发病原因作一探讨。诊断依据1.在麦秋季节有突发性腹痛、腹胀、腹泻、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制霉止泻散敷脐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霉菌性肠炎患儿9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内病外治)61例及对照组(西药治疗)38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3.9%、23.7%(P<0.01),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是引起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主要原因,中药敷脐配合推拿疗效优于西药,显示了中医内病外治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自1977至1995年,应用成人纤维/电子肠镜检查3个月至14岁(平均6.9岁)小儿677例,其中诊断肠息肉者453例,占66.9%,并于内镜下摘除息肉521颗。其次诊断“肠炎”48例(7.1%),溃疡性结肠炎8例(1.2%),痢疾7例(1.0%),霉菌性肠炎3例(0.4%),肠结核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21例临床资料,21例中早期诊断18例,手术中诊断3例;21例分别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手术的治疗方法.[结果]治愈20例,死亡1例.3例复发,经保守治疗后治愈.误诊率28.5% (6/21),病死率4.7%(1/21).[结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临床症状复杂、误诊率高、并发症多、治疗棘手、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的内科综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末端回肠炎与急性阑尾炎的相关性。[方法]以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了解末端回肠炎发生情况,重点对比观察回盲瓣开放及闭合时间。[结果](1)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58例(占6.86%)出现末端回肠急性炎症改变(急性末端回肠炎组),44例(占43.14%)未出现末端回肠炎症改变(正常末端回肠组);(2)急性末端回肠炎组中,出现回盲瓣溃疡27例,黏膜充血、糜烂改变13例;(3)急性末端回肠炎组插镜前的开放时间较正常末端回肠组明显延长,闭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急性末端回肠炎组插镜后回盲瓣开放时间进一步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镜前后闭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正常末端回肠组插镜后较插镜前回盲瓣开放时间亦延长,闭合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炎症程度越重,回盲瓣开放时间越长,闭合时间变化不明显(P0.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时急性末端回肠炎显著增多,其原因可能与回盲瓣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研究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0例RV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结果示正常的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异型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200例患儿治疗前外周血检出异型淋巴细胞192例(96.0%),治疗后检出异型淋巴细胞108例(54.0%),92例(46.0%)未检测出异型淋巴细胞。对照组患儿中偶见异型淋巴细胞8例(4.0%)。观察组治疗前后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免疫球蛋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RV肠炎患儿治疗前后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临床更好地对感染情况进行评估与判断,了解儿童免疫功能状态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改善患儿症状及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在受血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的关系,分析筛查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安全中的意义。方法:对6 439例受血者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对阳性表达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分析其表达与输血、妊娠的关系。结果:6 439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21例(0.33%);其中1 983例无妊娠、无输血史者中阳性1例(0.05%);94例有妊娠及输血史者阳性1例(1.06%);2 471例无妊娠有输血史者中阳性8例(0.32%);1 891例有妊娠无输血史者阳性11例(0.58%)。无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低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也低于有妊娠及输血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高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4.8%),特异性抗体20例(95.2%),其中主要为抗-D、抗-M、抗-E和抗-C等。结论: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为临床寻找相容血液争取时间,检出有针对性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和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在福建地区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FGE和MLVA技术对福建地区88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分型效果。结果 88株肠炎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相似度系数为43.9%~100.0%,得到46个PFGE型别(PT 0001~PT 0046)、2个优势型别簇(cluster A~B),分辨系数(D值)为0.9459。PT 0002、PT 0011、PT 0013和PT 0029为优势PFGE;经MLVA分型后,遗传关联度介于26.8%~100%之间,得到40个MLVA型别(MT 0001~MT 0040)、2个优势基因簇(cluster 1~2),分辨系数(D值)为0.9235。MT 0005、MT 0004和MT 0014为优势MLVA型别。结论 PFGE分辨力略高,与流行病学背景资料更吻合;MLVA在分析菌株之间亲缘关系和遗传相关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科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36例浅表性空肠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收效满意,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36例均经Olympus.SIF-B型纤维小肠镜活俭,确诊为浅表性空肠炎。男31例,女5例,17~49岁,有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病史.给口服SASP,1.0g3/日,疗程2周,停药3日内复查内镜活检。疗效判断及结果治愈;空肠粘膜皱壁呈玫瑰色,天鹅绒状,环形皱壁清晰;肠壁血管清楚,绒毛呈手指状,柱状上皮被覆,固有层炎细胞消失。好转:空肠粘膜皱壁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分泌物减少,固有层炎细胞减少.无效:内镜及活检同治疗前,本组治愈24例(66.7%),好转8例(22.2%),总有效率88.9%,无效4例(11.1%)。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及对照组7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同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止泻、止吐时间、总疗程、轮状病毒转阴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止泻、止吐时间及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轮状病毒转阴率(84.72%)明显高于对照组(3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05%)高于对照组(7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见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有效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收集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2010-09/2016-09的41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307例患者通过结肠镜发现了出血的原因.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构成差异.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88例(28.7%),大肠息肉80例(26.1%),缺血性肠炎60例(19.5%),溃疡性结肠炎40例(13.0%)慢性大肠炎19例(6%).88例大肠癌,中青年组为31例(31/160),老年组为57例(57/14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40例溃疡性结肠炎中,中青年组为28例(28/160),老年组为12例(12/147).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年龄组不同,病因构成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