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 C)及尿微量蛋白(mALb)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60例高血压早期肾病患者为高血压肾病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α1-MG、β2-MG、Cys C和尿mALb水平,分析血α1-MG、β2-MG、Cys C和尿mALb单一和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病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肾病组血α1-MG[(41.78±12.26)mg/L]、β2-MG[(4.60±1.27)mg/L]、Cys C[(1.35±0.32)mg/L]及尿mALb[(80.74±10.49)mg/L]含量高于高血压组、对照组,高血压组血上述指标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4.687、22.186、17.964、36.417,均P<0.05)。血α1-MG、β2-MG、Cys C及尿mALb联合诊断高血压早期肾病的敏感度(95.00%)高于Cys C(83.33%)、β2-MG(68.33%)、α1-MG(61.67%),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α1-微球蛋白 (α1-mG)与尿微量白蛋白 (u -Alb)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方法对 31例SLE患者 (尿常规正常组 10例 ,尿常规异常组 2 1例 )及 19例健康对照组的α1-mG、β2 -微球蛋白 (β2 -mG)、u -Alb进行检测。结果 SLE病人尿α1-mG、β2 -mG、u -Al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无论尿常规正常与否 ,其尿α1-mG、β2 -mG、u -Alb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尿α1-mG及u -Alb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系列微量蛋白检测在儿童(<13岁)肾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尿路感染患儿6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6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7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80例及正常儿童30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含量,采用微粒子酶免法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除急性肾小球肾炎组的α1-M,尿路感染组的IgG、α1-M、TR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组别其余项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的α1-MP<0.05外,其余均P<0.01);117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儿尿系列微量蛋白检出阳性47例,阳性率为36.75%。结论: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可用来判断儿童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调查。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5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同时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27.8±5.6)mg/L;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96±0.52)mg/L;β2微球蛋白水平为(0.21±0.08)mg/L;患者Ig G水平为(4.79±1.13)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疾病发作24h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窒息新生儿急性肾脏损伤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窒息新生儿52例为病例组,其中轻度窒息新生儿3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16例,同时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尿微量α1微球蛋白(α1-M)、尿微量白蛋白(Alb)、尿微量β2微球蛋白(β2-M)、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Scr、BUN升高的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尿α1-M为(9.31±2.54)mg/L、尿Alb为(28.71±7.59)mg/L、尿β2-M为(4.02±1.19)mg/L,出生第7天的尿α1-M为(6.36±2.21)mg/L、尿β2-M为(3.02±1.33)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尿α1-M为(11.67±3.18)mg/L、尿Alb为(38.23±6.94)mg/L、尿β2-M为(5.09±1.27)mg/L,出生第7天的尿α1-M为(8.31±2.31)mg/L、尿β2-M为(3.91±1.80)mg/L,均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有利于评估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益肾化湿颗粒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投掷硬币法分组。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片与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白细胞诱素-1(LK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红细胞为(4.09±1.01)个/HP、24 h尿蛋白定量为(0.79±0.35)g/L、血尿素氮(BUN)为(9.11±2.65)mmol/L以及血肌酐(Scr)为(119.44±48.99)u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尿红细胞(6.20±1.98)个/HP、24 h尿蛋白定量(1.25±0.39)g/L、血尿素氮(BUN)(10.60±3.18)mmol/L以及血肌酐(Scr)(137.01±55.43)umol/L;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3水平为(12.08±2.24)ng/L、TNF-α为(13.57±4.34)ng/L、LKN-1为(70.43±33.88)p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有效消除炎症,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临床明确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74例和孕期正常体检者(对照组)56例作为研究对象。GDM患者按照血生化肾功能诊断结果分为肾功能异常组70例和肾功能正常组104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大小分为GDMⅠ组106例和GDMⅡ组68例。分别检测晨尿α_1-mG、β_2-mG、RBP及NAG水平,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DM肾功能异常组和GDM肾功能正常组尿α_1-mG、β_2-mG、RBP、N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M肾功能异常组尿α_1-mG、β_2-mG、RBP水平明显高于GDM肾功能正常组(P<0.05)。GDMⅠ组和GDMⅡ组尿α_1-mG、β_2-mG、RBP、N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MⅡ组尿α_1-mG、β_2-mG、RBP水平明显高于GDMⅠ组(P<0.05)。GDM肾功能异常组和GDM肾功能正常组尿蛋白3项联合NAG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尿α_1-mG、β_2-mG、RBP及NAG可用于GDM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尿α_1-mG、β_2-mG、RBP浓度变化与GDM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4项联合检测更有利于GDM肾早期损伤的筛查、诊断以及疾病进展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液转铁蛋白(TRF)、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微球蛋白(β-MG)为观察组,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30例HSP患儿肾功能均正常,BUN为(4.78±0.73)mmol/L,Cr为(48.32± 14.59)μmol/L;HSP 患儿尿微量蛋白中mAlb为(28.45±10.22)mg/L、TRF为(1.56±0.98)mg/L、α1-MG为(10.20±6.23)mg/L、β-MG为(0.54±0.22)mg/L,均高于对照组的(4.11±1.35、0.60±0.15、2.30±1.46、0.25±0.1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尿微量蛋白指标综合检测可作 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降低肾损伤程度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祛瘀活血汤联合氯沙坦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lin,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4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肾祛瘀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定量、IL-6、TNF-α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0%高于对照组70.27%(χ~2=7.559,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114.24±12.49)μmol/L和BUN(6.73±0.48)mmol/L低于对照组(143.76±18.84)μmol/L和(8.39±0.73)m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0.83±0.14)g低于对照组(1.32±0.28)g(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163.29±18.37)ng/L和TNF-α(2.01±0.45)g/L低于对照组(221.34±26.48)pg/ml和(3.09±0.31)g/L(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69.71±2.76)%、CD4~+(38.97±1.65)%和CD4~+/CD8~+(1.74±0.16)高于对照组(63.87±1.83)%、(34.54±2.02)%和(1.45±0.13)(P0.05)。结论补肾祛瘀活血汤联合氯沙坦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显著,且可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及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 68例早期D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胱抑素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U)、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 2-MG)]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胱抑素C、UAER、MAU、α1-MG、β2-MG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4.32±1.26) mmol/L比(5.65±1.38) mmol/L,( 1.67±0.64) mmol/L比(2.53±0.96) mmol/L,( 1.29±0.38) mg/L比(1.74±0.51)mg/L,(61.09±18.45)μg/min比(86.42±21.34)μg/min,(5.73±4.81) mg/L比(23.16±9.73) mg/L,( 1.41±1.21) mg/L比(4.76±1.24) mg/L,(1.21±0.13) mg/L比(2.58±0.26) mg/L](P<0.01或<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血清胱抑素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AER、MAU、α1-MG、β2-M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下降程度不及观察组(P< 0.05或<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水平,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痛风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诊治痛风致早期肾损伤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对82例痛风患者(观察组)进行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胱抑素C( CysC)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α1微球蛋白(α1-M)、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相关肾功能检查,并与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BUN、血Cr、尿mAlb、尿红细胞、尿蛋白定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UA(402.1±116.9) μmol/L、血CysC( 1.45±0.62) mg/L、尿β 2-M(68.32±47.18)μg/(mmol·UCr)、尿α1-M( 1.51±1.09)μg/(mmol·UCr)、尿NAG(1.31±0.59) U/(mmol·UCr),均高于对照组的(257.8±72.2)μmol/L、(0.87±0.34) mg/L、(49.87±35.19) μg/ (mmol·UCr)、(0.69±0.47) μg/ (mmol·UCr)、(0.93±0.21) U/(mmol·U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患者在出现关节症状时已有早期肾损伤,且以肾小管和肾髓质为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改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时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5 5名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患者及 2 0名健康人进行左旋精氨酸 (L -Arg)抑制试验 ,测定静脉滴注L -Arg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1,UAE2 )及尿α1-微球蛋白 (α1-MG) ,并计算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 (RA)。结果 在静脉滴注L -Arg后 ,⑴A组 (UAE :0~ 2 0 μg/min)糖尿病人UAE2 与对照组无区别 (P >0 0 5 ) ,RA较对照组低 (P <0 0 5 ) ,尿α1-MG较对照组高 (P <0 0 5 ) ;⑵B组 (UAE :2 1~ 10 0 μg/min)及C组 (UAE :10 1~ 2 0 0 μg/min)糖尿病人UAE2 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RA进一步降低 (P <0 0 1) ,尿α1-MG进一步升高 (P <0 0 1)。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存在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障碍。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 ,肾小管功能的受损可能要早于肾小球功能的损害。L -Arg抑制试验是一项简便实用的功能试验 ,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RA及尿α1-MG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两项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采用万古霉素进行临床治疗的疗效以及该药物的肾毒性,为新生儿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新生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用抗菌药物的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研究组患儿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广谱青霉素类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广谱青霉素类进行治疗,对患儿治疗前及停药1周后的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肾毒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儿在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1%,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尿常规检查异常5例,发生率为7.8%,尿素氮检查异常6例,发生率为9.3%,肌酐检查异常4例,发生率为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过治疗后,尿蛋白水平(0.053±0.017)g/L,尿α1-微量球蛋白水平(6.413±2.184)g/L,尿NAG水平(9.481±3.951)g/L,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尿蛋白水平(0.058±0.021)g/L,尿α1-微量球蛋白水平(6.621±3.244)g/L,尿NAG水平(10.116±4.034)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对于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对患儿肾毒性较小,因此合理的万古霉素药物剂量以及治疗方式可有效地控制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iasysR/S -工作站 (人工计数 )与Clinitek - 5 0 0尿分析仪 (仪器 )检测尿红细胞(RBC)对肾炎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血RBC加入pH5与pH9正常尿液中 ,放置 8h ,观察溶解情况。分析比较临床确诊的 5 4例急性肾小球肾炎、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首诊尿常规RBC人工与仪器检测结果。结果 RBC置尿液pH5与pH9环境下 8h后不溶解。人工与仪器检测急性肾小球肾炎尿RBC阳性率分别是 83%、98% ,两者比较P <0 0 1 ;慢性肾炎分别是 5 1 %、87% ,P <0 0 1。结论 患者尿中血红蛋白可能来自血液。仪器检测急、慢性肾炎尿RBC较人工方法敏感。  相似文献   

15.
王凌旭  杨东伟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16-161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随着病情的进展DM患者将并发糖尿病肾病,从而对肾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肾脏穿刺病理活检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方法,但由于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不易推广.肾小球、肾小管的相关检测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功能.我们联合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α1巨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等微量蛋白(uTf),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含量,反映早期肾脏损伤程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腺苷脱氨酶(A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7例临床确诊的TBM患者作为TBM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TBM患者49例(包括病毒性脑膜炎31例,非结核性细菌性脑膜炎1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入院后24h内及治疗后恢复期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结果 TBM组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9.5%(51/57)、93.0%(53/57)、86.0%(49/57)和56.1%(32/57),对照组分别为91.8%(45/49)、95.9%(47/49)、85.7%(42/49)和59.2%(29/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内TBM组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分别为(17.2±6.3) μg/L、(82.3±14.5) μg/L、(14.5±5.4) U/L和(87.9±16.1)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7±4.2)μg/L、(42.9±11.3) μg/L、(4.3±2.0) U/L和(79.3±14.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恢复期TBM组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分别为(6.5±2.1)μg/L、(16.7±4.1) μg/L、(6.1±2.3) U/L和(41.7±12.8) μg/L,对照组分别为(6.3±2.3) μg/L、(12.1±3.2) μg/L、(4.1±2.1)U/L和(32.9±11.3)μg/L,TBM组治疗后恢复期脑脊液中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ADA及TNF-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恢复期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均较入院后24h内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中急性起病者(38例)入院后24h内脑脊液中NSE、MMP-9、ADA水平分别为(19.5±6.7) μg/L、(87.9±16.1) μg/L、(17.2±6.3) U/L,均显著高于亚急性起病者(19例)的(14.9±5.1) μg/L、(76.7±13.5) μg/L、(11.8±5.1)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可为TBM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同时阐明缬沙坦能否通过降低TGF-β1的水平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66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1组[尿微量白蛋白(UMA)/肌酐(Cr)<10μg/mg]12例、正常白蛋白尿2组(UMA/Cr 10~30 μg/mg)19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MA/Cr 31~300μg/mg)35例,伴有高血压者应用缬沙坦80 mg/d共4周.分别采血测定血清TGF-β1等指标.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1组、正常白蛋白尿2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7.41±2.68)、(10.52±4.10)、(22.98±43.74)ng/L,与对照组的(4.25±5.82)ng/L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1组中应用缬沙坦者血清TGF-β1水平较未用缬沙坦者明显下降[(5.77±1.90)ng/L比(8.23±8.78)ng/L](P<0.05),其余两组应用缬沙坦者较未用缬沙坦者血清TGF-β1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TGF-β1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早期应用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GF-β1的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儿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L-6和TNF-α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检测NSE的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NSE和TNF-α3项指标的急性期水平分别为(83.5±22.9)ng/L、(13.6±4.5)μg/L和(57.4±15.6)μg/L,恢复期水平分别为(48.6±14.2)ng/L、(6.7±2.9)μg/L和(31.0±12.5)μg/L,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重症组3项指标明显高于轻症组,轻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项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2、3项检测能提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结论 IL-6、NSE和TNF-α是评价病毒性脑炎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2、3项检测能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昆山市雨水中放射性水平。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采集合格的雨水样本33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3-2006)对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雨水样品的总α放射性水平在(1.66±0.45)×10-2~(27.57±0.89)×10-2Bq/L之间,平均值为(8.81±7.59)×10-2Bq/L;总β放射性水平在(2.41±0.91)×10-2~(15.71±0.95)×10-2Bq/L之间,平均值为(7.09±3.73)10-2Bq/L。总β/α比值的平均值为1.34,变动范围从0.35到5.51不等。结论昆山雨水总放射性处于正常的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有明显性波动。应进一步加强监测探明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首次确诊住院时尿IgG与1年内皮肤紫癜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9例出院后1年内再次出现皮肤紫癜(复发组)和43例出院后1年内未再出现皮肤紫癜(无复发组)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在首次确诊住院时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尿IgG,并测定28例同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未应用激素治疗前(肾综组)和3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尿IgG,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复发组在首次确诊住院期间,急性期尿IgG为(1.474±0.658)g/L,与无复发组的(1.391±0.743)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尿IgG均低于肾综组的(2.808±0.683)g/L(p<0.01);恢复期尿IgG在复发组为(0.202±0.154)g/L,高于无复发组的(0.115±0.103)g/L和对照组的(0.109±0.09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IgG在判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活动方面和皮肤紫癜复发的预后方面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