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王大姐,今年50岁,同事发现她和以前有明显变化,脾气急躁,更容易发火了,别人不觉得热,她却在电扇下面不停的吹,但仍然有出汗,还会有血压升高。每天唉声叹气,闷闷不乐,以往勤快的大姐形象完全改变了,坐在一个地方发呆,担心自己得了重病,每天顾虑重重,茶不思,饭不香,身体一天天的消瘦,同事们特别想帮她,但不知道如何能帮到她。专家诊断她得了更年期抑郁症,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目前症状  相似文献   

2.
东方 《养生月刊》2012,33(11):993-995
秋季是凉热交替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渐退,阴寒日生.怎样才能安度"多事之秋"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防". 一、防"秋燥"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天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必然出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轻则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重则出现感冒、疖肿、鼻炎等.如因着凉,还会诱发90%以上的"老慢支"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秋季的到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如果不加强保健,很容易出现健康的"多事之秋"。那么秋季如何养生?养生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为此,我们采访了空军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文龙。连日来,不少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者大便秘结等症状,其实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而是"秋燥"。  相似文献   

4.
中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事业的鼎盛时期,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很多疾病开始缠身。但如果能在“多事之秋”注意下列所出现的“蛛丝马迹”,那么,就可以防忠于未然或“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这些“蛛丝马迹”既包括看得到、摸得到的“硬件”,也包括无法捉摸的情绪变化的“软件”。  相似文献   

5.
正秋三月,草木萧条,气候干燥,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之秋天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疾病也随之复发,故被医学界称之为“多事之秋”。  相似文献   

6.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相似文献   

7.
正秋天,阳退阴长,凉风习习,草木枯萎,花叶凋落,大自然呈现出一派萧索之景。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天是夏天向冬天过渡的时期,天干物燥,温度和湿度逐渐下降,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老人来讲,在暑往寒来、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要顺应天时的变化,尤其是晚秋要加强养护,以确保身体安然无恙,平安无事。适时增添衣物秋天温差较大,早秋湿热,晚秋寒冷。在中秋前后较长时间,虽凉风习习,  相似文献   

8.
每年重阳节前后,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漫山遍野似火如霞、溢彩流丹的红叶,把秋意映衬得正浓,乃登高赏景、极目远眺的佳期。不过,此时也是天气逐渐由晚秋向初冬过度,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多发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秋季有专属的五行,不同的脏器也有不同的五行,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却又相辅相成,怎样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来为人体的健康加分呢在中医学中,将季节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阶段,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想知道其中的微妙关系吗?我们请武警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朱宏来讲解一下。《养生大世界》:时下正值金秋十月,秋季在中医的五  相似文献   

10.
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这是一条长期流行于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俗成语,很难确定其最早源于何时、何事、何人、何书。翻开历代著作,到处都可以找到运用这一成语的实例,也有写作"多故之秋"的。如唐代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扬摄扬子县令》中"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相似文献   

11.
多事之秋     
这是一条长期流行于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俗成语,很难确定其最早源于何时、何事、何人、何书。翻开历代著作,到处都可以找到运用这一成语的实例,也有写作“多故之秋”的。如唐代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扬摄扬子县令》中“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金史·宣宗纪》中“今多故之秋,人才难得,朕欲除大罪外,徒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量才复用”、《明史·黄凤翔传》中“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清代王韬《园文录·宜索澳门议》中“…  相似文献   

12.
中年,一般指40至60岁这一阶段,人的年龄进入这一时期,就好比一年四季已进入了秋季。秋季既是自然界硕果累累的黄金时节,也是秋风肃杀,花木凋谢枯萎的开始。人也同样,当  相似文献   

13.
正抑郁症对更年期女性的心身健康影响巨大,直接影响到晚年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的长短,因而早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开始多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乏力、头昏、头疼、烦躁不安等各  相似文献   

14.
正生长发育、生殖与衰老的自然规律是一部分女性可以顺利渡过的,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女性来说,由于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等方面的原因,身体不能很好地调节这一生理变化,使得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了更年期综合征更有一些女性,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工作家庭两头顾的忙碌之中,还不到40岁就迎来了人生的多  相似文献   

15.
王荣华 《科学养生》2012,(10):20-21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由于昼夜温差变大,冷暖多变,许多人很难适应气候的变化,故秋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因而有“多事之秋”的说法。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大,  相似文献   

16.
17.
孙清廉 《家庭中医药》2008,15(10):38-39
时至秋令,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随着"阳消阴长"由热转寒,气候变化明显,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但人的情绪最不稳定,而且容易生病,为此古人把秋天称为"多事之秋"。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重视衣食住行的调节,其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8.
<正> 秋分以过,金风骤起,气转秋凉,于是乎肺脏主时,祖国医学认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肺通秋气”,故此时之病,辨治当责求于肺。 1 肺通秋气金亢则悲 脏象学说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以五脏化正气,以生喜怒悲优恐。”秋今肺金主时,天人相应,故肺气此时亦为人体之主宰,肺气王于秋,肺气畅盛,则能生杀自由,纪刚不紊,故升降有序,情志舒畅。奈何金气凌冽,每易亢而为害,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春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容易困倦,这就是所谓的"春困"。其实"春困"不是病,而是生物钟的转换。那么,怎么预防"春困"?教您三招。第一招晚睡早起、适当午休。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应该顺应气候的变化,春季要注意葆养阳气,日昼为阳,黑夜为阴,春季白昼渐长,宜晚睡早起以迎阳气,同时,要注意适当午休,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就可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中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在质量上可与优质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中的蛋白质相媲美。新的评价方法表明,大豆蛋白可以完全满足人(2岁以上)的身体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197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蛋白具有降胆固醇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每天摄取25克以上大豆蛋白,就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