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与HBV-DNA 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586 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 检测患者血清中前S1 抗原、前S2 抗原和E 抗原,PCR 法检测HBV-DNA,然后比较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与HBV-DNA相关性.结果 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在HBV-DNA 不同载量中表达不同,表达随载量增高而高(P 均<0.05),且三者均与HBV-DNA 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174,0.362,P <0.05),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E 抗原、前S1 抗原和前S2 抗原.联合检测中,前S1 抗原与E 抗原、前S2 抗原与E 抗原、前S1 抗原与前S2 抗原、三项联合检测均与HBV-DNA 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76,0.589,0.462,0.607,P <0.05),相关性均高于单项检测,其中以联合三项检测与HBV-DNA相关性最高.且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三项同时阳性组HBV-DNA 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单项阳性组及两项阳性组(P 均<0.05).结论 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与HBV-DNA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E 抗原、前S1 抗原和前S2 抗原,联合任意两项及联合三项检测相关性均高于单项检测,且以联合三项检测相关性最高.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三项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和两项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Rh(D)抗原的表达有量和质(不完全D抗原)的变化。本文回顾并讨论了已发表的文章和15年来研究D抗原变异的成果。D抗原决定簇决定了单克隆抗D与不完全D抗原的反应模式。不完全D抗原可按D抗原决定簇进行报告,但是有量变化的D抗原(弱D)的细胞抗原决定簇难以通过血液凝集试验进行可靠的鉴定。9种不完全D抗原(Ⅱ~Ⅶ类抗原)DFR抗原和两种以前未报导的抗原,通过其抗原决定簇和与低频抗原的相关性而作出鉴定。单克隆抗-D可鉴别出16种D抗原决定  相似文献   

3.
1982年Ohori 报告,在HBe 抗原亚型(e_1,e_2抗原)中,特别是e_2抗原的存在,意味着HB 病毒(HBV)有高度的活动性。加藤氏报告,HBe 抗原效价(R-PHA 法)与血中HBV·DNA 聚合酶成正相关性。因此推测e_2抗原与HBe 抗原量有密切关系。作者就HBe 抗原亚型与HBe 抗原效价的关系,作了如下研究。对象与方法:以HBs 抗原携带者38例为对象,用ELISA 法观察HBe 抗原阳性血清113分。e_1、e_2、抗原用Micro—Ouchferlony(MO)法,HBe、HBs 抗原定量用R-PHA 法。结果:如表1所示。HBe 抗原效价,e_1、e_2抗  相似文献   

4.
国际输血学会将已确定的200余种红细胞血型抗原分为23个系统,5个关联和2个系列。Rh、MNS系统抗原代表大多数决定簇为多肽的血型抗原;ABH抗原代表决定簇为糖分子的血型抗原,根据其分布、发生和结构等特点,又称该类抗原为组织血型抗原。本文扼要综述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Rh、MNS、ABH血型抗原及其基因结构;其抗原表位的变异及基因的调控。此外,对组织血型抗原之一的T/T。结构,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等也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结核病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优势肽段融合抗原38kD-ESAT6-CFP10,并且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初步分析了该融合抗原的抗原性。方法运用生物学软件分析抗原优势肽段并模拟其串联后的三维结构,以确保串联后仍保持良好的抗原性。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38kD、ESAT-6和CFP40抗原优势肽段基因并将其进行连接,然后将融合基因分别连接入pBVIL1和pGEX-4T-2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菌株DH5α中进行表达。将两种不同载体表达的38kD-KSAT6-CFP10融合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和标记抗原,以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初步评价其抗原性。结果获得了38kD、ESAT-6和CFP10的抗原优势肽段融合抗原38kD-ESAT6-CIW10,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表达,初步验证所获得的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该种抗原优势肽段融合抗原有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重要候选抗原,并且双抗原夹心ELITSA方法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名词注释     
《新医学》1984,(5)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已知抗原(或抗体),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检测待检样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方法。结果借助于放射性强度显示。以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和待测样本中的抗原,与对应抗体的作用,使这两种抗原与抗体竞争性结合。通过测定抗原和抗体复合物(B)和游离抗  相似文献   

7.
1 血小板上的同种异体抗原 血小板表面具有复杂的血型抗原,这些抗原是由遗传决定的,通常同种晃体抗原分为两类。 1.1 血小板和其它细胞共有的抗原 1.1.1 ABO系统的抗原 目前已经证明,血小板表面存在ABO、Lewis、I、i和P抗原,但是通过双相放射性免疫测定证明,血小板上缺失Rh、Duffy、Kell、Kidd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多肽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寻求与早期诊断相关的抗原成分。方法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对比分析细胞抗原与病毒抗原的差异,确定病毒多肽抗原的存在,利用不同时期免疫动物的多克隆抗体分析病毒多肽抗原的免疫原性。结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分子量为65kD和72kD的人巨细胞病毒多肽抗原免疫原性较强,分子量为51kD和58kD的病毒多肽抗原免疫原性较弱,分子量为150kD的抗原免疫原性最弱。结论65kD和72kD的人巨细胞病毒多肽抗原可以应用于病毒感染的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9.
人类恶性肿瘤自身抗原的表达可以激发肿瘤免疫反应,肿瘤抗原特异的免疫治疗的确可以导致肿瘤消退.目前用于肿瘤自身抗原鉴定的方法有许多,已经鉴定出了2 000余种自身肿瘤抗原.虽然已经发现了许多自身肿瘤抗原,但是肿瘤抗原特异的免疫治疗效果目前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为此需要不断完善选择这些自身肿瘤抗原的新的理论基础,获得更有效的自身肿瘤抗原进行临床治疗,改善肿瘤患者预后,使将来肿瘤的治愈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回顾了自身肿瘤抗原的发现、鉴定、临床作用及作用机理,并综述了一些关于自身肿瘤抗原的新理论新概念,以及其在未来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患者提供血型抗原尽量相同的血液,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检测14,549名输血患者Rh血型系统D、C、E抗原.结果 Rh(D)抗原、Rh(C)抗原、Rh(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9.50%、88.29%、52.91%.Rh(D)抗原阳性和Rh(D)抗原阴性组中C、E抗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将Rh血型系统D、C、E抗原的检测纳入输血前的常规检验,输血时尽量提供主要抗原同型输注,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22-1222
答:如果甲乙两种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那么由这两种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能够分别与相应的甲乙两种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而且能够彼此发生交叉反应,只是反应程度较弱而已。这种性质相同的抗原或抗原决定簇就称为共同抗原或共同决定簇。共同抗原又称为交叉抗原。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同种抗原可以是与其他细胞共有的同种抗原或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在共有性同种抗原之中,最重要的是HLAⅠ类抗原和ABO抗原。目前,已有五个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体系被确定,其中每个体系各有两种抗原。这些抗原体系已由妊娠患者或受血患者的抗体验明,而且通常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IT)或输血后紫癜(PTP)相关。对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是异常情况而不是规律。出现频率最高的抗体是抗-PI~(A1),占80~90%的病例,其次是抗—Br~4(10~15%);其他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日本血吸虫6种抗原(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各3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①用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新西兰家兔,制作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②于感染后42天分别收集雌、雄成虫和虫卵,制作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③采用ELISA法检测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以X2检验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除雌虫组分抗原的敏感性(51%)较差外,都显示出日本血吸虫成虫及其虫卵组分抗原的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日本血吸虫组分抗原用于免疫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抗原分离、纯化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34-934
答: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可分为4类:(1)异种抗原,即来自外界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抗原;(2)同种异体抗原,即同一种系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性。在人类中,同种异体抗原主要是红血球上的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以及白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3)自身抗原;(4)肿瘤抗原。肿瘤抗原中少数称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即肿瘤组织有而正常组织没有的抗原。大多数称为肿瘤相关抗原的,即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上都有,前者多、后者少,是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ABH血型抗原是在红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类蛋白上发现的碳水化合物结构.血型物质的前体H物质受糖基转移酶的修饰和控制.糖基转移酶是由ABO基因的1对等位基因决定,而红细胞上的H抗原则由FUT1基因控制的岩藻糖基转移酶所决定.A抗原由N-乙酰半乳糖胺修饰H抗原表达;B抗原由半乳糖胺修饰H抗原表达;O抗原则是H抗原本身,没有任何结构的修饰.ABH抗原变异已经被认为是髓系白血病常见的症状,也出现在许多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上.健康人的抗原也存在抗原变异的现象,但是这与细胞表面血型物质受到掩盖以及人体存在一些稀有ABO等位基因有关,如A3和B3.  相似文献   

16.
粒细胞表面同种抗原可以分为2大类,1类是粒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共有的抗原,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红细胞ABH抗原等;另1类是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所特有的抗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ELISA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感染者(来自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阳性)血清107份和健康人(来自非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阴性)血清50份,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进行两种诊断抗原间的统计学比较与评价。结果:可溶性抗原的敏感性为58.88%,特异性为98%,符合率为71.34%;排泄-分泌物抗原的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1.7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敏感性和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诊断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优于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甲卡)与进口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乙卡)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BO及RhD血型的效果.方法 首先采用甲卡对3岁以下婴幼儿EDTA抗凝血标本进行A抗原、B抗原及D抗原初步鉴定,再采用乙卡对同一批婴幼儿不抗凝血标本的A抗原、B抗原、D抗原进行复核,对比两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程度及凝集强度.结果 共检测6月龄以下患儿3 938例,其中早产儿96例,足月新生儿355例,血液病患儿570例,其他疾病患儿2 917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两种卡符合率100%;早产儿A、B抗原凝集强度3+以上者两种卡均达8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7月龄至3岁患儿12 500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符合率100%.检出A亚型、B亚型各2例.结论 甲卡在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抗原、B抗原、D抗原的能力方面与乙卡没有差别,两者均能够保证患儿血型鉴定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董建玲  杨南萍 《华西医学》2007,22(3):686-68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免疫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原和自身抗体,不同患者的自身抗原可能不同,自身抗原或非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是RA产生或持续存在的原因.触发免疫的自身抗原很大程度上为软骨或关节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甲卡)与进口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乙卡)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BO及RhD血型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甲卡对3岁以下婴幼儿EDTA抗凝血标本进行A抗原、B抗原及D抗原初步鉴定,再采用乙卡对同一批婴幼儿不抗凝血标本的A抗原、B抗原、D抗原进行复核,对比两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程度及凝集强度。结果共检测6月龄以下患儿3 938例,其中早产儿96例,足月新生儿355例,血液病患儿570例,其他疾病患儿2 917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两种卡符合率100%;早产儿A、B抗原凝集强度3+以上者两种卡均达8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7月龄至3岁患儿12 500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符合率100%。检出A亚型、B亚型各2例。结论甲卡在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抗原、B抗原、D抗原的能力方面与乙卡没有差别,两者均能够保证患儿血型鉴定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