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4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对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健康宣教、生活护理等,治疗效果较优,患儿均康复出院。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护理工作中,提升护理服务效果,有助于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急性期全血锌水平与正常儿童的区别,充分认识缺锌对儿童的危害和合理补锌的必要性。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4 362例和健康儿童4 560例血锌含量。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血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患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锌的水平降低,大多数轮状病毒患儿处于缺锌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用胶体金法监测待测样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并观察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及肠道外并发症。结果:20例患儿中入住三人间病房16例,两人间4例,无住单间病房者;患儿家长中农村及外来务工者15例,陪护家属均为老年妇女。调查结果显示这起新生儿院内感染是由于陪护人员卫生意识较差,随意丢弃腹泻患儿的尿片,造成轮状病毒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结论:A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患儿家长不良卫生习惯、临床护士对该病的重视不够、病房人员拥挤、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是造成传播的主要因素,应注意对新生儿轮状病毒肠道外并发症的监控,并加强对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监测,强化病房消毒隔离措施,在陪护人群中开展与腹泻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丁淑艳 《北方药学》2012,9(4):16-17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消旋卡多曲治疗,实验组50例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所有患儿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结果: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儿的睡眠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运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延缓轮状病毒性肠炎恶化,并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减轻家属的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方法:选择腹泻组(39例轮病毒肠炎患儿)和对照组(30例健康婴幼儿),对他们的肠道菌群进行定量测定,其中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对他们肠道菌群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肠杆菌在菌群中所占比例相对升高,在发病早期即出现肠菌群紊乱,随着腹泻症状消退,肠菌群失调症状逐渐纠正,而且厌氧菌上升速度较快,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有明显的肠菌群失调,且菌失调的程度与临床病情及脱水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15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患儿的大便性状、腹泻次数等,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实验组为96.1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辅助蒙脱石散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政  梁全全 《医药导报》2001,20(9):574-574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针剂10-20mg.kg^-1.d^-1。分1或2次静脉滴注,疗程5d。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呕吐,腹泻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缩短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减轻腹泻症状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结论:西咪替丁对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在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入院的急性腹泻患儿244例,随机分为轮状病毒肠炎组124例(实验组)及非轮状病毒肠炎组120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测定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实验组患儿于入院7d、14d再次抽血复查CTnI及CK-MB。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CTnI及CK-M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CTnI及CK-MB阳性率分别为62.1%、40.3%,CTnI的阳性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患儿于病程3d内、病程7d及14dCTnI阳性率均高于CK-MB。结论 CTnI在判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K-MB,而且其诊断时间窗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血清肌钙蛋白I(CTnI)在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入院的急性腹泻患儿244例,随机分为轮状病毒肠炎组124例(实验组)及非轮状病毒肠炎组120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测定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实验组患儿于入院7d、14d再次抽血复查CTnI及CK-MB.结果 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CTnI及cK-M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轮状病毒肠炎组惠儿CTnI及CK-MB阳性率分另q为62.1%、40.3%,CTnI的阳性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患儿于病程3d内、病程7d及14dcTnI阳性率均高于CK-MB.结论 cTnI在判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K-MB,而且其诊断时间窗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和急诊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成疫苗组和非疫苗组,对比两组总病程、重症病例比率及住院比率.结果 疫苗组平均总病程(4.23±1.28)天、重症病例发生比率8.8%(3人)及住院比率11.8%(4人);非疫苗组分别为(5.52±1.35)天、24.6%(47人)和30.89%(59人).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可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减轻腹泻症状,从而减少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减轻轮状病毒肠炎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减轻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和急诊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成疫苗组和非疫苗组,对比两组总病程、重症病例比率及住院比率.结果 疫苗组平均总病程(4.23±1.28)天、重症病例发生比率8.8%(3人)及住院比率11.8%(4人);非疫苗组分别为(5.52±1.35)天、24.6%(47人)和30.89%(59人).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可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减轻腹泻症状,从而减少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减轻轮状病毒肠炎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减轻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和急诊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成疫苗组和非疫苗组,对比两组总病程、重症病例比率及住院比率.结果 疫苗组平均总病程(4.23±1.28)天、重症病例发生比率8.8%(3人)及住院比率11.8%(4人);非疫苗组分别为(5.52±1.35)天、24.6%(47人)和30.89%(59人).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可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减轻腹泻症状,从而减少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减轻轮状病毒肠炎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减轻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临床路径护理组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配合度、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知识认知;护理前后患儿心理状态、进食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路径护理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路径护理组护理配合度、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知识认知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进食状态相近,P> 0.05;护理后临床路径护理组心理状态、进食状态优于对照组,P <0.05。临床路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家长疾病认知和满意度,提升患儿配合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疫苗对防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和急诊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成疫苗组和非疫苗组,对比两组总病程、重症病例比率及住院比率.结果 疫苗组平均总病程(4.23±1.28)天、重症病例发生比率8.8%(3人)及住院比率11.8%(4人);非疫苗组分别为(5.52±1.35)天、24.6%(47人)和30.89%(59人).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可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减轻腹泻症状,从而减少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减轻轮状病毒肠炎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减轻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和急诊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成疫苗组和非疫苗组,对比两组总病程、重症病例比率及住院比率.结果 疫苗组平均总病程(4.23±1.28)天、重症病例发生比率8.8%(3人)及住院比率11.8%(4人);非疫苗组分别为(5.52±1.35)天、24.6%(47人)和30.89%(59人).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可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减轻腹泻症状,从而减少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减轻轮状病毒肠炎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减轻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和急诊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成疫苗组和非疫苗组,对比两组总病程、重症病例比率及住院比率.结果 疫苗组平均总病程(4.23±1.28)天、重症病例发生比率8.8%(3人)及住院比率11.8%(4人);非疫苗组分别为(5.52±1.35)天、24.6%(47人)和30.89%(59人).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可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减轻腹泻症状,从而减少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减轻轮状病毒肠炎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减轻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1日-2009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和急诊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成疫苗组和非疫苗组,对比两组总病程、重症病例比率及住院比率.结果 疫苗组平均总病程(4.23±1.28)天、重症病例发生比率8.8%(3人)及住院比率11.8%(4人);非疫苗组分别为(5.52±1.35)天、24.6%(47人)和30.89%(59人).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可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减轻腹泻症状,从而减少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减轻轮状病毒肠炎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减轻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探讨其体液免疫状况。方法对确诊50例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及40例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进行检测。结果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IgG、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C3、C4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及其同功酶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6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心肌酶测定,并与同期无腹泻、感染性疾病和心脏疾病的婴幼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1例中49例(80.3%)心肌酶谱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心肌损害,故在治疗时应作心肌酶谱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锌在治疗腹泻时,对减少腹泻次数及缩短疗程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方法,将200名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其每日腹泻的次数、大便性状、腹泻好转及痊愈的天数,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分析疗效,评价补锌与腹泻的关系。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程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时给予口服锌剂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腹泻次数,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