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随着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流行与人口老龄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的2型糖尿病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但是许多现有的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展及对2型糖尿病发病关键机制的认识加深: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脂毒性、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逐渐成为药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流行与人口老龄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的2型糖尿病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但是许多现有的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展及对2型糖尿病发病关键机制的认识加深: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脂毒性、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逐渐成为药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6.
2型糖尿病(T2DM)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糖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糖反应、胰岛功能受损和(或)胰岛素分泌障碍。T2DM可引起多器官或组织功能失调。目前T2D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已对T2DM的认识带来了一些全新的面貌,特别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分子水平的认识已为T2DM的治疗开辟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发病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胰岛G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hoe,IR)。新分型中对2型糖尿病仅是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进行定义,即2型糖尿病是“自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至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MODY 1-5基因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进行直接测序,寻找中国人群中可能存在的青少年的成人发病型糖尿病(MODY) 1-5基因突变。【方法】 对19个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进行MODY 1-5基因扩增和DNA直接测序。【结果】 19个先证者未发现MODY基因突变,但发现MODY 1-5基因分别存在6、5、15、1、1种多态性。【结论】 MODY相关基因突变具有种族异质性,MODY 1-5基因突变不是该19个早发糖尿病家系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6项自身免疫抗体。结果: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6项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组蛋白抗体30%,总抗核抗体(抗ANA)25%,抗双链DNA(抗ds-DNA)22.5%,抗单链DNA(抗ss-DNA)5%,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ENA)30%,抗Sm0%。与4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ENA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三项则不显著。结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自身抗体,可能与其发病机理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在2型糖尿病(T2DM)发生率持续升高且发病年龄不断降低的大环境下,早期筛查与确诊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有研究发现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肽(AGE-P)进行T2DM早期筛查的优势高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的 验证血清AGE-P水平在维吾尔族人群T2DM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维吾尔族人群1 100例。依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组(n=75)和正常糖耐量组(n=1 025)。比较两组年龄、腰围、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bA1c、AGE-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尿素氮、尿酸、血肌酐。绘制血清FPG、2 hPG、HbA1c、AGE-P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糖尿病组年龄、BMI、腰围、DBP、SBP均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FPG、2 hPG、HbA1c、TC、TG、LDL-C水平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5);两组血清AGE-P、HDL-C水平及尿素氮、尿酸、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PG、2 hPG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54、0.814,灵敏度分别为88.0%、82.7%,特异度分为97.4%、98.7%,AUC分别为0.957〔95%CI(0.943,0.968),Z=25.718,P<0.001〕、0.937〔95%CI(0.921,0.951),Z=21.222,P<0.001〕;血清AGE-P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约登指数为0.055,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19.8%,AUC为0.507〔95%CI(0.477,0.537),Z=0.203,P=0.839〕。结论 血清AGE-P水平在T2DM患者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升高,且其筛查T2DM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低,因此不建议作为维吾尔族T2DM高危人群筛查的指标,在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筛查中仍然建议使用FPG、OGTT等传统糖尿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人群中线粒体12SrRNA基因C1310T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50例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患者和225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C1310T突变,并经DNA直接测序确证.结果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25例对照者中无1人携带C1310T突变.结论线粒体12SrRNA基因C1310T突变在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人群中发生频率低,不是该地区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常见致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器测定39例2型糖尿病肾病变组和32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变组的血浆总Hcy水平.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4周后复查血浆总Hcy.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变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无肾病变组,胰岛素治疗4周后无明显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Hcy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变组血浆Hcy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无肾病变组,胰岛素治疗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变组血浆Hcy.高Hcy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余江毅 《医学综述》2009,15(3):428-431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引起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且通常相互关联,深入了解并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代谢、遗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肝脏脂肪堆积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展有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体内存在葡萄糖及脂代谢的紊乱,而目前已知一些仅由肝脏或主要由肝脏分泌的蛋白质直接影响葡萄糖及脂代谢,与脂肪因子和肌肉因子类似,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肝脏因子。包括第一个被发现的肝脏因子胎球蛋白A在内,这些肝脏因子在能量代谢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它们在T2DM中的作用将为治疗T2DM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同型半胱氨酸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甲硫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有两种代谢去路,一是在酶的催化下形成半胱氨酸;二是甲基化形成甲硫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同型半胱氨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的比较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因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SBP、DBP、2hPG、FPG、TG、HbAlc和2h-INS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用药副反应。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2型糖尿病加用中药治疗,对于控制血糖和减少相关并发症是很有意义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括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肠抑胃肽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抑胃肽(GIP)又称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是由分布于小肠上段的K细胞在摄入营养后反应性分泌的一种重要的分泌素。GIP在动物和人体均能发挥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尤其对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更为重要。另外,GIP还能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2型糖尿病患者GIP的分泌功能无缺陷,但是却存在严重的GIP抵抗。GIP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葡萄糖耐量。另一方面,GIP受体拮抗剂能减轻胰岛β细胞过度增殖,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显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针对GIP及其受体的药物通过改善胰岛功能或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现将GIP的生物学功能和GIP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人类基因组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及免疫之间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肠道渗透压改变,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双歧杆菌属作为肠道菌群中一种主要的益生菌,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20.
Henney  Jane E. 《JAMA》1999,282(10):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