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选择、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我院52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脑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2例,后交通动脉瘤30例,前交通的动脉瘤中栓塞成功18例,失败4例;后交通动脉瘤中栓塞成功27例,失败3例。结论介入拴塞治疗脑动脉瘤可起到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的目的,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对于手术时机动脉瘤本身及载瘤动脉的情况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2.
脑前循环系统主要由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组成 ,它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87%~ 97%左右 [1 ] 。由于该系统动脉瘤部位深、变异多 ,周围有重要结构 ,加上该系统动脉瘤生长方向变化多 ,术前病人情况均较重 ,使手术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 ,我科自 1998年以来收治 2 7例前循环系统动脉瘤中经显微手术 2 0例 2 3个动脉瘤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 4 .2 (33~ 6 5 )岁 ,其中 4 0~ 6 5岁者 14例占 70 %。临床表现 :突发头痛、恶心、呕吐 19例 ;发病后出现一侧上睑下垂 2例 ,反…  相似文献   

3.
谢永胜  赵兵  江涛  沈杰  宗钢 《安徽医药》2015,36(6):680-682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9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依据Hunt-Hess分级, 其中Ⅱ级30例, Ⅲ级5例, Ⅳ级4例。39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 37例治愈, 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者再出血。术后3例患者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 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脑血循环的解剖生理学脑血循环由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供应,前者供应大脑前2/3的血管,后者供应大脑后1/3以及脑干、小脑,由二侧之后交通动脉联结。在脑底形成基底动脉环。脑血管功能上有效的侧支供血主要来自脑基底动脉环,其次为颈外一颈内动脉间的连络(如面动脉和限动脉间),软脑膜的交通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间的皮质吻合支,很多情况下对脑梗塞的发生及减少梗塞的范围起一定作用。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于矢状沟旁区大脑前动脉的肼胝体缘支吻合,该区称为“边缘区”,在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3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和经后处理成像,与DSA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本组23例患者CTA中发现动脉瘤26个(其中3例为2个动脉瘤),发病部位分布依次为前交通动脉15个、后交通动脉5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2个、基底动脉1个。CT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关系与DSA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在应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很高,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简捷的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A,寻找动脉瘤(包括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6例患者共检出21例22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个,后交通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颈内动脉瘤3个,10例患者经DSA证实,15例患者经手术证实,1例患者因病情发展迅速,行DSA及手术前死亡。结论CTA无创伤、费用低、安全可靠、所需时间短、三维立体成像空间分辨率高,对于SAH患者的破裂动脉瘤检出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SAH患者筛查动脉瘤的初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兹对54例颅内动脉瘤CT 和血管造影表现及其手术结果对照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4例中男23例,女31例;年龄5~57岁,平均33岁。后交通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13例,大脑后动脉瘤5例,脉络膜后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眼动脉瘤2例,海绵窦内动脉瘤2例,前交通伴后交通动脉瘤1例,顶后动脉瘤和基底动脉瘤各1例。有49例首先被CT 扫描诊断为动脉瘤或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怀疑为动脉瘤,而后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有1例前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Hydrocoil(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系统(HES)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体会。方法应用Hydrocoil结合水解铂金微导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例共8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4个,后交通动脉瘤2个,中动脉动脉瘤1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个。结果5例患者6个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患者2个动脉瘤大部分栓塞;5例患者随访2~5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HES能安全有效地栓塞颅内动脉瘤,明显提高动脉瘤填塞的致密度;栓塞后动脉瘤短期不易复发,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效果。方法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51例,病情按照Hunt-Hess分级,先行CT平扫及三维CT血管成像,再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急诊手术处理动脉瘤,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行头3DCTA及DS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55个,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6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0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个,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4个。动脉瘤手术夹闭51个,包裹治疗4个。随访4~36个月,转归良好者42例,中度残疾7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结论对Hunt-Hess分级Ⅰ~Ⅳ级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急诊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显微手术治疗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意义。方法根据14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确定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优势型比例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后交通动脉瘤组胚胎型比例明显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与Willis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对颅内前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讨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92例中,100%栓塞者81例,95%栓塞5例,90%栓塞3例;动脉瘤破裂死亡3例,术后脑梗塞5例,死亡2例。随访87例,复发1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比较困难,通过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5岁。因头痛、呕吐14d于2001-03-13入院。入院检查:意识模糊,小便失禁,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及MRI示双侧侧脑室扩大,脑底蛛网膜池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前给予腰穿终池置管引流,患者先后2次再出血,出现呼吸障碍及昏迷;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小脑上动脉上有一大小约8mm×4mm的动脉瘤,左侧前交通动脉上有一大小约4mm×2mm的动脉瘤(图1、2)。于2003-03-24在全麻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先栓塞破裂的左侧小脑上动脉动脉瘤,通过微导管依次导入4枚GDC-10致密填塞左侧小脑上动脉动脉瘤,造影见瘤内无…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变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讨论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脑血管形态学改变在探讨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预测临床表现及选择治疗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病例140例,观察各种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探讨病变血管的形态学特点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临床过程、治疗方式等的关系.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中,A1优势征26例(占68.42%),随机选取293例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病例作为对照组.A1优势征1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脑动静脉畸形组中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率比3支或以上引流静脉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数量供血动脉组中出血率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中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代偿在单、双侧病变中出现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1优势征是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高危因素.脑动静脉畸形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多支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的数目则不是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相关因素.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经过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的侧支血流代偿,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主要是通过后交通动脉的侧支血流代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烟雾病伴发动脉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5例烟雾病伴发动脉瘤病例,并分析其DSA造影结果。结果颅内血肿3例,第例1个动脉瘤分别位于wills环周围,穿去动脉及豆纹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5例动脉瘤位于wills环周围,1例位于脉络膜前动脉。1例脑室出血,动脉瘤位于脉络膜后动脉。5例脑缺血性脑血管病例,动脉瘤均位于wills环周围。结论烟雾病伴发动脉瘤可导致颅内出血,DSA可确诊并对进一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动脉瘤一般好发于基底动脉环即Willis环及其周围,出血多积于脑底部的脑池、桥脑小脑角及小脑延髓池内。当动脉瘤遭到暴力打击破裂时,因外伤与出现临床症状在时间上紧密关联,所以“外伤诱发动脉瘤破裂”的结论容易被接受。脑实质内动脉瘤破裂的情况较复杂:其一,脑实质内动脉瘤少见,不容易想到此情况;其二,外伤后动脉瘤的破口周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32例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所有患者均在72小时以内手术并随访4~12月,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结果32例破裂动脉瘤均获夹闭。根据ADL分级法。〉60分27例,40-60分2例,〈40分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破裂脑动脉瘤的生存率和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7,(1):23-25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早期急诊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急诊行头颅CTA检查,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均在24 h内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检查共发现颅内动脉瘤55个,其中前交通动脉19个,后交通动脉12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4个,眼动脉段动脉瘤4个,大脑前动脉动脉瘤5个,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个。47例患者中多发动脉瘤8例。术后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手术结果,1分2例,2分18例,3分5例,4分13例,5分5例,另有4例死亡。结论: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病情凶险,预后差,早期急诊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再出血,缓解颅内压增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在脑血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进行减影的方式扫描,扫描完毕后利用高级血管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图像。结果在被检查的53例患者中有后交通动脉瘤8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9个,前交通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都存在动脉瘤5个。结论 MSCT对脑血管疾病的检查具有高分辨率,还有较高的影像质量,加上较先进的后处理软件,拓宽了MSCT脑血管病检查的适应征应用范围,并提高了诊断效能。还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镜辅助早期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8例,29个动脉瘤。均在起病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DSA)后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对存活者临床随访半年以上并复查DSA。结果本组术中神经内镜检查显示夹闭前3例发现了显微镜下未能发现的穿通支血管,夹闭后发现3例瘤颈夹闭不全,2例误夹穿通支血管,无手术死亡,重残1例(3.57%),轻残5例(17.85%),恢复良好22例(78.57%),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再出血或复发。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夹闭中引入神经内镜能提高动脉瘤手术的夹闭率,预防漏夹和误夹,减轻对正常神经组织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张庆俊 《河北医药》2002,24(10):771-771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指的是在床突旁段即颈内动脉出海绵窦顶至后交通动脉起点间发生的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 1.3%~ 11% ,主要有眼动脉瘤、垂体上动脉瘤和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 3种类型。由于床突旁颈内动脉瘤周围有前床突、视神经、海绵窦、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等重要骨性和神经血管结构 ,手术具有很大危险性。根据近 5年 2 0例成功手术体会 ,我们认为掌握颅底外科技术 ,特别是前床突切除、视神经管开放、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及眼动脉解剖分离等是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关键。磨除前床突、开放视神经管、解剖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及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