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痛觉传导通路中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Formalin侧脊髓背角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的数量较生理盐水(NS)对侧明显增多。结论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被应用于痛觉机制研究,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可作为伤害性反应神经元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切口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15只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为对照组 ,不作手术切口 ;B组为皮肤筋膜切开组 ,仅切开皮肤及筋膜 ,不切割肌肉 ;C组为肌肉切割组 ,切开皮肤、筋膜并纵行切割肌肉。每组 5只。B组和C组大鼠在吸入乙醚麻醉下消毒左后肢 ,进行手术切口刺激 :从足跟近端 0 .5cm处向趾部作一长约 1cm的纵行切口 ,B组大鼠切开皮肤和筋膜后缝合皮肤 ,C组大鼠用镊子挑起足底肌肉并纵向切割。 1h后观察动物疼痛行为的改变 ,以累积疼痛评分评定疼痛行为 ,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与A组相比 ,B组和C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上升 (P <0 .0 1) ,但两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②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B组和C组手术侧脊髓背角Ⅰ、Ⅱ层 ,B组F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目比C组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不同程度切口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4.
福尔马林致痛对大鼠行为学及脊髓NO、Fos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福尔马林对照组)和实验组(LaF组、LnF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LaF组、LnF组在同福尔马林对照组处理前分别给予L-精氨酸(L-Arg),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鞘内注射,在福尔马林处理后1/2h、O~1h分别检测大鼠脊髓NOS及Fos的表达及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福尔马林对照组的缩腿舔爪时间长于NS组、脊髓的NOS及Fos表达显著强于NS组,预先给予L-Arg或L-NAME分别能加强或抑制以上作用。结论:福尔马林致痛能引起大鼠脊髓背角NO的释放,诱导Fos的表达可能是其产生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甲醛刺激诱发大鼠脊髓Fos蛋白的影响。探讨异氰醚在脊髓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大于鼠左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NS组),0.17mol/L甲醛0.1ml(F组),0.17mol/L甲醛0.1ml皮下注射后立即吸入1.15%(体积比)异氟醚(FI1.0组),0.17mol/L甲醛0.1ml皮下注射后立即吸入1.5%(体积比)异氟醚(FI1.3组),另单纯吸入1.5%(体积比)异氟醚(I1.3组)。模型制作后观察有无痛行为学表现(舔、咬、抓左后肢)。1.5h后,取相应脊髓节段(L4-6)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Fos蛋白阳性细胞。结果:(1)异氰醚可抑制大鼠甲醛诱发的痛行为表现;(2)异氟醚可抑制甲醛刺激引起的脊髓深层的c-fos表达。结果:脊髓深层可能是异氟醚抗外周伤害性刺激作用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弗氏佐剂(CFA)所致炎性痛大鼠Fos蛋白在脊髓背角痛觉传导通路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于右后肢踝关节外侧皮下分别注射0.9%生理盐水(NS)或CFA 50 μl,每组取8只观察注射前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变化;余48只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结果:大鼠注射CFA后TWL逐渐降低,并在12 h时达最低点(下降62%),持续3 d后缓慢上升,14 d时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NS组脊髓背角Fos蛋白散在表达,而CFA组中1 h后Fos蛋白最先在大鼠右侧脊髓背角Ⅰ~Ⅱ层表达(P<0.01),4 h时Ⅴ~Ⅵ层蛋白表达逐渐增多(P<0.01),12 h时脊髓全层蛋白表达最多,至14 d时背角各层少见Fos蛋白.结论:50 μl CFA能诱导大鼠产生为期2周的炎性痛病程.炎症期间脊髓背角Fos蛋白的持续表达与外周痛觉信号的传导和中枢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
激活多巴胺受体对大鼠脊髓背角Fos样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伤害性电激大鼠单侧后爪诱发的同侧腰段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发现伤害性电刺激诱发的Fos阳性神经元,多数位于同侧背角浅层,排列密集,少数位于同侧背角深层,排列稀疏;腹腔注射多巴受体激动剂使同侧背角浅层和深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而多巴胺二型受体拮抗剂能够完全阻断多巴受受体激动剂的抑制作用。提示多巴胺受体参与疹水平伤害性信息递的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动态观察鞘内注射(intrathecal,IT)吗啡对大鼠切口疼痛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分成4组,以累积疼痛评分观察大鼠行为学,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结果: 在术后2 h、24 h、48 h时点,对照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术前和术后给药组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2 h,各手术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6 h和120 h,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h,对照组大鼠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IT吗啡可明显抑制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尤以术前给药为甚;术后24~120 h,各手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或术后单次IT吗啡,仅在术后早期有镇痛作用并能抑制Fos蛋白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乌甲素对福尔马林刺激大鼠膀胱诱发的脊髓和肾上腺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刺激膀胱模型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ISO组脊髓及肾上腺均未见明显Fos表达。其余三组脊髓背角内均出现Fos阳性细胞,以腰6、骶1节段数量多且集中,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内侧缘、双侧I层内侧部、中间带外侧核(IML)和后联合核(DCN)处,以后联合核处比较集中。在肾上腺皮质均发现Fos阳性细胞。肾上腺髓质未见明显Fos表达。高乌甲素(6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减少脊髓及肾上腺Fos阳性细胞数量。结论高乌甲素可抑制膀胱福尔马林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髓及肾上腺Fos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乌甲素对福尔马淋刺激大鼠膀胱诱发的脊髓和肾上腺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刺激膀胱模型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ISO组脊髓及肾上腺均未见明显Fos表达。其余3组眷髓背角内均出现Fos阳性细胞,以腰6、骶1节段数量多且集中,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内侧缘、双侧Ⅰ层内侧部、中间带外侧核(IML)和后联合核(DCN)处,以后联合核处比较集中。在肾上朦皮质均发现Fos阳性细胞。肾上腺髓质未见明显Fos表达。高乌甲素(6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减少脊髓及肾上腺Fos阳性细胞数量。结论高乌甲素可抑制膀胱福尔马林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髓及肾上腺Fos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洛芬对甲醛刺激大鼠足底引发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布洛芬对伤害性刺激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刺激组(A组),生理盐水注射液组(对照组B组),布洛芬低剂量组(C1组),布洛芬中剂量组(C2组),布洛芬高剂量组(C3组),每组6只。甲醛刺激180min后,用行为学机械触诱发痛阈值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状况。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显示:C1,C2和C3组的机械触诱发痛阈值较对照A组和B组均明显升高(P<0.05),C3组明显高于C1和C2组(P<0.05);而后分析受甲醛刺激后180min时的情况:A组和B组见脊髓背角浅层有大量淡染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其中A,B均明显多于C1,C2和C3组(P<0.05)。C3组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C1和C2组(P<0.05)。结论:布洛芬处理后能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大鼠机械触诱发痛阈值部分升高,处理能够对脊髓背角浅层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效应产生抑制作用;布洛芬可以抑制大鼠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产生,这种表现可能与布洛芬抑制体内前列腺素E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躯体伤害性电刺激能否引起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改变,以及吗啡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saphenous nerve,SN)后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皮下注射吗啡对该变化的影响.结果:伤害性电刺激SN后30 min能够引起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皮下注射吗啡可抑制伤害性电刺激SN引起的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增加.结论:伤害性电刺激SN模拟躯体痛后可致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表明SN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能够到达脊髓腰骶段,吗啡抑制了伤害性电刺激SN引起的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增加,说明此反应具有伤害性感受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U0126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中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吗啡依赖及戒断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U0126组、DMSO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6)和Westernblot(n=4)方法观察鞘内注射U0126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U0126可明显减少L5节段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U0126组为287±54,低于戒断组380±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显示U0126组Fos蛋白的表达与戒断组相比也明显减少。结论:鞘内注射U0126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氯诺昔康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7组:注射用水组、氯诺昔康组、手术致痛组及氯诺昔康预处理组4组(分别于致痛前 20 min腹腔注射氯诺昔康0.33,1,3,9mg/kg).3 h 后取出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lN),观察 Fos 蛋白的表达.结果 手术致痛组脊髓背角浅层I~Ⅱ层Fos蛋白大量表达.氯诺昔康可减少 Fos 蛋白表达,并呈量效关系.结论 氯诺昔康对手术致痛引起的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能产生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对手术致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脊髓横断后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Fos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节段脊髓横断后引起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Fos表达,以初步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引起脑内心血管调节核团反应的机制。方法:脊髓C4、T4、T12横断术后3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VN、SON内Fos表达。结果:PVN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在C4组最高,T4组次之,T12组最低;SON内,各组间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可引起PVN、SON神经元产生特异性反应,但两者发生反应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皮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大鼠膀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髓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醛膀胱痛刺激模型、结合c -fos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膀胱内注入甲醛 2h后可观察到 :在L5~S2 节段脊髓背角出现Fos阳性标记细胞 ,以L6~S1节段脊髓背角的数目多而集中 ,且主要出现于背角Ⅰ层内侧部、后连合核 (DCN)、中间带外侧核 (IML)等部位。预先在牵涉区皮下注射利多卡因 ,可以明显减少膀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L6~S1节段脊髓背角Fos阳性细胞的数量 (P <0 .0 1)。结论 牵涉区皮下注射利多卡因有可能减轻膀胱痛  相似文献   

17.
林密迦  林财珠  杨锡馨  陈辉 《上海医学》2012,35(12):1031-1034,982
目的探讨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及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按Brennan法手术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手术切口疼痛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术前16mi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术前低剂量高乌甲素组、术前中剂量高乌甲素组和术前高剂量高乌甲素组均于术前16min分别腹腔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1、2和4mg/kg;术后高乌甲素组于术后16min腹腔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4mg/kg;去甲肾上腺素(NE)生成减少组于术前2h腹腔注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200mg/kg+术前16min腹腔注射4mg/kg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采用术后大鼠1h累积疼痛评分进行疼痛行为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脊髓背角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IN)计数。结果术前低剂量高乌甲素组、术前中剂量高乌甲素、术前高剂量高乌甲素组和术后高乌甲素组脊髓背角FLIN计数和疼痛累积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前中剂量高乌甲素组显著低于术前低剂量高乌甲素组(P值均<0.05),术前高剂量高乌甲素组显著低于术前中剂量高乌甲素组、术前低剂量高乌甲素组、术后高剂量高乌甲素组和NE生成减少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手术致痛大鼠的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以及疼痛反应,并呈量效关系,预先给药较术后给药的镇痛效果好。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中枢NE的释放,加强脑干下行调制系统,抑制外周伤害性刺激在脊髓水平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和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手术切口组(B组)、氯胺酮10.0mg/kg术前30min腹腔内注射组(C组)和氯胺酮10.0mg/kg术后30min腹腔内注射组(D组),每组8只。除A组外,其他3组按Brennan法制作趾部切口疼痛模型。术后1h观察动物疼痛行为的改变,以累积疼痛评分评定疼痛行为。术后2h固定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和Fos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手术后B组、C组和D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上升(P<0.01)。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氯胺酮在手术前、后使用都能明显抑制切口疼痛刺激诱导的Fos在脊髓浅层和固有核的表达。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平均数由B组的(27±8)分别下降到C组的(15±3)和D组的(21±4),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相比有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在固有核B、C和D组Fos阳性神经元平均数分别为(12±3)、(6±2)和(8±3),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氯胺酮10mg/kg腹腔内注射对大鼠疼痛行为和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抑制脊髓背角Fos的表达,且预先给药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观察骶尾段脊髓前脑啡肽原Fos、蛋白以及共存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分成对照,尾部伤害性刺激,面部颧骨穴电针及针刺镇痛4组。结果:总能在伤害性刺激、针刺和针刺镇各组观察到单纯Fos,单纯PPEmRNA和共存的3种神经元,并且总能观察到大鼠骶尾段脊髓除IX板层以外各层的变化,但以浅层背角,V层及X层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观察骰尾段脊髓前脑啡肽原(PPENK)Fos、蛋白以及共存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分成对照、尾部伤害性刺激、面部颧穴电针及针刺镇痛4组。结果:总能在伤害性刺激。针刺和针刺镇痛各组观察到单纯Fos、单纯PPEmRNA和共存的3种神经元,并且总能观察到大鼠,骶尾段脊髓除IX板层以外各层的变化,但以浅层背角、V层及X层为明显。痛刺激后其表达明显加强,不但表达细胞数增多,染色也变深。针刺组则不明显。针刺镇痛有效后表达则大为减少,尤其在背角浅层与尾部伤害性刺激组相比较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P<O.02)。结论:针刺可调控伤害性刺激时脊髓内Fos蛋白表达的变化,PPEmRNA的基因表达可能是通过。c-fos来调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