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给移植受体输供体血能延长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率。动物实验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成功地诱导了移植耐受。二者的作用机理可能为:诱导克隆无能;改变T细胞亚群;提供MHC抗原;否决细胞清除受者体内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供体细胞在受者体内存活形成嵌合体。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有可能成为诱导移植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嵌合与移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认为嵌合体与移植耐受腾,因此通过给受体移植供体骨髓或输供体血液诱导嵌合体的形成,从而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耐受(DSTT),可能将提高器官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嵌合与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嵌合体(Chimerism)与移植耐受有关,因此通过给受体移植供体骨髓或输供体血液诱导嵌合体的形成,从而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耐受(DSTT),可能将提高器官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供体脾脏中的T细胞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在“细胞后环磷酰胺”方法的基础上输注供体脾细胞或去除T细胞的供体脾细胞,然后进行皮肤移植。观察皮肤存活情况并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脾细胞输注后供体皮肤存活明显延长,而去除T细胞后皮肤存活不能被延长。克隆不应答、抑制细胞和嵌合体的形成等机制都参与了耐受形成。结论:供体脾脏中的T细胞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能和宿主中克隆不应答的发生、抑制细胞的产生或活化及嵌合体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但其对肾移植受者体内CD4+T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ImmuKnow检测技术对肾移植受者CD4+T细胞免疫状态的监测作用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治疗对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并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治疗的受者24例,以各项移植前指标匹配、接受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的肾移植受者48例作为对照。两组受者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第14,30,60,90,180天,以及在发生急性排斥或感染时抽取静脉血,以ImmuKnow法检测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水平。结果与结论:移植后6个月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急性排斥和移植后总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巴利昔单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受者移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水平均明显低于移植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2例、巴利昔单抗组26例发生了移植后感染,这些受者发生感染时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水平均明显低于病情稳定时(P0.01)。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治疗可有效降低肾移植受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ImmuKnow法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可有效反映受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6.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 ,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 :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 ,克隆清除 ,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 ,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 ,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 ,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供体骨髓输注在肾脏移植耐受中的疗效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克隆清除。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克隆清除,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口服供体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已被证实有显著效果,而脾脏为人体最大淋巴器官,富含T淋巴细胞,可提供丰富抗原。 目的:观察口服供体脾细胞对大鼠肾移植移植肾功能影响。 方法:肾移植前脾细胞组Lewis (RT11)大鼠采取口服灌胃5×105个BN (RT1n)大鼠供体脾细胞,1次/d,持续7 d;肾移植组Lewis (RT11)大鼠口服灌胃1 mL PBS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5天肾移植组出现移植肾排斥症状,脾细胞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肾移植组,移植后脾细胞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明显慢于肾移植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肾移植组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变化早于脾细胞组。说明口服供体脾细胞能诱导免疫耐受,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宇狄  林宗明 《现代免疫学》2003,23(6):427-429,416
排斥反应是造成器官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 ,故而如何克服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成为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就目前而言 ,诱导受者产生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几种主要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方法及其机制与应用作一简要综述。其中包括利用MHC肽段封闭受体T细胞TCR、封闭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协同刺激因子及诱导受者体内产生嵌合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波紫外线照射(60mj/cm ̄2)的供体小鼠脾细胞经尾静脉输注给受体,7天后行心肌移植,第12天诱导受体对供体脾细胞的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移植术后第11天行移植心肌组织学检查。结果紫外线照射供体脾细胞输注组心肌存活时间(23±4.98天)较非照射供体脾细胞输注组(11.08±1.93)及RP-MI1640输注组(10.55±1.78天)明显延长(P<0.01),并诱导出对受体脾细胞DTH的抑制;组织学检查紫外线照射心肌结构较完整,而对照组心肌破坏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供体特异性输血(DST)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D8+CD28-调节性T细胞(CD8+CD28-Tr),评价其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DST在正常BrownNorway(BN)大鼠体内诱导针对LEW抗原的CD8+CD28-Tr,体外验证其免疫抑制活性之后将其输注给LEW→BN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受体,观察输注后大鼠的生存时间和肝脏病理学表现.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大鼠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DST可在正常BN大鼠体内诱导大量CD8+CD28-Tr产生,其在体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体内输注可缓解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LEw→BN).结论 DST可以在正常大鼠体内诱导大量CD8+CD28-Tr产生,其体内输注可以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DST可能有望成为体内诱导特异性CD8+CD28-Tr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方法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 第 0天 ,C5 7BL 6 (H 2 b,B6 )小鼠尾静脉注入 2× 10 8BALB c(H 2 d,B c)来源的骨髓细胞 ,同时腹腔注射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 5 0 0 μg。第 6天进行皮肤移植。在不同的时间对B6小鼠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测定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 ,并进行MLR的IL 2逆转实验和过继转移实验 ,初步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 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处理的B6小鼠中供体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为 5 0 .4d ,显著长于其它各组 (P <0 .0 0 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小鼠 ,耐受B6小鼠在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均表现出显著的低反应性 (P <0 .0 0 1)。IL 2逆转实验结果表明 ,克隆不应答 (anergy)可能参与了移植耐受的形成。体内、外过继转移实验均显示耐受B6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胞活性。结论 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可以在组织相容性抗原完全不相同的成年小鼠间成功地诱导出皮肤移植物的长期耐受。多种耐受机制 ,包括克隆不应答、抑制细胞 ,都参与了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小鼠移植耐受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以持续供体脾细胞输注的方法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动物模型,并探讨移植耐受形成的机制。方法BALB/c(H-2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抑制同种异型基因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将α-MSH基因导入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制备了α-MSH基因修饰的DC(α-MSH-DC)。在小鼠心脏移植前7 d,将α-MSH-DC输至受者C57BL/6小鼠体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供者α-MSH-DC在受者脾脏内存在的情况,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受者脾脏T细胞对供者同种抗原的反应性。通过颈部Cuff法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并用ELISA方法测定受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α-MSH-DC在受者脾脏内存在时间延长,能诱导受者脾脏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使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延长至(19.3±2.35)d,较PBS对照组的(7.0±0.33)d明显延长(P<0.01)。使受者小鼠血清IL-2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明显升高IL-4、IL-10水平(P<0.01)。表明移植前输入供者α-MSH基因修饰的DC能延长同种异型基因心脏移植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行移植时经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环孢素A(CsA)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并从细胞免疫角度探讨其诱导免疫耐受机制。方法:受体鼠移植术前经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短期应用环孢素A(CsA)。采用MTT法检测术后受体鼠脾淋巴细胞IL-2产生水平及NK细胞活性,采用ELISA检测受体鼠IFN-γ表达水平。结果: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CsA能显著延长大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期,且明显抑制受体脾淋巴细胞IL-2,IFN-γ的表达及NK细胞活性。结论: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能有效地诱导免疫耐受,干扰IL-2-NK-IFN-γ免疫网络功能可能是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实施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并联合术后输注供体骨髓细胞 ,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耐受 ,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异基因DA大鼠的心脏移植给受体LEW大鼠 ,同时经门静脉输注供体DA的脾细胞 (SC ,3× 10 8)、CTLA 4Ig腺病毒 [( 1~ 5 )× 10 9PFU ml],第 4天由舌静脉输注DA的骨髓细胞 (BMC ,3× 10 8)。观察、记录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对皮肤移植的受体作同样处理 ,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情况。通过MLR、IL 2逆转实验及嵌合体的测定 ,探讨耐受机理 ,并检测了CTLA 4Ig的体内表达、TH1 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单用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 ,或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联合单独的供体脾细胞或骨髓细胞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 ,但不能延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脾细胞、CTLA 4Ig腺病毒和骨髓细胞(SC Ad BMC)处理组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超过其它各耐受诱导组 ,并且能够诱导皮肤耐受。RT PCR实验证明 ,在受体内不同的组织CTLA 4Ig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不同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下降。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显示 ,耐受大鼠体内未发现这两类细胞因子的偏移现象。MLR证明耐受大鼠的免疫应答表现为供体特异性降低 ,IL 2逆转实验、嵌合体检测表明 ,该耐受可能与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肝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术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为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2月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至2021年2月相关文献,以“regulatory T cells,liver transplantationg”为英文检索词,以“调节性T细胞、肝移植”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又称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及脾脏CD4^(+)T细胞的5%-10%,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肝移植后,受者受到移植肝的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同时叉状头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增多。③肝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低。④肝移植后免疫耐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高,并且调节性T细胞能够诱导及维持免疫耐受。⑤向肝移植后受者输注调节性T细胞能够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背景: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方法。目的:探讨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和选择以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的方式对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和选择以及心肌细胞的保护研究进行分析。心脏移植的实施,需要有合格的供体器官。首先,要做好供体的管理和选择,其次,需要供体心肌保护和转运,减轻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与结论:对于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国家卫生部及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和规范,使器官移植更加公开化、规范化、合法化,提高供心功能保护的效果,延长供体心脏的保存时间。心脏移植的全过程普遍应用低温停搏法,供心运输期间常用冷浸法保护心肌。随着脑死亡标准等相关规定的出台,供心保护的深入研究,边缘供体的拓宽,会使器官移植供体数量有所增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探索组织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是移植免疫研究者致力攻克的堡垒。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器官移植术的广泛开展,人们对移植排斥反应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移植免疫耐受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目前普遍认为,解决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在于诱导受体对供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免疫耐受,即受体免疫系统对移植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性。本文将对近年来阻断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免疫偏离、主动免疫诱导同种移植耐受及建立受者体内嵌合体诱导移植耐受等主要方面的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