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8例子痫所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CT表现,8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RPLS主要表现为双侧枕叶或枕顶叶脑白质密度减低,同时可并发其它部位脑白质密度减低,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单纯枕叶脑白质密度减低2例,枕顶叶脑白质密度减低3例,枕顶叶和额叶脑白质密度减低2例,枕顶叶和外囊密度减低1例。经过积极治疗,7例CT表现恢复正常,呈完全可逆,1例脑白质仍可见局灶低密度,呈部分可逆。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CT特征,能正确诊断RPLS,对RPLS的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d内16例症状体征均完全改善,4例大部分消失。20例经症状与体征控制后全部复查MRI,原异常信号基本消失16例,大部分消失4例。结论对于有明确RPLS病因的患者,出现急性临床脑病症状,应警惕RPLS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MRI,强调早期诊断,及时、适当的治疗可使RPL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症状体征均完全改善,其中13例大部分消失。复查MRI,原异常信号基本消失32例,大部分消失10例。结论临床对于表现为头痛、精神异常及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考虑到RPLS的可能,及时头颅MRI检查。临床医生须对该综合征有全面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谢尊椿  吴裕臣 《江西医药》2013,(12):1155-115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于1996年被Hinchey等[1]首次报道,典型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头痛、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视觉障碍[1,2];此疾病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不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RPL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及相关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指一种主要和大脑后部白质病变相关的症侯群。其临床特征为头痛、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运动障碍及抽搐。特征性神经影像学异常通常见于顶-颞-枕叶的白质;CT为低密度改变。他加权和ADC呈高信号。RPLS的发生通常和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及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可能诱发RPLS的药物有:抗肿瘤药、贝伐单抗、环孢素、双氯芬酸、静脉注射入免疫球蛋白、利奈唑胺、他克莫司、沙利度胺及麻疹疫苗。药物诱发RPLS机制现仍然不清楚。早期诊断和治疗颇为重要。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可致不可逆损害。然而,大多RPLS经及时适当治疗是可逆的。药物性RPLS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可疑药物,控制高血压和抽搐以及脱水。  相似文献   

6.
李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100-10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经针对病因治疗(如降压、止痉、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化疗药、停止放疗、控制肺部感染)及酌情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药物,症状与体征恢复至发病前的27例,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的8例.结论 RPLS以大脑后部白质易受累.这主要是由于大脑白质内毛细血管较丰富,组织结构较疏松,细胞外液较易潴留在白质,特别是分水岭区域.RPLS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包括控制血压,停用或减量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癫痫发作,抗炎等对症治疗.经过积极治疗,RPLS的大多数症状通常在一到两周内可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漳州市医院诊治的2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女17例,男9例,其中16例子痫患者,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23例出现头痛,18出现癫痫发作,17例出现视物障碍,5例肢体麻木无力,4例出现意识障碍,1例有精神异常。影像学病灶以对称性为主,大部分位于双侧大脑后部白质,CT低密度影,MRI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大部分患者DWI低信号,ADC高信号。22例复查后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PLS是妊娠期女性好发的,以头痛、癫痫、视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为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4例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降压、止痉、停止使用化疗药、停止放疗及酌情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药物,症状与体征恢复至发病前的19例,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的6例.结论 RPLS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给予确诊,早期正确的诊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情况及相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中的并发症、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实际效果.结果 在临床资料显示当中,患者的只要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包括降压、止痉、停止使用化疗药、停止放疗等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当中,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41例,恢复至患者的正常指标,基本治愈有效患者13例.结论 在治疗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过程中需要及早的确诊治疗,其治疗方法采用递减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在临床和影像学上有突出特点的少见疾病,近年来逐渐被广泛认识。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disease,CTD)合并RPLS是一种罕见的急症,与其他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国外已有多篇相关报道,但此类报道在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10例经临床证实RPLS病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8例,男性2例,10例常规行T1WI、T2WI、FLAIR序列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6例行MR静脉成像(MRV)。结果 10例患者MRI检查均发现脑白质水肿,7例为双侧对称性分布,3例不完全对称;病变累及顶枕叶居多,少数累及基底节区、颞叶、额叶。病灶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明显高信号,D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MRV脑静脉、静脉窦未发现异常。10例治疗好转后复查,5例病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消失,2例部份消失。结论 MRI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以FLAIR序列最为敏感;MRI是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表现、CT影像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RPLS 30例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头痛和视物模糊。头颅CT检查21例表现为两侧对称分布的累及顶枕叶的片状低密度灶,9例表现为累及一侧的顶枕叶片状低密度灶。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头痛和视物模糊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RPLS的主要临床表现,早诊断、正确治疗,可改善孕产妇预后,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胆囊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CT、MRI影像学资料,其中28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分析原发病灶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与大体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结节和(或)胆囊区肿块为胆囊癌的直接征象,其中厚壁型11例,腔内型10例,肿块型9例;增强检查后,增厚的胆囊壁、结节和(或)肿块明显持续强化。其他表现包括合并胆囊结石23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3例,肝脏直接受侵11例,累及胃和十二指肠者分别为3例和5例,淋巴结转移16例,肝脏转移3例。上述征象MRI均能显示,4例肿大淋巴结于CT上难以判断,3例等密度胆囊结石于CT上未检出。结论:CT及MRI能清楚地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灶,并能较准确地评价胆囊癌浸润程度及扩散范围,且MRI对胆囊结石、区域淋巴结转移等间接征象的显示要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例,对其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腰椎结核28例,胸椎结核16例,颈椎结核4例,骶尾椎结核3例.表现为椎体破坏,单个或多个椎体受累,多伴椎旁冷脓肿,可致椎管狭窄;部分椎间盘受累,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少数可累及附件.结论:CT的高密度分辨率和MRI的多轴位成像对脊柱结核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MRI能清楚显示椎体破坏及椎旁冷脓肿,了解病变范围及椎管有无狭窄,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黎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7):89-90,92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MRI特征及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对RPL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RPLS患者的MRI资料,10例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OWI),其中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I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MRI检查示病变主要分布于后循环供血区,10例均有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不同程度受累,脑干、小脑受累3例,基底节、丘脑各1例,累及额叶2例,脑灰质受累2例,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水抑制序列呈高信号,DWI图呈等或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高信号,为典型血管源性水肿表现,2例MRA未见异常,1例行增强扫描未见异常,9例患者及时治疗后1—4d内缓解,1例患者首次MRI检查后未正确治疗,5h后复查MRI病灶范围增大,并出现新病灶,10例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8例复查MRI,病灶基本消失7例,1例大部分消失。结论RPLS是一种可逆性临床影像综合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对疾病转归起决定性作用,常规MRI及DWI、ADC图具有明显特征性,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reversible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例PRE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PRES中均伴有基础疾病;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异常、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血压急剧升高或波动性升高是其主要诱发因素。头颅MRI表现多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高信号,DWI等信号或略高信号病变。给予降压、脱水及对症治疗1—2周后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PRES是以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病情迅速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s)的MSCT和MRI表现特征及与大体病理的关系。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GIS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3例均行CT平扫、动态三期扫描,其中8例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9例行MRI平扫,并将大体病理标本与CT和MRI表现进行对照。结果:23例中22例单发,1例多发(肠系膜2个病灶)。其中食管1例,胃14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回肠1例,肠系膜2例,大网膜1例。位于胃肠道的间质瘤以向腔外生长居多。体积较小者密度/信号均匀;体积较大者密度/信号不均匀,可见坏死、囊变或出血区,增强检查肿瘤实质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MSCT和MRI检出所有肿瘤肉眼可见的坏死、囊变或出血区,且反映的范围与大体病理基本一致。结论:MSCT的MPR和MRI的多方位成像技术有助于GISTs的定位并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MSCT和MRI表现能够反映胃肠间质瘤的大体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33例复杂部分发作癫痫患者进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磁共振(MRI)和脑电频谱分析(PSA)检查。其中有30例在发作间期进行SPECT检查,均显示颞叶局灶性脑血流减低,14例定位在左侧,10例在右侧,6例为双侧病灶。MRI结果显示26例存在颞叶异常改变(16例在左侧,7例在右侧,3例为双侧病灶)。PSA发现30例有明确的病灶(11例在左侧,16例在右侧,3例为双侧)。SPECT和PSA结果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73.4%,MRI和SPECT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76.9%,MRI和PSA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55.1%,34.6%的病人3种检查定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及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诊断为神经元移行异常1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1例灰质异位合并巨脑回畸形),CT及MRI表现为灰质异位10例(Ⅰ型室管膜下6例,Ⅱ型皮层下4例),其中伴脑裂畸形1例、胼胝体发育不全4例;巨脑回畸形4例,其中伴脑裂畸形1例、胼胝体发育不全1例;无脑回畸形3例,其中伴脑穿通畸形1例。灰质异位表现为室管膜下及白质内团块状、结节状或带状等灰质密度/信号。巨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体积增大、皮质增厚、数目减少。无脑回畸形表现为脑表面平滑、脑沟浅平、皮质增厚、白质变薄,大脑呈"8"字形脑。结论 CT和MRI能够良好显示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病理特征,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是诊断神经元移行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