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 )计数、血培养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脓毒症患儿58例为脓毒症组;另外选择新生儿非脓毒症61例为非脓毒症组。对两组患儿血液中的 PCT、NT-pro-BNP、hs-CRP、WBC计数及血培养在不同时期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脓毒症组患儿血液中PCT、NT-pro-BNP、hs-CRP、WBC计数及血培养检测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脓毒症组治疗前后五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项联合动态监测检测敏感性均高于三项联合动态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NT-pro-BNP、hs-CRP、WBC计数及血培养五个项目的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及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196例)和非细菌感染组(106例),所有患儿分别检测血清 PCT、CRP 及 WBC 水平,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 PCT 及 CRP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 PCT、CRP 及 WBC 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前后 PCT 及 CR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患儿 PCT 及 CRP 水平对呼吸道感染和抗生素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67例早产儿依据病情分为感染患儿23例(感染组)与非感染患儿44例(非感染组),测定2组患儿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2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早产儿降钙素原水平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Presepsin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脓毒症患者52例,SIRS患者40例。另选3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浆Presepsin、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对比分析各组患者血浆Presepsin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性能。结果:死亡组血浆Presepsin、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患者血浆Presepsin、PCT水平高于SIRS组及对照组(P<0.05)。 APACHEⅡ评分在SIRS组和脓毒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resepsin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性(r =0.82),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69)。 Presepsin的AUC为0.908(95%CI:0.848~0.967);分界值为629 pg/mL时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90%。 PCT的AUC为0.862(95%CI:0.787~0.937);分界值为1.98 ng/mL时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6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resepsin升高,Presepsin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脓毒症致AKI患者63例作为A组,同期收治的69例脓毒症无AKI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PCT以及APACHEⅡ评分,并分析AKI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PCT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PCT水平与SCr、BUN以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B组PCT水平与SCr、BUN以及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血清PCT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患者PCT水平显著升高;应用ROC曲线分析PCT对AKI患者死亡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可信区间为(0.719~0.939)(P〈0.05)。【结论】PCT对于脓毒症致AKI患者具有着较高的诊断和预测价值,能够较好预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儿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86例,根据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感染组(54例)和非细菌性感染组(3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PCT和C反应蛋白(CRP)值,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为(1.04±0.47)μg/L,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的(0.20±0.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非细菌性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细菌性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增高48例,CRP增高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RP诊断细菌性儿童呼吸道感染不存在一致性。结论 PCT对儿童呼吸道是否细菌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中降钙素原(PC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脓毒症患儿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新生儿脓血症患儿6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根据PCT、CRB和WBC的阳性标准分别评价这三个指标在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中外周血PCT、CRP和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008,20.469,6.161,P0.01);三种指标中PCT的灵敏度最高(90.00%),CRP的特异度最高(91.67%),PCT的正确指数(Youden index)最高(75.00),WBC最低(10.00)。结论在新生儿脓毒症中检测降钙素原临床价值明显,快速且客观,可联合CRP,提升其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重度脑外伤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4例重度脑外伤患者分成非细菌感染组(A组)和细菌感染组(B组),检测入院后d1、d3、d5、d7血清PCT水平,比较两组d1最高体温、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PCT水平。【结果】B组各时段血清PCT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d1最高体温、WBC计数、CR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1ng/mL为界值,PCT判定细菌性感染的敏感度为83.3%(20/24),特异度为85.0%(17/20)。【结论】血清PCT水平及其变化可作为判断重度脑外伤后细菌感染及预后的有效指标,PCT≥1ng/mL可作为重度脑外伤患者细菌感染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田庆玲  陆铸今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258-225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eitonin,PCT)、血乳酸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休克患儿入住危重监护病房时立即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分为极危重组(3例)、危重组(14例)、非危重组(16例)。同时检测血清PCT、乳酸,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极危重组血清PCT、乳酸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均P〈0.01),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1)。血清PCT、乳酸水平与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1(P〈0、05)和-0.890(P〈0.01)。结论:危重监护病房休克患儿血PCT、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检测PCT及乳酸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8例,记录患儿的 PCT、hs-CRP 及血培养等资料,并与同期48例非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清 PCT 和 hs-CRP 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血清PCT(93.75%)、hs-CRP(10.42%)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患儿血清 PCT(79.17%)、hs-CRP(50%),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T 和 hs-CRP 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有显著改变,血清 PCT 和 hs-CRP 的联合测定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且 PCT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 hs-CRP 高,两者的联合检测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生儿败血症组60例,局部感染组56例,非感染组60例,入院时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检查,其中败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一周后复查PTC,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败血症组的血PTC和CRP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局部感染组血PTC和CRP的平均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外周血WBC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组WBC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以2.5μg/L为临界点,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是76.67%,特异度是80.17%;对所有感染的敏感度是54.31%,特异度是90.00%。CRP检测以8 mg/L为临界点,对败血症诊断的敏感度是55.00%,特异度是74.14%;对所有感染的敏感度是44.83%,特异度是81.67%。此外,败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一周后PTC都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CRP比较,PTC诊断败血症和所有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CT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特别是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和预后判定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革兰阳性(G+)和阴性(G-)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特点。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61例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按照细菌鉴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肝硬化合并G+细菌组(G+组)和肝硬化合并G-细菌组(G-组)。分别采用电阻抗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G+组和G-组WBC、N、N%、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G-组明显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N、N%、CRP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CT>2ng/mL和>1~2ng/mL水平,G-组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PCT在>0.05~1ng/mL水平,G+组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G-组血清PCT水平高于G+组。PCT检测有助于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检测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ICU患者的血清,细菌感染组(7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2例)检测血PCT、CRP和WBC。结果与WBC相比,PCT和CRP的中位值(Median)在细菌和非细菌感染两组中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早期探测细菌感染,PCT有最高的敏感性,再结合临床参数及CRP检测其敏感性可达到100%。PCT曲线下的面积是0.859(95%CI,0.731~0.941),CRP0.761(95%CIO.619~0.870)、WBC0.611(95%CIO.463~0.746),PCT与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诊断细菌和非细菌感染方面PCT比CRP、WBC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PCT在诊断ICU患者早期细菌感染比CRP和WBC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189例小儿作出诊断,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40例)、细菌感染组(51例)、病毒感染组(49例)和自身免疫疾病组(49例)。比较各组入院时、入院后1周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白细胞(WBC)计数值。结果入院时血清PCT水平细菌感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自身免疫疾病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血WBC计数细菌感染组、自身免疫疾病组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但细菌感染组与自身免疫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1周,血清PCT水平细菌感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自身免疫疾病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血WBC计数细菌感染组、自身免疫疾病组高于病毒感染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但细菌感染组与自身免疫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CT对鉴别细菌感染优于血WBC计数及血清CRP,是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C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在儿童细菌性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3例诊断为细菌性脓毒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WBC、NLCR、CRP、PCT水平并比较差异;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儿童细菌性脓毒症的准确性。结果 53例儿童细菌性脓毒症患者血培养均阳性,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60.4%)。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WBC、NLCR、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提示CRP及联合应用WBC与NLCR对于诊断细菌性脓毒症有较高的准确性,AUC为0.90(0.84~0.97)、0.91(0.84~0.97);联合应用WBC、NLCR、CRP与PCT 4种指标有更高的准确性,AUC为0.97(0.94~1.00);而WBC、NLCR、PCT有一定的准确性,AUC分别为0.85(0.77~0.93)、0.89(0.82~0.96)、0.88(0.80~0.96)。结论WBC、NLCR、CRP、PCT等4种感染诊断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儿童细菌性脓毒症均有价值,联合应用4种指标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29例为临床败血症患者,25例为败血症确诊者,并选择3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及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与CRP水平。结果①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PCT〉2ng/mL为临界值,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4%和93.33%;以CRP〉8mg/L为临界值,CR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和63.33%;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均较高;③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CT转阴、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协助临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尿路感染患者45例、下尿路感染患者40例及无尿路感染的健康查体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CRP及血、尿白细胞(WBC)水平,同时根据培养鉴定结果将尿路感染患者再次分为细菌及真菌感染组,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上、下尿路感染组患者血、尿WBC及血清PCT、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组患者血、尿WBC及血清PCT、CRP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T诊断敏感度为90.59%、特异度为93.33%。结论:血清PCT、CRP 可作为诊断及定位尿路感染的有效指标,但PCT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诊断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在CRP分析仪上快速检测CRP,在全自动血球仪上检测WBC,对呼吸道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结果 感染组PCT、CRP、WBC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浆PCT、CRP、WBC水平明显升高,而非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浆中PCT、CRP、WBC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CRP以及WBC联合测定,敏感性可达87.8%,特异性为93.5%.结论 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临床检测率,有利于鉴别诊断,有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在儿童腹泻过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5例腹泻患儿和35例健康体检儿童的标本,根据检测结果和病史分为轮状病毒组(48例)、细菌感染组(37例)和正常对照组(35例),在入院第4天再次对轮状病毒组进行粪便培养,根据结果分为无继发细菌感染组和继发细菌感染组。检测轮状病毒抗原、PCT、IL-6、CRP和WBC水平。结果轮状病毒组的PCT、IL-6、CRP和WBC均低于细菌感染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CRP和WBC均具有较强的诊断效力,PCT和IL-6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度略优于CRP和WBC;轮状病毒组的并发细菌感染患儿在入院第4天和第7天的PCT、IL-6、CRP和WBC也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细菌感染患儿。结论血清中PCT、IL-6、CRP和WBC检测在轮状病毒性儿童腹泻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效力,可以作为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并发症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CRP)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烧伤住院患者76例,依据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7例,局部感染组31例,非细菌感染对照组18例,入院后24-48h内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64,蛋白分析仪检测CRP,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并进行微生物培养,脓毒症组经常规抗感染治疗7d和14d后复查各指标。结果脓毒症组CD64及CRP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CD64和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CD64与CRP呈正相关;脓毒症组治疗7d后CD64和CRP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d后CD64和CRP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检测CD64联合CRP、CD64、CRP、WBC、N、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23、0.904、0.756、0.728。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对烧伤脓毒症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其表达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无明显差异,联合检测CD64与CRP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