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的潜在不恰当用药,为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提取在老年医学科住院的285例患者病历,依据Beers标准和STOPP/START标准,对消化道疾病存在的潜在不恰当用药情况进行筛查。结果依据Beers标准,285例患者病历中有61例(21%)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共计85项。按照STOPP标准,285例患者病历中23例(8%)筛查出潜在不适当用药,共计39项;按照START标准,筛查出16例(6%)患者病历存在处方遗漏情况,共计16项; 50例(18%)患者存在Beers标准和STOPP/START标准未包括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s);影响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发生PIMs的因素包括:年龄、疾病种类、住院时间、用药种类、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论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存在潜在不恰当用药,易导致PIMs的影响因素较多,使用Beers标准和STOPP/START标准对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用药进行评估,能有效降低PIMs发生,提高老年消化道疾病诊疗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Beers标准(2019版)对河北地区多种慢性病共存老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进行调查,并结合各疾病专科诊疗指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促进多种慢性病共存老年人群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月随机从河北省4家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中各抽取50例老年心衰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3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基于Beers标准(2019版)对老年心衰住院患者的PIM情况进行评估,结合疾病诊疗指南深入用药分析评价,给出用药建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心衰住院患者发生PIM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罹患疾病种类的老年心衰住院患者PIM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用药种类、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老年心衰住院患者PIM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PIM发生频率高低排序前3位依次为利尿剂、螺内酯、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38例患者存在53例次PIM,排名前3的药物分别为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地高辛和抗精神病药物。24例患者存在26例次P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老年住院患者便秘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构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运动量及饮食等因素的考察,分析、总结老年住院患者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775例老年住院患者中有362例便秘,46.7%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群体,362例便秘患者中共有279例患者使用通便药,用药率高达77.1%。女性老年住院患者便秘发生率略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便秘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较少的运动量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对老年住院患者便秘发生的重要因素。根据便秘发生的常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应对便秘症状的缓解与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眩晕患者衰弱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眩晕患者衰弱的评估与干预提供借鉴。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00例住院老年眩晕患者,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眩晕障碍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188例住院老年眩晕患者的资料,121例发生衰弱,衰弱发生率为64.36%,老年眩晕患者衰弱总分为(6.69±4.51)分,其中躯体衰弱得分为(3.14±2.69)分,心理衰弱得分为(1.95±1.63)分,社会衰弱得分为(1.60±0.9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频次、再次入院、多重用药、白蛋白水平、合并症数量、营养风险、眩晕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是老年眩晕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眩晕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高龄、合并症数量多、多重用药、再次入院、白蛋白水平低、有营养风险、睡眠质量差、眩晕严重程度高的老年眩晕患者更易发生衰弱,运动频次高是老年眩晕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护理人员应重视对老年眩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预出院的老年COPD患者210例为调查对象,在患者出院前1 d采用一般资料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基线调查,在患者出院后7、14 d采用中文版用药偏差评估量表评估其用药情况。结果 210例患者在出院7、14 d内用药偏差发生率分别为34.3%和63.8%;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关怀度、患者服药依从性、因“COPD”住院次数、出院医嘱药物数量是老年COPD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发生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在出院早期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随着出院时间越长,发生用药偏差的风险越大。应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安全的重视度,优化安全用药管理流程,减少用药偏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出解决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8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多因素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病程≤10年患者高(P<0.05);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自我监测血糖的患者高(P<0.05);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高(P<0.05);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高(P<0.05);联合使用降糖药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不联合应用降糖药的患者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掌握患者血糖基本情况,注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内用药偏差的发生率、偏差类型、偏差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3月—10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接受住院治疗后预出院的3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出院前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出院后1周内,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及中文版用药偏差评估工具等,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出院后第6~7天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 h的血糖值。并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患者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用药偏差与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 332例患者出院后1周内用药偏差发生率为79.5%;最主要的偏差类型为“服药种类减少”;患者源性用药偏差发生原因占比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症状好转而加药或减药”;最常见的医源性用药偏差发生原因为“医护人员出院药物教育不完整或不准确,致患者自行猜测服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医嘱药物数量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量表得分是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与无用药偏差的患者相比,发生用药偏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1周内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重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偏差管理工作,积极地与药剂师、医生进行沟通合作,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出院药物指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疾病状况及口服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为提高临床护士口服用药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时点调查方法对某老年病房住院患者的口服药服用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疾病诊断及口服用药系统分布情况。结果老年住院患者疾病种类前3位为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服药种类和数量偏多,位居前3位者为心血管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和营养保健类药物;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健康教育开展效果不满意。结论老年患者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临床护士应重视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有助于临床决策及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189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衰弱筛查量表(FRAIL)将研究对象分为无衰弱组、衰弱组,分别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验数据、量表评估结果。结果189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组81例(42.9%),无衰弱组108例(57.1%)。不同年龄、性别、慢性病情况、用药种类、体重指数(BMI)的患者,衰弱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衰弱组具有更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压疮风险、高跌倒风险、高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营养不良患者。二分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CRP)升高(OR=1.187,95%CI:1.097~1.28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OR=5.270,95%CI:1.089~25.504)、压疮风险(OR=6.587,95%CI:1.192~36.404)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清铁水平(OR=0.854,95%CI:0.786~0.928)、高25羟维生素D水平(OR=0.822,95%CI:0.743~0.911)是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高,CRP升高、ADL受损、压疮风险与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致晕厥(OHS)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老年患者12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OHS发生情况及原因,总结临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1例(25.20%)患者发生OHS,多见于高龄(70岁)、联合用药、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结论:老年OHS发生率较高,发生原因复杂,明确病因并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OHS及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