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古籍中还称之为"历节病"、"顽痹"。本文将从历代医家对痹证与血瘀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与血瘀证及凝血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中阴虚燥热证为其一个重要证型,刘健教授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阴虚燥热证进行治疗,主以滋阴清热配合健脾化湿、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常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通过病因病机、证型鉴别、辨治思路及病案举隅等方法来总结刘健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阴虚燥热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黄传兵从“脾病而四肢不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等中医基础理论入手,根据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发病机制,结合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脾虚致痹,不荣四末”是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的关键发病因素。实际临床实践表明,从脾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对缓解关节及关节外症状均具有良好效果,文章结合医案论述导师黄传兵关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的经验与心得。  相似文献   

4.
系列方治疗痹证经验 中医"痹证"涵盖现代医学诊断属风湿、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等病症,病程缠绵,久羁不愈,易致畸残.张师自1970年始,着手"痹证"相关理论和临床研究,深感痹证久羁症尤多,审机拟法尤为重要.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创制治痹经验方"三生斑蝥酊"、"龙马二虫丸",配合系列方随证相伍,收效颇著,体会亦深.并着重对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因病机以及施治大法,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同时,对肩周炎采用内服药物与局部外治相结合,屡奏佳功.兹撮其梗概分叙于下.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则另立专篇阐述.  相似文献   

5.
选择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门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00例,采用《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资料,并对不同中医证候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寒湿痹证43.2%,风湿热痹证6.4%,瘀血闭阻证14.6%,肝肾亏虚证35.8%,且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南昌地区膝骨性关节炎常见证候是风寒湿痹证、肝肾亏虚证,少见证候是风湿热痹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胃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CAG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益胃活血汤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胶囊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6个月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病理组织学积分变化。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病理组织学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病理组织学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活血汤治疗CAG脾虚血瘀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RA的中医学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中医证候呈现脾"虚湿盛、虚实夹杂"的临床特征[1-3]。"气血不足、营卫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特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Medline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库与类风湿关节炎及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arthritis,apoptosis”,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舌象”。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②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③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研究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章中,58篇为重复性研究,1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3篇文献中有11篇文献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关节滑膜、外周血检测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实质均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余2篇是其他疾病舌象的细胞凋亡研究,揭示舌象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病理相关,目前未找到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与细胞凋亡的有关报道,说明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存在许多空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优越性,从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中医证型与细胞凋亡的研究仅限于少数的一两个病种,而舌象为证的重要诊断部分,故类风湿关节炎证(或舌象)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有待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的本质、舌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慢性进行性,对称关节炎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根治这一疾病的方法。但中医中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有"历节风","顽痹","尫痹"之称[1]。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吕军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86-18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特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 Medline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库与类风湿关节炎及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 arthritis,apoptosis”,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舌象”。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②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③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研究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章中,58篇为重复性研究,1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3篇文献中有11篇文献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关节滑膜、外周血检测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实质均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余2篇是其他疾病舌象的细胞凋亡研究,揭示舌象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病理相关,目前未找到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与细胞凋亡的有关报道,说明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存在许多空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优越性,从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中医证型与细胞凋亡的研究仅限于少数的一两个病种,而舌象为证的重要诊断部分,故类风湿关节炎证(或舌象)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有待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的本质、舌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作者通过文献研究,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病因病机,认为基本病因为肺津受损,脾肾肝亏虚,加上痰湿、血瘀等病理因素,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重视补益脾肾,同时配合疏肝、祛痰、化瘀、润燥等治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陈其华教授从"肾虚血瘀"论治少弱精症的经验。陈师认为,"脾肾不足,湿热痰瘀阻滞"作为该病的核心病机,认为该病病位在肾,与心、脾、肝三脏密切相关,病理因素多以"血瘀"为主,多以肾虚立论,从血瘀立法。陈师论治少弱精症重视整体及局部辩证,整体审察,四诊合参,治疗上强调"通"法应用,扶正祛邪与个性化辨治,用药坚持量小力专,在"补益先后天之本"的基础上兼治湿热、痰浊、血瘀等病症,注重日常调护,强调身心同治,每获良效,另举验案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PLGC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6种证型与HP感染和胃黏膜病理改变之间的联系,为中医指导PLGC辩证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通过临床研究方法分析120例PLGC患者的中医证型、HP感染和病理诊断数据,分析PLGC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HP感染、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相关关系。结果: HP感染情况,经统计分析P<0.05,6种证型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脾胃湿热证感染率最高。在腺体萎缩分布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胃络瘀阻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可以通过证型预判断萎缩是否为阳性。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分布比较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与HP感染有相关性,脾胃湿热证感染率最高,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与胃黏膜萎缩改变有相关性,胃络瘀阻证更容易表现为胃黏膜萎缩。  相似文献   

14.
脾虚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生的根本原因,因脾虚所生之痰、瘀不仅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导致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症状最重要的病理因素,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脾的病理生理,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变发展,脾虚与免疫及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关系以及应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进行论述,提出从脾论治桥本氏甲状腺炎及其并发症,以期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血瘀证目征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血瘀证目征改变特点,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血瘀证与血瘀证目征、病情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病例共126例,分为非血瘀证组、血瘀证轻度、中度和重度四组,拍摄球结膜图像。结果:(1)四组的血瘀证积分和目征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慢性乙肝及肝硬化的目征主要表现为球结膜微血管增粗、扭曲、网状畸形、报伤点、血管瘤、陈旧性出血、血管色调变暗等,单个项目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血瘀证目征对是、非血瘀证判别符合率为85.7%,对是、非血瘀证及血瘀证轻、中、重度的判别符合率为63.5%;血瘀证积分与病情轻重有相关性(r=0.790,P=0.000)。结论:(1)血瘀证目征是判断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是、非血瘀证及血瘀证轻、中、重度的有效、客观、简便诊断方法。(2)慢性乙肝及肝硬化的球结膜微血管改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同时也作为病因是慢性乙肝及肝硬化病情加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辨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辨证特点。方法采用5 级记分法对124 例2 型糖尿病伴常见慢性并发症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5个证候类型判定证型归属。结果各证候频次顺序为阴虚证>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痰湿证,其中阴虚、血瘀>50%。辨证分型以虚实夹杂证居多(80.5%),位于前3 位的证型是阴阳两虚血瘀(17.7%)、气阴两虚血瘀(16.9%)、阴虚血瘀(16.9%)。不同病程组间辨证分型构成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病程<5年以下组以典型症状起病者明显减少(39.1%),但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增高(分别为63.0%和87.0%)。结论现阶段2型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的辨证分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阴虚、血瘀证候贯穿于病程始终。  相似文献   

17.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conditions, including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yclo-(Tyr-Leu), named Sparganin A (SA), is a compound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Rhizoma Sparganii. Here, the successful extraction of SA from Rhizoma Sparganii was verified by extensive spectral analysis using 1H NMR and 13C NMR. To determin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SA, a mouse model of acute blood stasis was establish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adrenaline hydrochloride and placing the animals in an ice water bath. In this model, the concentration of TXB2, PAI-1, FIB, ET-1 was measured by ELISA, and thymus index (TI), hepatic index (HI), and spleen index (SI) were calculated. Molecular docking by SYBY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putative targets by STRING and Cytoscape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key targets of SA. The accumulated results documented that SA exhibits anticoagulative activity, and its key targets are VEGFA and SERPINE1. SA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A may be a promising drug to control coagulation in blood stasis syndrome.

Sparganin A (SA), a promising drug to control coagulation in blood stasis syndrome,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In an acute blood stasis model, the concentrations of TXB2, PAI-1, FIB, ET-1 were measured. Molecular docking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key targets of SA.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可影响老年人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医宗必读》首次明确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基于此,杨文明教授提出"脾肾两虚"为AD的病机基础;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提出"痰瘀交结"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治疗以补肾健脾、豁痰化瘀为原则,创制智脑胶囊,并通过大量实验揭示其作用机制,同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  相似文献   

19.
蔡炳勤教授在多年外科临床经验中自拟"五草汤"(组成:仙鹤草、紫草、豨莶草、旱莲草、茜草),认为五草搭配具有凉血解毒祛湿、化瘀止血之功,凉血而不滞血,又能补肾健脾养阴,可有效调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将其用于治疗免疫性血管性疾病、肠道疾病及外科之血热出血病,如变应性血管炎、雷诺氏综合征、克罗恩病、尿血、肠道出血等,常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中医分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76例PHC患者中医分型及其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176例PHC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居多,占34.66%,其次为湿热中阻证(22.73%)和气滞血瘀证(17.05%)。不同分型PH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均明显升高,肝郁脾虚组与湿热中阻组、肝肾阴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但不同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湿热中阻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差,气滞血瘀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好。PT、APTT、TT延长及D-D水平升高程度对鉴别肝郁脾虚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