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升血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74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应用补脾益肾升血方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照组36例应用EPO.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er)变化,以及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Hb、HCT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症状体征改善也比较明显(P<0.05,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的BUN、Scr、Ccr有明显改善(P<0.01,P<0.05),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脾益肾升血方可明显改善肾性贫血、保护残肾功能、改善中医症状,并能较快达到治疗目标.相应减少EPO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EPO)1万U.次-1,皮下注射,1次.周-1;速力菲、叶酸辅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外,加用左卡尼汀1.0 g+生理盐水20 mL,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1次,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1、6个月,观察2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红细胞比容(HCT)及体质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1、6个月后,观察组Hb、ALB、HCT、BMI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促进EPO的作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肾性贫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和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疗程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6.4%vs 66.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素氮(BUN)、血细胞比容(Hct)明显下降,分别为(2.1±0.5)mmol/L vs(1.1±0.2)mmol/L(P0.01)及(152.6±119.1)%vs(38.8±17.2)%(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多效蛋白(PTN)和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分别为(100.6±3.8)mg/L vs(57.0±1.5)mg/L(P0.05)及(31.1±0.5)g/L vs(18.7±0.5)g/L(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临床效果好、安全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患儿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 an cou lter 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Beckm 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EPO治疗前6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同病期患儿和65名正常对照的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不成熟度(IRF)和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同时检测其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EPO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患儿Ret%、RBC、Hb、IRF、MRV等参数的变化。结果EPO治疗前,氮质血症组和肾功能衰竭组的Ret%较对照组均有升高,但IRF值基本正常或略低;经过EPO治疗后肾功能不全患儿的贫血状态明显得到改善,IRF值和MRV值明显升高,IRF值升高的程度比Ret%更加明显。结论Ret参数尤其是IRF值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性贫血患儿的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和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效应的比较。方法:将6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31例,观察期10周。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00U/(kg·周),皮下注射,若患者血红蛋白(Hb)达100g/L,则将EPO剂量减少50%;若患者Hb达120g/L则将EPO剂量减少75%。口服组给予富马酸铁口服,静脉组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8周、用药后10周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不良反应以及EPO使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口服组(P<0.05),两组患者EPO使用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EPO的效应明显高于口服组。结论:静脉补铁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肾性贫血患者所需的铁剂,使贫血状况改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并能增强EPO效应,减少其用量。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对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EP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检查新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7名患者的Hb、HC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观察血压、肝素用量及内瘘等.结果患者EPO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EPO治疗后,Hb及HCT逐渐升高,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升高,在治疗4周及24周时相差均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高于正常组,但相差不显著,且随EPO治疗无显著改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EPO治疗有升高趋势,但相差也不显著(均P>0.05).EPO治疗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及肝素用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PO治疗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贫血改善有关,而血浆粘度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与悬浮红细胞治疗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ESRD行MHD肾性贫血患者90例,其中45例采用EPO治疗(EPO组),45例输注悬浮红细胞治疗(输血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输注悬浮红细胞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肾性贫血患者136例作为肾性贫血组,以同期体检中心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肾性贫血患者按贫血程度分为重度贫血组(Hb<60 g/L)及轻中度贫血组(Hb:60~120 g/L);重度贫血组再按病程分为:<3年组,≥3年组,应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H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EPO及肌酐(Cr)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肾性轻度贫血组患者的内源性EP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和Cr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和Cr分别与EPO进行组内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135、0.243,相关性差.肾性重度患者内源性EPO与Cr浓度呈反比,但并非平行.结论 肾性贫血患者内源性EPO的检测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血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肾性贫血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衰患者3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每次3000U,每周皮下注射2~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血宁2片,每日3次口服,疗程2个月。疗程结束后检测各组Hb、HCT。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并能延长红细胞寿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高危早产儿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高危贫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用药方式分为联合组(蛋白琥珀酸铁+EPO,n=58)与对照组(EPO,n=42),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铁、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及体质量的变化,统计2组输血率及输血次数,比较2组治疗不良反应及贫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清铁、SF、Hb、RBC、HCT、体质量及对照组Hb、RBC、HCT、体质量均显著上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铁、SF、Hb、RBC、HCT、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输血率、输血次数、治疗不同时间贫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预防高危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率,改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患儿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EPO治疗前6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同病期患儿和65名正常对照的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不成熟度(IRF)和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同时检测其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EPO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患儿Ret%、RBC、Hb、IRF、MRV等参数的变化。结果EPO治疗前,氮质血症组和肾功能衰竭组的Ret%较对照组均有升高,但IRF值基本正常或略低;经过EPO治疗后肾功能不全患儿的贫血状态明显得到改善,IRF值和MRV值明显升高,IRF值升高的程度比Ret%更加明显。结论Ret参数尤其是IRF值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性贫血患儿的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C-反应蛋白(C-RP)的联合测定在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方面的作用。方法: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肾性贫血的患者在用r-HuEpo治疗前测定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红细胞压积(Hct)、STfR、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C-RP,按STfR在正常值范围内或以上及正常值以下分为A、B两组,给予皮下注射r-HuEpo,50U·kg-1.次-1,1周2次,2周、4周后复测以上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27例,B组20例。两组治疗前Hb、Hct、Ret、SEpo均无明显差异(P>0.05),STfR、C-RP有明显差异(P<0.01)。A组治疗前Hb、Ret、HCT与治疗后2周、4周后的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1<0.05、P2<0.01)。B组治疗前Hb、Ret、HCT和治疗后2周、4周后的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A组Hb与STfR呈正相关(r=0.7,P<0.01),B组Hb与C-RP呈负相关(r=-0.8,P<0.01)。结论:联合检测STfR和C-RP对r-HuEpo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使慢性肾衰所引起的贫血(肾性贫血)难以改善。目的:观察肾组织移植对肾性贫血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均正常对照组,病例对照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和肾组织移植组,后3组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结果与结论:60d时移植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与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组肾组织EPO mRNA表达显著高于病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组织移植改善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肾组织EPO mRNA的基因表达,使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从而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进行检测,探讨金湖县人民医院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迈瑞-69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将54例肾性贫血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肾功能不全代偿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和肾功能衰竭组,与45例正常健康组作对比分析,分别检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含量(Hb)、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比容(HCT)和Ret%,并通过校正公式计算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et%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和肾功能衰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RF%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和肾功能衰竭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BC,Hb水平随着Cr和BUN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减低,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肾病的严重程度逐渐减低。肾功能不全代偿组治疗前后HCT(%),Ret(%),HFR(%),MFR(%),R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2.062,2.079,2.354,2.368;均P0.05),L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2,P0.05);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治疗前后HCT(%),Ret(%),HFR(%),MFR(%),LFR(%),R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8,2.172,2.894,2.185,2.023,2.455;均P0.05);肾功能衰竭组HCT(%),Ret(%),HFR(%),MFR(%),RPI(%)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2.351,2.642,2.086,2.686;P0.05),L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1,P0.05)。IRF%的ROC面积较其他血液学指标大,在临界值为22.3%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和80.2%。结论网织红细胞中的相关参数能够有效的协助医师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尤其是IRF%和RPI指标较网织红细胞更加敏感,且这些指标更能准确的反映出骨髓造血功能和红系的生长情况,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该次地震中受伤的世居藏族人群在急进平原治疗前后,其红细胞及其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测定来该院紧急救治的地震藏族伤员治疗前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地震伤员治疗前后比较,MCV低于治疗后(P<0.01);治疗前后与世居高原的健康对照组比较,RBC、Hb、HCT均低于高原组(P<0.01);藏族伤员治疗前后与平原组相比较,RBC、Hb、HCT、MCV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世居高原与平原组相比较,MCV低于平原组(P<0.05),MCHC、RDW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 与平原组相比,世居高原的藏族人群都未出现RBC和Hb增多,而是在形态上都表现出类似于缺铁贫的小细胞非均一性,提示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合理的饮食,以富含铁的食品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简称静脉组)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简称口服组)治疗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两组均有升高,静脉组比口服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治疗MHD患者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与静脉途径补充铁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和铁缺乏的疗效。方法:将行MHD的71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静脉组)24例、口服补铁组(口服组)27例和未补铁组(对照组)20例。3组同时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PO),用药前后监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静脉组RBC、Hb、H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较口服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组RBC、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RBC、Hb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静脉组SF及TSAT均较治疗前升高,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口服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及组间SF、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铁缺乏,静脉补充铁剂联合r-EPO可有效改善其贫血及铁缺乏状态,疗效优于口服补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深部肌注右旋糖苷铁(科莫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科莫菲深部肌肉注射和口服右旋糖苷铁片剂,同时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指标,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用药后4周、8周与用药前相比Hb、HCT、RBC、Ret、SF及TS显著升高。结论:深部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菊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7):696-698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简称静脉组)与口服右旋糖酐铁片(简称口服组)联合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19例,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幅度和升高速度显著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服组6例(31.6%)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低频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低频率rhEPO治疗组与小剂量高频率rhEPO对照组,治疗组应用10000U rhEPO每周1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3000U rhEPO每周3次皮下注射,分别观察治疗前及用药后4周、8周及12周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患者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有升高( P <0.01),且治疗组治疗4、8周后患者Hb、Hct水平升高更明显,贫血伴随症状得到明显纠正,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剂量低频率rhEPO能快速改善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情况、不良反应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