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肺磨玻璃结节(GG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00例行LDCT胸部体检的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分析LDCT对肺部GGN的检出能力。结果在4500例健康体检者中,检出肺部结节1328例(29.51%),其中95例为GGN(2.11%),所有GGN经副主任以上影像专家讨论71例符合良性影像表现(处于随访中),19例需要密切随访复查(影像特征介于良恶性之间),5例符合恶性影像表现,5例手术病理证实均为恶性。结论LDCT扫描能够发现肺部GGN,并且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在减少体检者辐射剂量同时达到对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高分辨胸部CT对肺部磨玻璃结节及早期肺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高分辨CT,275例)和对照组(普通CT,275例),观察组实施高分辨CT扫描检查,对照组实施普通CT检查。对两组的检出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比。结果:在有效检查后两组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观察组检查的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磨玻璃结节及早期肺癌的筛查中,有效利用高分辨胸部CT能够对早期肺癌进行有效的筛查,进一步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胸部低剂量CT (LDCT)的普及和高分辨率CT的广泛应用,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检出率明显增高,GGN的恶性率较高,准确识别GGN的性质及早手术切除,恶性GGN的5年生存率近100%。提高患者生存率且避免过度治疗是临床LDCT筛查目的,只有准确识别GGN的CT诊断征象、精准诊断GGN的性质才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就磨玻璃样结节肺腺癌的CT征象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近年来早期肺癌的阳性诊断率逐年提高。已有文献指出,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为原发性肺腺癌患者早期诊断一个重要的CT表现[1-3]。但CT检查辐射剂量较高,因此常规CT扫描难以成为肺部的筛查手段。近年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筛查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及健康体检,肺部结节的阳性检出率逐年升高[4,5]。本研究旨在比较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在双源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中的  相似文献   

5.
郑琦  郭雯  杜灵艳 《临床医学》2020,40(6):73-75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102例肺磨玻璃结节(GG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3例和恶性组79例,均完成高分辨CT检查并比较其CT征象差异。结果 102例GGN患者共检出结节数量126个,其中单结节患者86例、双结节患者9例、多结节患者7例,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恶性者79例(62. 70%),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6例(20. 25%),原位癌9例(11. 39%),微浸润癌13例(16. 46%),浸润癌41例(51. 90%);良性组男43例、女36例,年龄31~78(52. 37±10. 29)岁;良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28~74 (51. 46±10. 8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GGN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大小、病灶形状以及分叶征、毛刺征、界面模糊、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大小对GGN良恶性鉴别的AUC为0. 856,以11. 69 cm为分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 35%和95. 65%,其它CT征象诊断价值。结论 肺GGN具有较多典型CT征象且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明显差异,加强对这些征象的研究和认识有利于肺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64排螺旋CT发现及随访GGN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63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作为CT组,将采用核磁共振(MRI)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作为MRI组,所有患者于半年后随访,并再次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组的GGN检出率比MRI组高12.70%,患者半年随访后CT复查的GGN恶性率比初次CT检查的GGN恶性率高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发现及随访肺磨玻璃样结节在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GGN)CT征象及其在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影像证实的80例GGN资料(恶性49例,良性31例)。均行16排或64排SCT扫描,观察病灶大小、部位及病灶形态、边缘征象、内部征象及邻近征象等CT表现。结果良性GGN形态、边缘征象(分叶征、毛刺征)和邻近结构征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与恶性结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良性GGN内部征象(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与恶性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者以单纯型GGN为多见,恶性者以混合型GGN多见。结论综合分析肺部GGN的各方面CT征象并结合磨玻璃成分的比例,可对大多数的GGN良恶性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在胸部CT影像中的特征,同时分析这些特征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9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在上级大医院进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CT影像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评估CT特征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胸部CT报有肺结节86例,其中报告有提示GGO:47例,GGN:15例,MT:13例,MIA:7例,AIS:4例。电话随访跟踪所有磨玻璃肺结节患者,其中有24例患者经上级大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病理诊断良性2例,恶性22例;良性结节最大面面积、3D长径、表面积、平均CT值及体积均明显小于恶性结节(P<0.05);而球形度、紧凑度数据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进行有效鉴别,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中,平均CT值、3D长径、表面积、最大面面积以及体积被认为是最优的影像学标志,这些特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浅析高分辨CT征象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78例肺部磨玻璃结节高分辨率CT征象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检查及手术结果分为恶性组(n=46)与良性组(n=32),就两组患者的CT征象进行组间比对。结果: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毛刺征、分叶征、囊状透亮影、病灶界面、密度等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大小、病灶形态、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束征、胸膜凹陷征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CT征象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需重点分析毛刺征、分叶征、囊状透亮影、病灶界面、密度等CT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特需住院健康体检中,通过低剂量螺旋胸部薄层CT平扫检查,肺结节的检出率进行现状分析,并参与上海地区早期肺癌筛查的资料收集,为后期跟踪随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特需健康体检时肺部影像学检查(LDCT层厚层距2-5mm)检出肺结节人数,由性别、年龄、吸烟、高危人群分别进行现状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提示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小结节的百分比。结论 通过特需住院健康体检中检出肺小结节的资料收集及管理,确定客户复查跟踪随访时间,利用客户管理信息平台(CRM)提醒方法,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特需高端客户体检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总体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薄层重建方法在肺部磨玻璃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间行螺旋CT检查发现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病理证实为良性肺GGN组5例,恶性肺GGN组15例。所有病例均行5mm层厚常规CT扫描和1.5mm层厚薄层重建,统计分析良性和恶性肺结节之间以及5mm和1.5mm层厚CT图像之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性。结果:良性和恶性肺磨玻璃结节在胸膜凹陷、分叶、空泡征等影像特征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肺磨玻璃结节在CT图像上多表现有胸膜凹陷、分叶、空泡征象。然而,两组患者在毛刺及结节边缘模糊度方面的影像特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层厚5mm和1.5mm CT图像之间发现的胸膜凹陷、分叶、空泡、毛刺征等影像学特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5mm层厚薄层重建CT图像发现的影像学特征明显多于5 mm层厚常规CT扫描图像。然而,层厚5mm和1.5mm CT图像之间的肺结节边缘模糊影像征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mm层厚薄层CT重建方法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显著,能大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对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磨玻璃结节患者71例进行临床观察,针对71例疑似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实施CT诊断,将CT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CT诊断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经CT诊断后,71例疑似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98.46%、灵敏度为83.33%、特异性为95.77%,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磨玻璃结节的CT诊断征象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结论:针对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实施CT诊断能获取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中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良、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期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6例经病理、抗感染治疗或随访后证实有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结果 26例中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7例,其中良性3例,恶性4例;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结节19例,其中良性7例,恶性12例。结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分叶征与毛刺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定期随访复查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GGN)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GGN病例进行肺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扫描,观察GGN的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特点和结节边缘等情况。结果:常规剂量MSCT扫描发现45个GGN,低剂量MSCT扫描发现40个GGN,GGN直径为5~20 mm,其中26例GGN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肺腺癌。结论:MSCT低剂量扫描对于GGN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和分析低剂量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GGN)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螺旋CT检查的肺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总计78例,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研究组39例采取低剂量螺旋CT检查。通过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比较两组对肺磨玻璃结节的检查情况以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两组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时诊断率较高,并且能够降低辐射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以磨玻璃结节表现为主的原位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的CT诊断价值及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76例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的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情况,按照病理诊断将76例患者的102枚结节分为原位癌(10枚)、微浸润性腺癌(37枚)以及浸润性腺癌(55枚)三组,分析CT影像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浸润性腺癌的各项结节影像数据及影像表现均与微浸润性腺癌、原位癌差异明显(P<0.05)。结论:磨玻璃结节表现为主的原位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有强相关性,对于早期肺腺癌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于肺部磨玻璃结节影像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就诊且发现肺部存在磨玻璃结节的患者共160例纳入作为研究样本,在160例患者中开展常规CT检查、高分辨率CT检查,将诊断金标准定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对肺磨玻璃结节开展定性诊断的各项结果指标,并对比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对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参照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高分辨率CT比常规CT高(P<0.05)。高分辨率CT对Ⅰ期、Ⅱ期肺癌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CT(P<0.05),而在Ⅲ期、Ⅳ期肺癌诊断中,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良好,不仅可准确区分肺良性结节与肺癌,还可对肺癌的临床分期进行辅助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特征、CT影像特征以及诊断恶性磨玻璃结节(GGN)浸润程度的指标。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05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恶性结节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浸润程度),将恶性GGN患者进一步分为侵袭前病变(PL)组、微浸润性腺癌(MIA)组、浸润性腺癌(IAC)组,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筛选恶性GGN浸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的结节位置、结节类型、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类型、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均为肺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L组与MIA组年龄、血管集束征、结节长径、平均CT值、结节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A组与IAC组结节长径、平均CT值、实性成分长径、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长径、平均CT值为恶性GGN浸润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纳入研究,本组患者均先采取X线检查,之后行CT检查。观察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符合率,以及不同类型肺部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混合感染)的CT影像征象(结节影、实变影、磨玻璃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结果:X线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符合率93.75%,高于单纯X线65.00%(P0.05)。本组不同类型肺部感染患者的CT影像征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真菌感染以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实变影,病毒感染可见磨玻璃影,混合感染则以磨玻璃影与实变影为主。结论: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77-3278
探讨胸部X线联合CT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13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仅采用X线检查,研究组应用X线联合CT检查。观察对比两组肺部感染诊断的符合率,以及研究组不同早期肺部感染类型的CT征象。研究组肺部感染的诊断符合率90.77%,高于对照组70.77%(P<0.05)。研究组不同早期肺部感染类型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主要为变实影,真菌感染为磨玻璃影、变实影、结节影,病毒感染为磨玻璃影,混合感染为磨玻璃影、变实影。胸部X线联合CT在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