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断疗法"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出发点的一种治疗思想,其含义包括"截断"与"扭转"两个方面.截断的前提是辨病辨证的结合,辨病治疗是从温病病因的特异性出发,掌握各种温病的病理实质和发病规律,有预见性的抢先一步.辨证要注意先兆症.截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祛邪务尽务早是温病截断的关键,合理运用祛邪方法,顺势驱邪,多渠道祛邪,体现中医治疗的优势;扶正在截断扭转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益气养阴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不容忽视体质因素与温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密切相关,结合体质选择治法方药,先证而治,有利于提高截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试论体质在温病“截断”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莲  孟繁洁 《陕西中医》2001,22(9):540-541
针对临床对温病“截断疗法”理解的误区 ,阐明体质在温病发生、发展、传变、预后中的作用 ,强调辨病、辨证均离不开辨体 (质 ) ,提出截断疗法在温病过程中不仅强调祛邪 ,而且重视治体 ,根据体质选择治法方药 ,才能防止邪陷 ,截断病邪 ,扭转病情 ,达到邪祛正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截断扭转”疗法是由沪上已故名医姜春华老先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在辨病辨证基础上应掌握“截断扭转”方药的学术观点。经临床实践证明,对防治急性热病及杂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中医传统的防治疾病思想,并且在温病辨证方法、辨病辨证结合的思维模式以及适当扶正以驱邪等方面对温病学理论有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发展了温病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外感热病中的寒温之争由来已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中的困扰。文章从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外感热病治疗学等角度论证了伤寒与温病的统一性:一是从六经辨证认识,伤寒、温病辨证规律的相同之处;二是从中医体质学认识,伤寒、温病的辨治体系均与体质相关;三是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观点认识,伤寒、温病均属于病原体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四是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为例,从免疫学观点认识“寒温统一论”;五是从《黄帝内经》中“各通其脏脉”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六是从《黄帝内经》中“疏其血气”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七是从扶正法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基于外感热病属于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过程,文中指出温病病邪从口鼻而入,故病原体更早定植于呼吸道咽、气管、肺等部位;而伤寒中于皮毛,其发病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相关,但两者免疫过程及转归大致是相同的。治疗上,二者均应早期疏通气机以祛邪;及早运用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以扭转截断病情的进展;重视扶正,防止急性虚证的产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诠释:在引入熵的概念后,伤寒与温病可以从发病机制和治疗学上都得到相应的统一。由...  相似文献   

5.
基于"截断扭转"理论的源流、内涵和具体方法,从辨病与辨证结合、除邪务尽务早、清热解毒与汗、下、凉血散瘀、扶正等治法的综合运用等方面,探讨了"截断扭转"在瘟疫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并以此讨论了"截断扭转"对于新冠肺炎治疗的启示意义。认为"截断扭转"思想应贯穿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程防治之中,可以帮助降低轻症转化为重症、危重症的几率,从而降低死亡率,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草云  吴宇峰 《中医杂志》2014,(11):972-974
截断疗法在外感热病和部分传染性疾病防治中有较好疗效,提出临床应用截断疗法治疗温病应注重病因,强调采用特效方药截断疾病的发展、祛除病原。截断疗法仍以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为前提,依照辨证或辨病结果及早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下攻腑等方法。同时提出截断疗法不等于一味清热解毒,不可妄投重剂。  相似文献   

7.
王灿晖教授是全国著名的温病学家 ,临床四十多年 ,在温病的治疗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将温病的治疗从大的原则概括为首重祛邪、重视扶正、调整机能三个方面 ,在每个大的治则中 ,又包含有不同的治法。以下分别论述这三个方面。1 首重祛邪强调祛邪为首要任务是因为温病乃因感受外邪所致 ,其整个发展过程也就是邪正相争过程 ,其中病邪则是导致温病发生并决定其发展过程的主导因素。因此 ,温病治疗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有效地祛除病邪。古代医家亦强调“祛邪务早”、“祛邪务尽”。如吴又可说 :“客邪贵乎早逐”。祛邪…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中西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分析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探讨“既病防变”思想在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乳腺癌的指导作用。“既病防变”在临床诊治疾病中主要体现于“截断扭转”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两种原则。由乳腺癌早期即有血行转移的特性可知,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成败不仅与外科手术彻底清除局部病灶有关,更依赖于中西医结合的整体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应遵循“祛邪扶正并施,标本兼治”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西医的治疗着重于“截断扭转”,以力挽狂澜之势达“祛邪消瘤治标”之功,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在于“先安未受邪之地”,以中医药防治复发转移,达“扶正祛邪固本”之效。  相似文献   

9.
姜老治病,颇重截断。截断的要求是:辨证准确,立法熨贴,遣药精专,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和症状。姜老不仅主张在温病治疗方面提倡用截断病势的有效方药,对某些杂病也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选用经得起重复的有效方药,及早截断病患,解除病者疾苦。咳嗽,是临床常见之病,也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说咳嗽是病,因为《素问·咳论》专  相似文献   

10.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其发病急,可发生传遍,具有耗气伤阴、化燥等特点,现代医学的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属于温病的范畴。温病学理论的运用在病毒性疾病治疗中充分凸显其优势,包括早期治疗予以截断扭转,整体观念-祛邪与扶正相结合,不同时期温病用药,可抑制和清除病毒;把握温热病邪耗气伤阴特性,清热保津,提高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截断扭转”是著名老中医姜春华先生提出的针对急性热病的治疗原则,是急性热病治疗学的新观点。本文就其应用做了阐述,认为“截断扭转”应与辨病治疗相统一,与辨证治疗相结合,针对急性传染病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变化速、病势重、威胁大等特点,应尽早介入。针对不同阶段,早用通腑攻下,主用清热解毒,早用凉血化瘀,早期扶正祛邪,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截断扭转”对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4,26(11):840-840
温病治疗多循叶天士卫气营血学说,近代医学从辨病出发提出截断疗法,开辟了温病治疗新途经。笔者运用截断疗法治疗急性热病效果显著,认为急性热病具有特殊的病因病机,适于截断疗法,兹不揣浅陋陈述管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的临床过程中,对于体质因素越来越重视。相同的病、相同的证给予相同的法,相同的方药治疗未必获得相同的预期疗效。原因何在?既多源于不同类型的体质,故应针对个体“辨质论治”,它与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在临床医疗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奚九一治疗脉管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兆琳 《中医杂志》1996,37(3):143-146
常见脉管病有动脉、静脉及皮肤血管等30余种,并各有不同的病因与病理演变。一般均视为“血瘀”之证,故论因皆作“瘀”,方药皆攻“瘀”,几成通律。但我所奚九一教授“衷中参西”积40年经验,穷究致瘀之因,认为各种脉管病都由邪所致,故治病必以辨邪,选药必从祛邪。形成了独特的“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新观点。在辨病上采取“病”与“期”的双辨法,即“分病辨邪”与“分期辨证”;在治疗上采取缓急分治的原则,即急性活动期以祛邪法,好转期以活血  相似文献   

15.
征订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4,26(11):840-840
温病治疗多循叶天士卫气营血学说,近代医学从辨病出发提出截断疗法,开辟了温病治疗新途经。笔者运用截断疗法治疗急性热病效果显著,认为急性热病具有特殊的病因病机,适于截断疗法,兹不揣浅陋陈述管见。  相似文献   

16.
<正> 四、温病的体质与证治温病体质学说认为,体质结构在未病之先具有潜在的倾向性,在即病之后直接影响其发病趋势,可以说,辨证施治实际上是按照温病病邪的性质和体质施治的,温病辨证时惯用的“阴虚”、“湿热”、“阳虚”等各类证型名称,包括了病理因素在内,不能视为单纯的体质变化,但与平素体质(生理体质)差异的密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策略。认为原发性肝癌应以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为基本原则,根据临床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早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中期以祛邪为重、扶正为辅,晚期以扶正为先、祛邪并重,末期辅以外治减缓病痛。  相似文献   

18.
徐琴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是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的偏颇,在围绝经期肾衰精亏时导致阴阳失调。病位在心、肾,与肝、脾相关,临床根据辨病、辨体、辨证三者结合用药是其治疗特色。通过辨病拟定经验方,再辨识体质选用调整体质的方药,最后辨证加减进行治疗。用药同时注重调整患者饮食起居来改善体质,选取典型病案进行解析,展现其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陆德铭扶正法为主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生活调养三方面论述了陆德铭教授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经验,强调“养正积自除”,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扶正与祛邪结合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邵朝娣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珍  邵朝娣 《新中医》2001,33(4):9-10
邵朝娣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侯关系密切,病机正虚邪实,在脏与肺、脾、肝、肾相关,治疗推崇谨守病机,辨证施治,临证中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虚实,重祛邪,重祛邪,辨证侯,重调肝,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