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致早产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胎膜早破致早产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膜早破致早产发生率为2.9%;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小于32周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 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若临床无感染征象,应尽量保胎至孕34周,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刘一萍 《海南医学》2009,20(12):121-123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05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3.48%;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小于31周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若临床无感染征象,应尽量保胎至孕34周,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26例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1%;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小于31周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若临床无感染征象,应尽量保胎至孕34周,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4.
胎膜早破与早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楚利 《中外医疗》2010,29(12):57-5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产科单胎早产分娩110例,抽取在本院同期单胎足月分娩110例产妇作对照,比较2组产妇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及新产儿结局。结果新产儿死亡率:早产儿11.82%,足月儿死亡率为0.91%,早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儿;胎膜早破发生率:早产孕妇组24.55%,足月产孕妇组8.18%,早产孕妇组明显高于足月产孕妇组,其中,自然早产孕妇组为35.21%,医源性早产孕妇组为5.18%,自然早产孕妇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高于医源性早产孕妇组。结论胎膜早破与早产呈正相关,尤其是自然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感染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原因,故积极治疗妊娠期生殖道感染,预防胎膜早破,可减少早产的发生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5.
胎膜早破会导致产褥感染和胎儿窘迫,早产并发症,头位胎膜早破难产率增高。胎膜早破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0%左右,其发生可使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高。我院于2005年01月至2008年01月收治186例头位胎膜早破,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荣艳霞 《当代医学》2011,17(15):84-85
目的探讨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及防治。方法对238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不同孕周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对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Apgar评分及新生儿死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评估我院早产发生率发展趋势,影响因素,早产儿胎龄及体重分布,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2001 3年间早产原因,早产儿胎龄,体重分布,对不同胎龄体重的早产儿死亡率作对比分析。结果:3年间早产发生率无明显变化,胎膜早破,妊高征,胎盘因素,双胎,臂位占据早产原因的前5位,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提高早产的预防及治疗水平,减少早产发生,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死亡的4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早产儿死亡顺位原因为窒息、肺透明膜病变(RDS)、颅内出血、败血症、吸入性肺炎等。其中胎龄小于33周者占71.11%,胎龄越小,早产儿死亡率越高。早产诸因素中以妊娠合并症(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和胎膜早破为引发早产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早产诱发因素,预防早产是减少早产儿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及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及其临床处理。方法对425例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胎膜早破的可能原因是感染、臀位、引流产史等,胎膜早破的主要影响是早产、感染、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是引起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胎膜早破时胎龄越小危害越大。结论胎膜早破与感染互为因果,胎膜早破时有无感染、胎龄大小等是选择临床处理方案的主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早产2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臀位、双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内科合并症、胎儿畸形等均与早产有关.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比越高.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洪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01-10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总结分析212例早产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孕34周后围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降低早产并胎膜早破围产儿死亡率,关键在于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期待孕龄至34周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与早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该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孕妇78例为研究组,同期早产无胎膜早破孕妇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低体质量(<2.5 kg),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缺血、缺氧性脑病,窒息,黄疸,肺炎及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窒息、肺炎、低体质量新生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孕周增长,新生儿RDS发生率、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结论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孕周越小,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原因,分析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危害,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占分娩总数的3%,其中流产引产史、阴道炎症、臀位、双胎为主要原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5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做好产前保健,积极预防和治疗生殖道炎症,恰当处理胎膜早破,防治早产,可降低国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周永娥 《中外医疗》2011,30(23):28-29,3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21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孕28~34孕周的孕妇,保胎组与非保胎组的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孕34~36孕周的孕妇,保胎组与非保胎组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孕36~37周者,保胎组与非保胎组2组的产褥感染、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孕周的母儿结局比较,孕龄越小,新生儿疾病发生率越高。结论根据不同孕周对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可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其疗效及对母儿结局影响明显不同。而做好孕前期检查和指导,有较避免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根据具体孕周处理早产胎膜早破才能有较的减少母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吴仔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4,(9):119-11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儿死亡率。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8月对分娩的8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娩76例早产儿,死亡4例,其余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350~3450 g,平均2400 g,而且预后良好。结论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应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临床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早产对围产儿影响以及早产组围产儿死亡与体重的关系及死亡时间进行分析,以便为早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新生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活产婴儿5977例,其中346例早产为病例组,同期非早产儿中随机抽取346例作为对照组。1.2 纳入标准: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的新生儿。排除标准:死胎、死产、计划生育流产不计在内。1.3 分析因素:孕妇年龄、胎次、血红蛋白、孕产史及妊娠高危因素(如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妊…  相似文献   

17.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早产范围内胎膜早破情况,掌握其诱因,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胎膜早破的诱因、保胎情况、分娩时机、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并发症等。结果: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依次为流产史、阴道炎、多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疤痕子宫等。结论: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积极做好孕期保健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早产范围内胎膜早破情况,掌握其诱因,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1998年12月,早产、胎膜早破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胎膜早破的原因、孕产妇感染情况、保胎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并发症等。结果: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依次为臀位、双胎、早产、流产史、妊高征、疤痕子宫、阴道炎等。结论: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其原因,积极做好孕期保健,加强护理,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对驻济省市级医院2006年1月至11月分娩的231例早产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妊高征、胎儿畸形等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早产对胎儿的影响是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较高。早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原因、处理及其预防。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孕28周~36+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孕龄组(28周~34+6周、35周~36+6周)作分析比较。结果早产流产史、臀位、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胎占据PPROM病因的前4位。不同孕周的2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在新生儿不良结局中有差异(P<0.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病死率越高。提高早产并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