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新角度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慢径消融后快径前传及逆传功能的变化。方法:48例确诊有明显跳跃现象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慢径消融,以相同条件及方法测定慢径消融前后快径的前向及逆向传导时间(TFP)及有效不应期(ERPFP)。结果:快径前向传导时间(TFP前)由术前的(106.04±36.36)ms缩短为术后的(89.98±27.09)ms(P0.001);快径前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ERPFP前)由术前的(330.00±53.31)ms缩短为术后的(250.21±56.81)ms(P0.001);快径逆向传导时间(TFP逆)由术前的(94.54±28.39)ms缩短为术后的(86.62±24.88)ms(P0.01)。结论:慢径消融后快径前向及逆向传导功能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房室交界区整体电传导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房室结的整体电传导特性,利用改进的多导联(45导联,5×9电极阵列,电极间距1mm)同步细胞外标测系统对家兔房室交界区进行标测,发现房室交界区的正向传导与逆向传导不同。正向传导时,心房-His束的传导时间为94.6±15.9(70~117)ms。此时房室结有两个不同的插入路径,一个来自后方的终末嵴;另一个来自房间隔下部,以前者为主。冠状静脉窦口(CSO)周围有慢传导区。逆向传导时,His束-心房传导时间为124.9±10.2(111~143)ms,与正向传导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逆向传导激动由房室交界区深层发出,呈“点突破”,而且出口位置不固定。CSO周围慢传导区的组织形态学为移行区细胞。结果提示移行区细胞连接的各向异性可能是造成房室结双径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预激综合征患者易于并发折返性室上速,最常见的类型为顺向传导型,即激动由房室结前传,沿旁道(附加束)逆传;偶尔可见到逆向传导型,即激动由旁道前传,沿房室结逆传。最近我们遇到一例A型预激综合征患者,注射西地兰后出现逆向传导型折返性室上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是指起源于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三型。 (一)折返型室上速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此型最常见。其由房室结内纵向分离的慢、快通道形成折返径路。常见的为慢通道前传型,而由快通道前传的非典型AVNRT少见。(2)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AVRT)。折返环包括心房、心室、房室结和房室旁道(Kent束)。可分为经房室结前传的顺向型和经旁道前传的逆向型二种,前者占90%。隐匿型预激因其旁道仅有逆向传导能力,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58例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影响 结果 RFCA后房室结正向1:1传导的最短周期延长、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无明显改变,不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58例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影响结果RFCA后房室结正向1:1传导的最短周期延长、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无明显改变,不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 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体正常的心肌组织均有双向传导功能,特别是房室结。室上性冲动从心房前向经房室结传至心室,称之前向传导;房室结下冲动可经房室结逆行传回心房,称之逆向传导。但2种传导方式存在差异,不仅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大小不尽相同,而且兴奋的方式和传导路径也可能不同。在病理情况下,某些心肌组织只允许激动从一个方向传导,而相反方向的激动不能通过,即所谓单向传导阻滞(unidirectional conduction block)。在特定条件下,心脏任何部位都可发生单向传导阻滞,尤以房室交接区最多见。1单向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单向传导阻滞的机制主要是递减性传导,递减…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慢径对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是的电生理联系,方法 对39例(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6±16.4)岁的房室结哲返性心动过速患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 成功率100%,26例消融后慢径消失(Ⅱ组)13例消融后慢径残存(Ⅱ组),消融前后I组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由(332.5±49.5)ms缩短为(282.5±58.0)ms前传功能不应期由(382.9  相似文献   

10.
慢径消融对快径正传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对快径正传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方法83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者根据消融前HRAS,S2扫描刺激时房室跳跃值的不同分为:A组:〈50ms;B组:50—80ms;C组:〉81ms。行慢径消融,消融后均无慢径残留,测量消融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房室传导时间的变化。结果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及房宣传导时间均较消融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前HRA程序刺激时房室跳跃值越大,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缩短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宣传导时间亦有类似结果。结论慢径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及房宣传导时间均缩短,提示慢径消融可改善快径前向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报道5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临床转归和电生理特点。12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208例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行右后间隔消融,共有5例出现延迟后(>24h)的房室阻滞。慢径消融组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2,3,5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第4,9和14天消失。后间隔旁道消融的2例患者于第2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分别于第11,13天消失。射频消融放电20.6±8.7(11~31)次,能量30±17.2(20~50)W。放电过程中无快速的交界区心动过速或者>1个无逆传的连续交界区心律。5例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均正常。结论:慢径和后间隔旁道消融均可出现延迟性房室阻滞,通常能在1~2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快径传导功能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快径传导功能的影响(摘要)杨新春葛永贵商丽华胡大一房室结慢径(SP)消融对快径(FP)前传功能的影响目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SP消融后FP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也有人认为对FP前传有效不应期无影响或使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延长。笔者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诱发Ⅰ型房扑(AFL)的影响,分析这2种心和人常之间的关系和探讨房室结慢径的本质。方法 2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分别于射频消融前后行心房程序电刺激恨AFL。结果 慢径消融前AFL恨率为90.48%,慢径消融后 诱发率为38.10%,较消融前明显降低。结论右心房后下部组织是AVNRT和AFL折返环路的共同部分,慢径是右心房后下部缓慢传导组织向房室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的联系。方法:534个慢-快型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房室结无跳无折)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及对房室结传导的影响。结果:①A型复发5例(1.2%),B型复发11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型终点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Wen-AVN)、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跳跃增值缩短,B型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增值缩短,A型有效不应期的缩短明显大于B型。结论:A型终点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型终点;只要改变房室传导功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B型终点仍然是有效、可靠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15.
报告1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改良的疗效,其中10例为射频消融、2例为手术切割,均获成功。手术切割房室结周慢径传导与选择冠状窦口到希氏束之间的中下1/2 ̄1/3部位消融疗效相同,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术后水肿造成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机会高于射频消融,因此只适合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需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无效的难治性AVNRT患者。  相似文献   

16.
报告1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改良的疗效,其中10例为射频消融、2例为手术切割,均获成功。手术切割房室结周慢径传导与选择冠状窦口到希氏束之间的中下1/2~1/3部位消融疗效相同,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术后水肿造成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机会高于射频消融,因此只适合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需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无效的难治性AVNRT患者。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慢径后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消融慢径对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①比较3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AH间期、房室结前传及逆传文氏周期、快径路及慢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②根据术后慢径是否消失将34例患者分为:慢径消失组(n=24);慢径改良组(n=10),比较两组间快径及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结果:房室结改良前后文氏周期变化:34例患者在未分组前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文氏周期无明显变化。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慢径消失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径改良组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的缩短与消融后慢径是否残存有关;慢径的消融影响房室结的前向传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导管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3例AVNRT患者行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治疗,先用-30℃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行-75℃冷冻消融,消融4~8分钟,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冷冻标测及冷冻消融时导管顶端与靶点无位移现象;冷冻标测与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2例在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复温后,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在一定温度时间内的组织损伤是可逆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永久性房室阻滞的风险,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冷冻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为探讨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安全性及其方法。对13例AVNRT行冷冻消融慢径,用-30℃冷冻粘附后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进行-75℃冷冻消融,消融240~300s,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30℃冷冻标测时,冷冻消融导管头端与靶点冷冻粘附,无位移现象;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1例在冷冻标测,另1例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后复温,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并能降低永久性房室阻滞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室上性心动过速60%以上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生机理主要是房室结内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传导速度不一的通道或单向传导阻滞构成的折返途径。由于折返途径循序不同,心动过速发作时可呈现两种不同形式,即所谓慢—快型和快—慢型。前者慢通道为前向支,快通道为逆向支,后者恰以相反的形式折返传导。它们反映在体表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也具有不同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慢快型AVNRT:是成人最常见的PSVT,约90%的频率为140~200次/分。通常由一个房性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