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于交感型颈椎病和颈椎不稳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不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的318例颈椎病患者,并依据其临床表现状况的不同,把颈椎病患者分为交感型颈椎病组(1组,观察人数为34例)和无交感型颈椎病组(2组,观察人数为284例),根据两组患者X线片检查情况,以C2~C7椎间角位移以及相关椎体后部滑动状况作为依据来分析不同组别的颈椎稳定性状况,并对颈椎不稳和交感型颈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病之间的分析,得出1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的人数为19例,占总观察人数的55.9%,在2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人数为62例,占总观察人数的21.8%。根据研究表明,颈椎不稳性的发生概率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种差异,其中在1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女性占28%,其余的均为男性,在2组中所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中女性比例达到22%。结论颈椎不稳性和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加强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稳定性的重塑对于提升交感型颈椎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以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颈部损伤所致的眩晕、上肢麻木、颈项背部活动受限的临床症候群,又称颈椎综合征。近年来颈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多见,约占60%,我科于2003年4月~2006年5月采用了中药熏蒸并颈椎牵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景  侯金梅  陈玉萍 《河北医药》2009,31(14):1840-1841
复杂性颈椎疾病,如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椎体肿瘤和颈椎骨折脱位,常需进行手术治疗。颈椎手术风险大,而且此类手术易发生颈深部血肿、术后切口感染、植骨块脱落、进食时呛咳或窒息、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所以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行颈椎手术57例患者术后实施整体护理和康复训练,研究患者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臭氧髓核消融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CT定位下应用臭氧髓核消融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应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后1周和6个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优43例,良23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达82.5%。结论 CT定位下臭氧髓核消融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操作简便,痛苦小,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近年发病率逐渐增加且渐趋年轻化,目前认为是颈椎退行性改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不稳定、椎体侧方骨质增生是引起颈椎病一系列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主要原因。颈椎病由  相似文献   

6.
丹红注射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对照组为颈椎牵引、口服镇痛药治疗,同期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通过实验组(颈椎牵引、丹红注射液组)与对照组(颈椎牵引、口服镇痛药组)的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并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避免使用镇痛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刺激症状。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湿等功效,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目前公认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笔者根据临床脉象,采用腹三针和局部取穴相结合治疗颈椎病,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br〉 1资料与方法〈br〉 1.1一般资料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我科门诊收治的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3个月至5年。全部病例均行颈椎X线、MRI检查,其中,颈椎椎间盘突出11例(31.4%),颈椎骨质增生16例(45.7%),颈椎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骨质增生4例(11.4%)。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规治疗同时,配合颈椎操锻炼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3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实施颈椎病常规理筋、牵引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颈椎操的指导和锻炼。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疗效,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颈椎患侧侧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同时,指导患者应用颈椎操作为辅助疗法是十分简便有效的。推行医患互动、普及颈椎操将是骨科医师与社区医师共同推进颈椎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线颈椎片对中青年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诊治的45岁以下颈椎病患者50例的X线颈椎片表现。结果 50例患者中,生理曲度有不同程度改变36例;颈椎有不同程度增生16例;韧带钙化12例;椎间隙变窄2例;颈椎融合变异1例;临床有症状而X线颈椎片未见改变5例。结论 X线颈椎片是中青年颈椎病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 2 0多年来 ,颈椎外科在我国有很大的进展 ,对颈椎的多种疾病与损伤开展了外科治疗。随着先进的诊疗技术的应用 ,颈前路内固定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和颈椎肿瘤的治疗。我院在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石膏外固定基础上 ,自 1999年开始应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31例各种颈椎疾患病人 ,取得很好疗效。现将我们对该手术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 2 8~ 6 5岁。 31例中 ,神经根型颈椎病 12例 ,脊髓型颈椎病 8例 ,颈椎骨折脱位 7例 ,颈椎肿瘤 4例。在减压 (或病灶切除 )、融合的同时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针刀松解术加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不同的诊治方式,可分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行小针刀松解术加颈椎牵引医治,而对照组行TDP照射及服用颈舒康颗粒医治,比对两组医治疗效、VAS评分及研究组症状变化。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低于研究组,医治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研究组,而研究组麻木酸软、颈部活动度等评分低于医治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小针刀松解术加颈椎牵引医治可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医治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练功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灸牵引协同颈椎练功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牵引加针灸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3个月后采用VAS、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在治疗4周、3月的颈椎病治疗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4周、3月的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显,结合颈椎练功疗法能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患者120例,都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优良率为87.5%,JOA评分也有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对抗颈部前屈而产生的张应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功能锻炼家庭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及功能锻炼综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0例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43%。结论采用家庭综合疗法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治疗费用较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医钩针疗法配合定点旋转拔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予定点旋转拔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钩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活动度(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角度),以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3%,50/53)高于对照组(79.2%,42/53),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NDI低于对照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钩针疗法配合定点旋转拔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程度。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常将其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推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它常由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的改变引起,在X线平片上主要表现为退行性改变,如推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唇样骨质增生,钩突关节变失,椎间孔变小,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颈椎不稳,椎管变窄及项韧带钙化等,因此X线检查对诊断颈椎病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而以往传统摄影方法费时费力,又不能全面展示颈椎病理改变,我们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罗家明  郭春生 《淮海医药》2009,27(2):185-187
自从Bohler 1964年首先将颈前路钢板用于颈椎创伤以来,伴随着颈椎外科的发展,颈前路钢板在颈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颈椎前路钢板已成为较广泛应用于颈椎间盘和椎体切除后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内固定系统,术后有即刻稳定、促进融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颈椎前路钢板也在不断地进展。现将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颈椎牵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后随访3个月和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螺纹融合器Cage用于颈椎外科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2例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Cage椎体间融合术。结果:随访6-12个月,全组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弯曲,未发现Cage内陷,前突等并发症,结论:Cage使用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促进植骨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好、磁抗性小适用于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海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31-1631
自2000年2月-2003年7月,我科应用颈椎椎间关节封闭、颈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脑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