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皮全层缝合在颅骨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8例颅骨缺损塑形钛网修补手术患者,38例采用全层间断缝合头皮切口缝合法(改良组),30例采用传统分层间断缝合法(传统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有无脑脊液漏、头皮下积液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7.67±2.12) min、术中出血量(50.3±5.24) mL均低于传统组手术时间(15.62±3.17) min及术中出血量(100.03±20.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全部患者拆线时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现脑脊液漏、头皮下积液,拆线后随诊3月未发现伤口感染不良反应;传统组2例出现术后头皮下积液,5例切口愈合后线头冒出并发生感染.结论:头皮切口全层间断缝合用于颅骨修补术,可以减少缝合时间、出血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法治疗阑尾炎合并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32例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1.6±5.6)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9±1.2)d,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均未发现切口出血、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法治疗阑尾炎合并穿孔的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从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剖腹产病例中,随机抽取20例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病例为观察组,另取20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为患者减轻痛苦和负担,患者非常满意,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行会阴直切手术的患者8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应用皮内美容缝合,再选择医院同期接收采用同种手术的患者80例(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应用皮内美容缝合后,可缩短手术缝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伤口愈合状况良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陈芳英 《吉林医学》2013,34(19):3783-3784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全层缝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行会阴侧切全层缝合的产妇2 000例,并随机选取行分层缝合的产妇2 00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会阴疼痛情况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缝合时间、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以及缝合费用上均明显要少;观察组术后出现会阴疼痛的患者比率为28.7%,对照组为56.8%;观察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6.2%;观察组整体手术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全层缝合术具整体效果理想,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佟卫兵 《中外医疗》2016,(11):91-92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来该院行腹腔镜剔除术的11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给予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子宫术,对照组57例给予双层间断全层缝合术式,比较两种缝合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子宫术能明显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曾秀琼 《吉林医学》2011,32(16):3177-3178
目的:探讨一种在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更快更好的缝合方法。方法:将来院的要求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用传统的缝合方法进行缝合,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肌层1~2层,浆肌层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观察组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肌层1~2层,浆肌层用可吸收线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观察两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78.54±27.14)m in,术中出血量(99.62±48.49)m l。观察组手术时间(52.27±11.65)m in,术中出血量(65.32±31.73)m。l两组手术时间比较(P<0.05)及术中出血量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方法止血更快,效果更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缝合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缝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缝合70例产妇(观察组)为观察对象,与传统双层缝合的52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单层缝合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及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缝合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应用于妊娠期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3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29例妊娠期化脓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8例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行阑尾切除术,对照组61例常规麦氏切口(或横切口)分层缝合法行阑尾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流产或早产率、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流产或早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P<0.01),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率及术后住院时间(P<0.01)。2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切口出血、切口疝、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妊娠期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记忆合金在治疗连枷胸中肌层下放置负压引流与常规缝合不留置引流管,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积分、术口感染、肌层及皮下积液的异同.方法 把46例连枷胸患者,分成引流组和对照组2组,引流组术中肌层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常规逐层缝合术口不留置引流.两组患者计算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积分、术口感染、肌层及皮下积液.结果 较常规逐层缝合而肌层未放置引流,在手术时间稍有延长,术后疼痛积分、无差异,而术口感染及肌层及皮下积液明显减少.结论 术中放置负压引流管能很好的解决术口感染和肌层及皮下积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倒刺缝线在膝关节置换术缝合中的应用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使用0号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2号倒刺缝线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层。对照组使用传统1号可吸收薇乔缝线间断缝合关节囊,0号薇乔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层。对比两组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渗漏情况,检测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采用膝关节HSS及AKS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缝合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出现渗漏患者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0.034、0.041)。两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ESR、CRP变化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和AK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3%,对照组为27.18%(P=0.024)。结论 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倒刺缝线连续缝合深部组织,可明显缩短TKA手术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216例,其中90例患者术毕未缝合皮下脂肪层,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为A组;另126例患者术毕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均短于B组(均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与皮肤缝合时间,又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交叉内翻缝合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间断缝合术,观察组采用连续交叉内翻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缝合效果。结果:观察组肌瘤个数和肌瘤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交叉内翻缝合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显著的缝合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层连续缝合法与双层水平褥式缝合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子宫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东平医院收治的168例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单层连续缝合法缝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水平褥式缝合法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PCSD发生率及憩室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CS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憩室容积小于对照组,憩室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褥式缝合法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但其可有效降低PCSD发生率,减少憩室容积,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瘢痕隐蔽、美观等优点,在21世纪初曾风靡一时.该手术方式开腹时裁开筋膜层、全层撕开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切口缝合步骤仅3层,子宫肌层、筋膜层、皮下脂肪皮肤层;不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和壁层腹膜,为此术后粘连问题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自2004年以来,我院对该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即开腹时逐层切开、撕开腹壁各层组织,切口缝合时除膀胱反折腹膜不缝外,其余层次均同传统剖宫产一样逐层缝合.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粘连发生的程度如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缝合方法预防妇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手术切口均采用皮内缝合法。对照组缝合皮下脂肪层,观察组不缝合皮下脂肪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脂肪液化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法,可有效避免妇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观察胃空肠管型吻合术后连续锁边缝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②方法 60例行胃空肠吻合术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胃远端切除术,胃空肠管型吻合.观察组吻合口胃腔内全层连续锁边缝合,对照组吻合口外行浆肌层缝合.③结果 应用组30例患者吻合口手工缝合平均时间3min,术后3~5d进流食,无一例发生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对照组吻合口出血6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瘘1例.④结论 采用经胃腔内吻合口全层锁边缝合,可以明显地降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并且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止血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彭智明  陈鹏  杨君 《安徽医学》2014,(12):1728-173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胆管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在满足一期缝合的条件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引流疗效优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腹壁横切口及不缝合腹膜壁层在各种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5 2例采用腹壁横切口与不缝合腹膜壁层行妇科手术组 (观察组 )与 5 0例同期传统下腹正中切口组 (对照组 )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情况、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疼痛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结论 采用腹壁横切口与不缝合腹膜壁行妇科手术 ,安全可靠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Bakri球囊压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次手术率。结果观察组输血量、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二次手术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