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分别利用ELISA方法对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非冠心病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C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成凤  陈永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57-1459
目的:讨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90例非ACS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IL-6、IL-8浓度。结果:(1)冠心病组(SAP组、UAP组、AMI组、OMI组)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UAP组、AMI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SAP组、OIM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IL-6、IL-8差异显著。(2)SAP组与UAP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NF-α、IL-6、IL-8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吨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王娟  赵虹 《河北医药》2005,27(10):741-74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90例ACS患者(常规治疗下)分为非他汀治疗组30例(A组)、辛伐他汀10 mg治疗组30例(B组)、辛伐他汀20 mg治疗组(C组)。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TC、TG、HS-CRP水平明显下降,C组HS-CRP浓度低于B组。结论 辛伐他汀在降脂的同时,能够降低ACS病人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干预冠脉粥样斑块病变进程。20 mg辛伐他汀疗效优于10 mg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4.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0例ACS患者(ACS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FABP浓度,比较ACS组内H—FABP与肌钙蛋白(CTnT)的变化,比较ACS组中低、中、高危患者的H—FABP浓度的不同,并于4周内观察各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的情况。结果ACS组发病3h内的患者H—FABP阳性率为40%,CTnT阳性率为10%(P〈0.05);发病6h内的患者H—FABP阳性率65%,CTnT阳性率30%(P〈0.05);所有样本中H.FABP阳性诊断ACS的敏感性是95.7%,CTnT阳性诊断ACS的敏感性是81.5%(P〈0.05)。ACS组内低、中、高危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FABP浓度均高于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P〈0.01)。结论H—FABP的定量测定对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汪洁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066-1067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28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TIMP-1及MMP-9浓度,经普伐他汀治疗后复查TIMP-1及MMP-9的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TIMP-1显著低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TIMP-1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下降,TIMP-1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AP组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S患者MMP-9升高及TIMP-1下降,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MMP-9并升高TIMP-1,对于ACS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CS患者(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血清TIMP-1及MMP-9浓度,在辛伐他汀治疗后复查TIMP-1及MMP-9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TIMP-1显著低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TIMP-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P〉0.05);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下降,TIMP-1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SAP组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SAP组TIMP-1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ACS患者MMP-9升高及TIMP-1下降,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辛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MMP-9及升高TIMP-1,对于ACS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P-选择素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特点,探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VCAM-1、sP-选择素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UAP)sVCAM-1、s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非ACS患者,AMI患者血清sVCAM-1浓度及sP-选择素水平较UAP患者升高(均P〈0.05)。以x±2s为临界值联合检测ACS的灵敏度为73.4%,特异度为84.2%。结论ACS患者血清VCAM-1、P-选择素水平升高,提示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可以作为ACS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卫权  方方  胡芬  周勤  金悦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98-239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尿酸(uA)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ACS患者、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并随机挑选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UA水平与ACS、SAP发生是否有相关性。结果ACS、SAP患者的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与ACS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检测46例ACS患者、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30例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7例冠心病患者按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形态学分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结果 ACS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Ⅱ型斑块的CRP水平显著高于Ⅰ型和Ⅲ型(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的检测水平变化及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6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同期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测定4组研究对象血液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检测结果在各组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5),其中AMⅠ组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三者水平对AC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两种剂量辛伐他汀(40mg/d和20mg/d)对血脂、血浆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每晚服用40mg辛伐他汀;对照组40例,每晚服用20mg辛伐他汀。治疗12周,观察调脂疗效及血浆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应用40mg/d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调脂,明显抑制hs-CRP,从而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脑钠肽水平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差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将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38例,测定其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T n I)水平;将ACS患者3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CRP、T n 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 I组BNP、CRP、T n 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 I组BNP水平与CRP正相关(r=0.913,P<0.01)、BNP水平与T n I正相关(r=0.526,P<0.01);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N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缺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BNP水平。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Disruption of vulnerable atheromatous plaque isthe most common pathogenic mechanism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cluding non Q wave AMI, Q waveAMI and unstable angina). Integrity of the extracellularmatrix constitutes a critical determinant in the stabilityof coronary atheromata. In particular, degradation offibrillar collagen may decrease the ability of the fibrouscap to withstand mechanical stress. Several membersof the MMP family contribute to collagen degrada…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与sICAM-1和CRP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sICAM-1、CRP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能够临床鉴别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22例。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二个亚组,即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SCHD)组。ACS组27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15例。SCHD组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ACS组与健康组相比较,P选择素、sICAM-1、CRP水平均增高(P<0.01);与SCHD组相比较,sICAM-1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RP及P选择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ACS组中AMI与UAP患者之间P选择素、CRP和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选择素水平与sICAM-1、CRP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之一,检测P选择素及CRP水平对于临床识别不稳定的冠状动脉斑块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联合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20例ACS患者(ACS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20例对照者(C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抑制物1(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MMP-9、TIMP-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C组(P<0.05);血清MMP-9与TIMP-1及hs-CRP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CHD患者,联合检测hs-CRP、MMP-9、TIMP-1有助于提高临床对ACS的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GMP-140的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40例分为两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为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为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为SAP组,另外随机选择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GMP-140的含量.结果(1)血浆GMP-140的含量在UAP组、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与SAP组血浆GMP-140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GMP-140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以反映其严重程度,可作为监测ACS不稳定斑块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炎症标记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样本均于入院第2d清晨抽取肘静脉血3m l,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sICAM-1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血清中sICAM-1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sICAM-1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筛查ACS患者的一个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35例,稳定性心绞痛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同型半胱氨酸、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呈正相关(r=0.439,P<0.01),而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呈负相关(r=-0.398,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紊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Np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12月急诊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并按临床情况将其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在本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体检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入院第1、3、7天和对照组血清新蝶呤水平及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并对各组患者及对照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入院第1天AMI及UAP组的血清Np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组之间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ACS患者入院第1天及第3天血清Npt浓度均显著高于其入院第7天血清Npt浓度(P〈0.05)。结论:血清中Npt浓度的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有关,可能是不稳定斑块及ACS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豆静  刘寅  王林  刘婷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11,39(1):38-40
目的:探讨血清中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1例,其中ACS组7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6例;另设经CAG证实冠脉无狭窄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入选者入院即刻,ACS组与SAP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对照组CAG术后即刻,ACS组与SAP组PCI术后1周血清sLOX-1浓度。结果:入院即刻及术后即刻,ACS组外周血清sLOX-1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CI术后1周,ACS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比较,3组术后即刻血清sLOX-1水平与入院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血清sLOX-1水平较入院即刻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外周血清LOX-1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其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