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主神经与QRS波群振幅和时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 R S波群是左右心室除极的综合心电向量,任何影响心室除极向量改变的因素都将导致Q R S波群振幅和时限的变化。心室肌细胞间除极的扩布速度、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有效除极心室肌细胞的数量是Q R S波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受到心肌供血、炎症、退行性改变等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诊断为CHF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数据;根据QRS间期分为QRS<120ms组和QRS≥120ms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 QRS<120ms组与QRS≥120ms组心功能NYHAⅡ级和Ⅳ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NYHA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120ms组LVEF均值高于QRS≥120ms组,LVEDd均值小于QRS≥120m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的CHF患者LVEDd明显增大,LVEF显著降低,并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可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电图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1例CHF患者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Ⅱ级组(57例)、Ⅲ级组(59例)、Ⅳ级组(45例);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包括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生化指标[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各组均接受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出院后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35例、非MACE组126例。Pearson相关法分析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与NYHA分级、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预测CHF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CHF组额面Q... 相似文献
5.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5)
QRS波时限(QRSd)延长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中较常见。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病、药物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QRSd。主流观点认为QRSd延长是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但目前也有些不同的研究结果。起搏QRSd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QRSd及QRS波形态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前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主要是根据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的不同步.但是临床上心脏的机械收缩不同步与电不同步之间并非完全相关.少数QRS波时限明显增宽患者,并不存在机械收缩的不同步,而部分QRS波时限不增宽的患者,却存在机械收缩的不同步.明确心脏是否存在机械不同步,或许能减少CRT无应答.本文关于QRS波时限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存在的价值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QRS波时限对CRT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QRS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远期死亡的关系。方法:入组2008-01至2010-02于我院住院并诊断明确、病情平稳的CHF患者共133名,据2011-06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n=33)及存活组(n=100),比较两组体表心电图QRS时限及生化水平,超声心动图等各项临床参数的差异。再根据QRS时限的三分位值将133例患者分为低时限组(n=45,QRS时限≤94 ms)、中时限组(n=45,94 ms108 ms),比较各组死亡率的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QRS时限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脑钠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QRS时限均较存活组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不同QRS时限三组随QRS时限的逐渐延长,死亡率、LVEDD、LVESD及LVMI逐渐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时限与LVEDD明显正相关(r=0.462,P=0.000)。结论:QRS时限与CHF患者的左心室内径呈正相关,即便QRS时限在正常范围内,心力衰竭的远期死亡亦随QRS时限的相对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QRS波时限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在临床上是简单而实用的指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QRS波时限来判定是否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QRS波时限越宽,说明心室电激动顺序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越差,左室收缩功能也就越差,所以将宽QRS波时限做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入选标准之一,但是实际上临床发现部分QRS波时限不宽的患者也能从CRT中受益。CRT术后部分心衰患者QRS波时限明显缩短,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QRS波时限并未缩短,心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心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6例,男66例,女40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组34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组33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组39例;完善脑钠肽(BNP)、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 HFrEF组QRS波时限长于HFmrEF组和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mrEF组和HFpE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FrEF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大于HFmrEF组和HFpEF组(P<0.001),HFmrEF组明显大于HFpEF组(P<0.001);HFrE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大于HFmrEF组和HFpEF组(P<0.001),HFmrEF组明显大于HFpEF组(P<0.001);3组间HRV时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性(r=-0.43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QRS时限与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的收缩、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将104例心衰患者分为收缩性心衰(SHF,n=27)、舒张性心衰(DHF,n=49)、正常对照(n=28)3组。测量其心电图QRS时限,常规心脏超声测定EF、E/A、LVEDd、LVEDs。TDI测量二尖瓣环六位点Sm、Em,计算平均Sm、Em,评价心脏超声参数与QRS时限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平均Sm,预测QRS时限价值。结果3组QRS时限分别为106.1±24.1ms、92.6±10.7ms、96.7±15.9ms(p<0.01),QRS时限与EF、LVEDd、LVEDs、平均S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p<0.01)、0.364(p<0.001)、0.373(p<0.001)、-0.361(p<0.01);QRS时限与E/A、平均Em不相关;ROC分析显示平均Sm预测QRS时限≥120ms的曲线下面积为0.808(0.618-0.999,p<0.01),平均Sm界值为3.38m/s时预测QRS时限≥120ms的敏感度88.9%,特异度75.0%。结论HF患者中,SH... 相似文献
13.
QRS时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QRS时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入选的89例老年CHF患者的心电图的QRS时限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QRS<120 ms组和QRS≥120 ms组,比较2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终点事件,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该研究的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14.
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起搏QRS波时限来预测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对87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病人进行起搏QRS波时限测量、血浆脑钠肽(BNP)的测定、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长期动态随访,以术后即刻起搏QRS波190ms作为一个分割值把病人分为两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43±14月,15例(17.2%)出现明显心衰(NYHAⅢ~Ⅳ级)。术后6个月,心衰组的起搏QRS波时限明显延长,血清BNP值增高(p<0.01)。术后6个月,相比与起搏QRS<190ms组,起搏QRS≥190ms组的BNP明显增高(p<0.01)。整个随访期间,起搏QRS≥190ms组心衰发生率要明显增高(p<0.01)。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脏功能的受损和心力衰竭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心脏功能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QRS波时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扩心病慢性心衰患者7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3)、Ⅲ级组(n=25)、Ⅳ级组(n=22),同期纳入无慢性心衰的扩心病患者30例为扩心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HCY水平和脑钠肽(BNP)浓度,QRS波时限,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组别血清HCY水平及QRS波时限的差异,观察扩心病心衰患者血清同型HCY水平与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分级、BNP、LVEDd、LVEF关系。结果①扩心病心衰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②QRS波时限在扩心病心衰组显著长于其他两组,并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延长;③扩心病心衰组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清HCY、BNP、LVEDd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对评价扩心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临床意义,与血清HCY结合对扩心病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碎裂QRS波与QRS波群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273例的12导联心电图,按有无碎裂QRS波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之间QRS波群时间及RR间期的关系。结果碎裂QRS波的检出率为19.4%,男女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碎裂QRS波主要分布在下壁导联;有碎裂QRS波的QRS波群时间为85.3ms±9.1ms,比无碎裂QRS波的QRS波群时间82.1ms±8.7ms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碎裂QRS的发生可导致心室除极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不同时限及振幅时心功能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97例作为观察组(A组),另选择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B组),收集并整理其完整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心衰不同QRS波振幅特点,对比两组∑QRS振幅、RⅠ+SⅢ振幅、RV1+SV5振幅;比较QRS<120ms、QRS≥120ms患者的∑QRS振幅、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结果 观察组∑QRS振幅、RⅠ+SⅢ振幅、RV1+SV5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QRS<120ms组的∑QRS振幅高出QRS≥120ms组(P<0.05)。两组LAD比较无差异(P>0.05),但QRS<120ms组LVEF高出QRS≥120ms组,LVEDd低于QRS≥120ms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分为≥120ms组和120ms组,分析两组患者QRS波时限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房及左心室大小、左室壁厚度、二尖瓣返流、室内传导阻滞和住院死亡率间的关系。结果①QRS波时限120ms组LVEF、LVES、LAD、LVEDd均大于QRS时限120ms组;②两组间心功能分级、住院死亡率、室壁厚度、束支阻滞及房室阻滞发生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对判断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5例QRS时间<120ms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随访(15.6±12.1)个月,观察心功能、活动耐量、夜间心率、心率变异性(SDN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组织多普勒检测左心室内各心室壁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左心室16、12、6节段达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Dis)和最大时间差(Tmsv-Dif). 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活动度从(0.03±0.05)h/d增加至(2.93±1.10)h/d,夜间心率由(85.0±3.6)次/min降低至(62.3±2.5)次/min,SDNN从(48.3±7.6)ms升至(116.7±5.8)ms,左心室射血分数从(21.2±4.5)%提高至(34.7±5.1)%(P<0.05). Ts-SD,Tmsv-Dis及Tmsv-Dif均有明显减低(P<0.05). 结论 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应用超声心动描记术及组织多普勒等评价患者心室运动的失同步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的自然死亡,是最危重的心血管系统疾患。其死亡病例约占人类总死亡病例的10%~30%、猝死病例的75%和心血管病死亡病例的50%。美国每年发生SCD约18至45万多,我国每年发生SCD约54.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以上发生SCD),严重地危害了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