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48岁。因腹胀消瘦2月来诊,查体: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质硬。肝区叩击痛,脾未触及。AFP(+)。B超:肝包膜欠光滑,肝右叶脏面局限性外突,与肝实质分界不清,肝实质回声光点粗,于第一肝门胆囊床周围探及二个胆囊样回声,大小分别为5cm×3cm×2.7cm及4.5cm×3cm×2cm。多方位扫查两个胆囊轮廓线完整,相互完全独立(图1)。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门静脉宽1.5cm,内未见实性回声,脾厚5.4cm。超声诊断;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2.肝癌;3.先天性双胆囊。CT检查:结论同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8岁,乙肝病毒携带(+);2005年6月外院查体发现肝左叶内侧区与肝右叶前区交界处肿瘤,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原发性肝癌.2012年1月在我院超声检查示:肝左叶内侧区与肝右叶前区交界处肝脏轮廓外见一2.2 cm×1.8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CDFI显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腹腔余部未见明显结节及腹水.超声造影显示:注射造影剂13s后肝轮廓外结节开始显影,18s达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外动脉供血肝细胞癌的DSA表现及栓塞治疗.方法 同颐性分析本中心2002年8月~2008年9月3例肝外动脉供血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供血动脉形态、手术方式及时间、肝癌DSA表现及预后.结果 DSA显示3例患者肝癌动脉均存在解剖变异:1例患者肝外动脉直接开口于腹主动脉较高部位;2例患者肝外动脉与肾上腺中动脉共干开口于主动脉弓右外侧壁;3例患者肝外动脉均供血肝S6肿瘤,栓塞治疗后,无并发症,3例患者均存活6个月以上.结论 生理变异的肝外动脉可供血肝细胞性肝癌,其影像学诊断可靠,栓塞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8岁,5天前出现上腹部胀痛,呈间断性发作,夜间明显,未经治疗,症状无缓解;20年前有"甲型肝炎"病史.查体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提示"乙型肝炎".上腹部CT;肝右叶前段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约5.8 cm×4.3 cm,增强后低密度影边缘于动脉期及静脉期呈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稍减退,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图1).诊断为肝右叶占位,行肝右叶占位(第Ⅷ段)切除术,术中见轻度肝硬化,第Ⅷ段约5 cm×5 cm占位病变,质硬.术后病理:肝血管肉瘤(hepatic angiosarcoma,HA)伴大片坏死,肿瘤低分化,周围肝组织广泛水变性,汇管区慢性炎症(图2);免疫组化:CD34(+)、CD31(+)、CK(一)、Ki-67阳性细胞数>70%、Vim(+)、AFP(一).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1岁.因头昏、上腹不适1月余入院,无畏寒、发热、尿黄及皮肤瘙痒,无呕血、黑便.既往有乙肝病史,具体时间不详,本次住院检查: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HBcAb(+).肝功能:GGT 127 U/L(正常0~61 U/L)偏高,AFP 15 160.51 ng/ml(正常≤25 ng/ml)显著增高,其余值于正常范围内.肝脏彩超检查:肝右后叶见4.2cm×3.7cm和4.9 cm×4.4 cm肿块影像(图1中M1和M2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M1肿块内为不均质中偏强实质回声,M2肿块内为不均质减低实质回声,两肿块内均可探及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7岁,因"左颈肿块术后3个月余,复发再次术后1个月余"入院.患者因颈部肿块在外院行肿块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滤泡反应性增生".术后双颈部肿块逐渐长大、增多,遂到我院就诊.查体:双颌下、双颈、双锁骨上、双腋窝、双腹股沟均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约0.5 cm×0.5 cm~2 cm×2 cm大小,质中,欠活动,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及溃疡.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肝、脾未触及.行彩超检查提示:双颈、双颌下、双腋窝、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增生相对低下,原幼细胞比例偏高8%,结合临床考虑是否有浸润.再次行颈部肿块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图1):郎格汉斯细胞肉瘤;免疫组化LCA(+)、S-100(++)、CD1a部分(+)、CD68(+)、AACT(+)、CD21生发中心(+)、CD20生发中心(+)、CD3散在(+)、CD45RO散在(+)、CD79a生发中心(+)、CD30少数(+)、Ki-67(+)、Vimentin(+).诊断: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LCS).  相似文献   

7.
胆石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性肠梗阻在临床上不多见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间隙性腹痛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多发于老年女性患者。我院于1 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1月收治胆石性肠梗阻共 4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6 6岁 ,因间隙性皮肤黄染 1年 ,阵发性下腹痛伴恶心、呕吐 2 0d入院 ,有糖尿病病史。体检 :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膨隆 ,下腹压痛(+) ,反跳痛 (+) ,肠鸣音高亢。腹部平片 :肝内胆管积气 ,小肠扩张充气伴液平。B超 :胆囊萎缩 ,肝内外胆管积气伴结石。CT :肠管充气扩张 ,有一密度不均的重密度阴影 ,考虑胆石嵌顿于肠腔引起肠梗阻。术前诊断为胆肠瘘 ,胆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比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9例病灶直径≤3cm,14例病灶直径3cm,均于入院1周内完成MRI及CT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及对不同大小病灶原发性肝癌检出率。结果:MRI肝内病灶、肝外病灶及病灶总数检出率明显高于CT,肝内灶及肝外灶阳性率(93.02%、55.81%)高于CT(76.74%、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9例病灶直径≤3cm患者中,MRI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为93.10%(27/29),显著高于CT检出率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例病灶直径3cm患者中,MRI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为92.86%(13/14),与CT 85.71%(1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测比较,MRI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准确率,有利于小病灶及肝癌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病例1患者男,52岁。既往乙肝肝硬化,定期常规超声检查。2011年9月发现肝右后叶低回声结节,大小1.5cm×1.0c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结节内可探及一条动脉血流信号,RI:0.70。超声造影示肝Ca可能性大(图1)。血清AFP:113.7ng/ml。遂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标本病理示中分化肝细胞肝癌,侵达局部肝被膜,未累及肝断端。术后随访至今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杨美玲 《上海护理》2003,3(1):54-55
我院于 2 0 0 0年 9月对 1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患者施行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 ,术后患者出现臂丛神经损伤 ,表现为肩活动障碍、腕背伸及手指抓握障碍、上肢皮肤感觉异常等 ,经过康复护理及治疗后 ,双上肢功能恢复正常。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患者 ,男 ,2 7岁。间歇性乏力 ,纳差 ,尿黄 7年。有呕血、黑便史 ,偶有谵妄、双手震颤等表现。体检 :肝肋下未及 ,脾脏肋下 7cm ,肝区叩痛 (+) ,移动性浊音 (+)。HBsAg(+) ,CT提示“肝硬化 ,脾肿大”。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经保守治疗无效 ,来我院…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因右侧腰痛1年余,渐加重伴上腹胀痛,纳差半月就诊。曾在当地CT检查:肝右叶后段原发性肝癌,未予治疗。本院CT提示:肝右后叶占位,考虑为纤维板层型肝癌。B超检查:肝右后叶见7.3cm×7.1cm椭圆形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楚,内部呈细小均匀一致点状回声,其后壁上见2.0cm×1.0cm增强光团伴声影。超声提示:肝右后叶占位性病变。(1)肝癌?(2)肝脓肿?(图1)。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5岁.原发性肝癌施行肝移植术后3年,因胸骨下段腹壁切口无痛性肿物就诊.患者于3年前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术后2年肝脏出现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为术后复发,行多次肝动脉栓塞及肿瘤射频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胸骨下段手术瘢痕处隆起肿物.体检:胸骨下段手术瘢痕处皮下可触及约2 cm肿物,质硬,无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本组1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预防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30日,我们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例巨大肝癌患者应用射频消融术行肝左外叶切除、肝右叶肿瘤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因发现上腹部肿块伴隐痛1个月,于2009年10月28日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入院查体:体温36.5 ℃ ,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6/90 mm Hg(1mm Hg=0.133 kPa),无药物过敏史,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巩膜无明显黄染,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剑突下可扪及约12 cm×11 cm包块,质硬,轻压痛,活动度差,边界尚清,肝区无叩击痛,墨菲氏征(-),肠鸣音正常.肝功能ALT41 U/L,AST 58 U/L,TBLL 14.2 μmol/L,HbsAg(+),HCV(-),HIV(-),血型B型,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甲蛋白(AFP)>1 000.0 μg/L,患者住院20 d,CT示:考虑肝右叶巨块型肝癌、肝左外叶转移.  相似文献   

15.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翠君 《现代护理》2003,9(3):206-206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指完整切取供体的肝脏及肝后下腔静脉 ,将获得的肝脏进行灌洗和保存 ;病肝切除时保留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根部 ,再将供肝植入受体右上腹腔[1] 。这是目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和终未期良性肝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 ] 。我院于 2 0 0 0年 6月为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伴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肝移植手术 ,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总结讨论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4 5岁 ,肝硬化后期 ,肝脏代谢功能丧失。血常规三系减少 ;B超示 :肝硬化 ,脾肿大 ,右肝小肝癌 ;CT提示 :右肝小肝癌 2颗 ,最大直径 3cm ,无…  相似文献   

16.
曹明溶 《新医学》2005,36(1):39-3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5岁.1995年10月体格检查时,B超检查发现肝左内叶实性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9 650?g/L,CT扫描肝左内叶低密灶8 cm×8 cm,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8岁,因近半年来右上腹隐痛来院就诊.超声检查:肝形态及大小未见异常,肝左叶内测及一 1.4 cm×1.6 cm×1.5 cm稍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界清晰,规则整齐,周围可见低回声晕环(图1a),彩色多普勒显示低回声区内无明显的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肝左叶内实性占位,考虑良性肿瘤,肝腺瘤可能性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癌不除外.CT检查:肝左叶内肿块密度略低,边缘清晰,呈近球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术后预防性TACE对高危复发肝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于我院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直径是否>5cm以及切缘距离是否<1cm,观察术后预防性TACE的抗复发价值。结果:肿瘤直径超过5cm的患者,术后接受预防性TACE可以显著提高总体无瘤生存率,降低术后第1年的肝癌复发率(32.0%vs.66.1%),对第2、3、4年的肝癌复发率无显著影响。对于肿瘤直径<5cm的患者,以及切缘距离不足1cm的患者,术后预防性TACE对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率无明确影响。结论:术后预防性TACE对于肿瘤直径超过5cm的肝癌患者,可以降低早期复发的发生率,但对于1年以上较远期的肝癌复发无显著影响。对于切缘宽度较小的患者,术后预防性TACE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评价,但也无增加术后复发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郭玲  焦建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25-3725
肝性皮质盲又称肝性皮层盲或肝-脑-眼综合征,是肝性脑病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较少见.我科在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5岁.因发现HBsAg(+)8 a,乏力、纳差、身目黄染8d于2011-06-14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无计算力及定向力障碍,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心、肺一般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2 7岁。因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5年 ,双眼视物不见 1年 ,于 2 0 0 0年 4月 2 7日入院。患者 5年前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 19mmol/ L,予以胰岛素治疗 ,有时加服降糖灵 ,血糖控制差 ,一直波动于 10~17mmol/ L。 3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 ,视力逐渐下降 ,眼科检查提示双眼白内障 ,未予重视。 1年前出现双眼视物不见。入院体检 :T36 .5℃ ,P95次 / min,BP110 / 6 0 mm Hg(1mm Hg=0 .133k Pa) ,R2 0次 / min,身高 15 8cm,体重 42 kg,视力 :左眼指数10 cm ,右眼手动 5 0 cm。全身浅表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