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尿激酶大、小剂量与疗效、出血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12 0眼 ,随机分成两组 ,小剂量组 6 0例 ,大剂量组 6 0例 ,分别给予尿激酶 1万U/kg及 1 5万U/kg静滴 ,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结果 :大剂量疗效优于小剂量组 (P <0 0 5 )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小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1 5万U/kg静滴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方法:将3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应用尿激酶0.5万U/kg静脉滴注,长龙通针剂20ml 0.90%NS 200ml静滴至3周末,对照组用长龙通针剂静,滴。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RD,RA,PV,Fg均有显著差异,P<0.01,Hct,ESR显著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值为:治疗组14.08,对照组10.09,两组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4.44%,对照组61.11%,结论:采用尿激酶胸滴治疗急性进展离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效的差别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24h之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分为两组应用尿激酶溶栓,1次冲击剂量尿激酶60-100万U为大剂量组20例;10-30万U,1次/d,连续3d为小剂量组30例。结果 两组总疗效相近,但大剂量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小剂量组(P<0.01)。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1次冲击治疗急性脑梗塞起效早、安全,未见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反复多次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起病(6—24h)脑梗死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7天,并与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6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生再梗死病例,对照组发生再梗死5例,(8.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1例(1.67%)。对照组无,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降低再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方法 :将 3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 19例 ,对照组 18例。治疗组应用尿激酶 0 .5万U/kg静脉滴注 ,长龙通针剂 2 0ml+ 0 .90 %NS 2 0 0ml静滴至 3周末 ;对照组用长龙通针剂静滴。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 ,RD、RA、PV、Fg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Hct、ESR有差异P <0 .0 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值为 :治疗组 14 .0 8,对照组 10 .0 9;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治疗组 94.44% ,对照组 6 1.11%。结论 :采用尿激酶静滴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 ,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病人 12 0例 ,分为 3组 ,降纤酶大、小剂量组和对照组 ,各 4 0例。大剂量组予降纤酶 10U ,静脉滴注 (静滴 ) ,隔日一次 ,共 7次 ,总剂量 70U。小剂量组于发病d 1,3,5分别予降纤酶10 ,5 ,5U ,静滴 ,总剂量 2 0U。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 +丹参注射液 2 0mL ,静滴 ,qd×14d。结果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 93% ,高于其他 2组 (均为 78% )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幅大于小剂量组(P <0 .0 1)。治疗后 3mo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大剂量组 (5±s 6 )分 ,小剂量组 (12± 6 )分 (P <0 .0 1)。大剂量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明显 ,脑梗死复发率大剂量组明显低于其他 2组。治疗中未见严重出血情况。结论 :大剂量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肯定 ,且能减少脑梗死的复发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尿激酶3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每日静脉滴注,连续5d,改为尿激酶10万U,连用5-10d。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5d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d与治疗前有显性差异(P<0.05);生活能力状况:治疗后5d,14d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评定:治疗后5d显效率42.86%,治疗后14d显效率71.43%,两组有极显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粘度;治疗后5d,14d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方法简便,快捷,严格选择病例,监测凝血象,血小板等指标,并发症可避免或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差异。方法将发病6h后急性脑梗死6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和降纤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尿激酶30~40万U/d,连用14d。对照组应用降纤酶10U/d至5U/d,连用7~10d。两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降纤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丹红注射液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方法:将108例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40ml,1次/d静滴,加用小剂量尿激酶10~30万单位,1次,d静滴。对照组单用小剂量尿激酶10~30万单位静滴。记录症状、体征及副作用,每日查心电图1次。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应用能增加心肌血流,稳定粥样斑块,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GM1组(n=40)、小剂量GM1组(n=40)和安慰剂组(n=40)。在治疗前1d、治疗后14d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后,各组的NDS评分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index,BI)评分提高;与安慰剂组相比,GM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提高(P〈0.05);GM治疗组组间比较,大剂量GM1组治疗效果好于小剂量GM1组(P〈0.05)。结论:GM1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马新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85-186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加100ml0.9%NaCl溶液静滴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2h后给予患者12500U肝素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6d。对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冠状动脉复通成功率为65.7%(71/108),复通失败率为34.3%(37/108),复通成功患者中死亡率为4.2%(3/71),复通失败者中的死亡率为18.9%(7/37).溶栓治疗后出现皮下肌内注射部位出血6例,并发黑便5例。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患者冠状动脉的复通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r-PA)和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瑞替普酶组48例,尿激酶组50例,分别以瑞替普酶36mg、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比较两组的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以及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开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患者有效的外引流方式和尿激酶灌注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12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A组(单纯脑室外引流组60例)和B组(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组60例),每组术后24h均经脑室引流管灌注尿激酶,按剂量不同再分为1万U/5mL组,2万U/5mL组,4万U/5mL小组,均为1次/d,通过比较术后治愈率、无效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术后6周治愈率、无效率的比较:术后6周A组内和B组内的治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63.3%)比A组(38.3%)的治愈率要高,无效率均为11.7%;(2)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发生再出血共2例,尿激酶1万U组与尿激酶2万U组均未见再出血,尿激酶4万U组有再出血的情况;再出血的情况与有否加做腰大池引流无关。发生迟发脑积水16例(13.3%),迟发脑积水发生率与尿激酶的剂量无相关性,加做腰大池引流能减少迟发脑积水的发生率。结论(1)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2)尿激酶2万U和4万U的疗效均优于尿激酶1万U的疗效,但尿激酶2万U和4万U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用尿激酶4万U有可能导致再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200万U/人次,治疗急性脑梗死28例,以同期住院的30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结果 溶栓组28例中24h内基本痊愈4例,显效8例,而对照组无1例有效。治疗后14d溶栓组基本痊愈12例,显效6例,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3例。溶栓组不同时间的显效率均经对照组高,有显性差异(P<0.05)。 结论 静脉注射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给予3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即小剂量组(10mg/d)、一般剂量组(20mg/d)、大剂量组(40mg/d)治疗24周,比较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结果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均可改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且一般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总ADR发生率为16.7%,以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肌痛为主,ADR发生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在不同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但随服用剂量的增加,随剂量的增大,ADR发生率升高,但多数症状轻微,临床中应根据病情适量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脑梗塞及预防复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对早期脑梗塞治疗效果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6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大剂量尿激酶、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丹参注射液及阿司匹林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组、大剂量尿激酶组疗效明显高于丹参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尿激酶组溶栓后血栓复发低于大剂量尿激酶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小剂量尿激酶组溶栓后出血明显少于大剂量尿激酶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脑梗塞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效相同,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1.4%)高于对照组(60.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高于对照组(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尿激酶与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尿激酶组42例采用尿激酶治疗,巴曲酶组42例采用巴曲酶常规剂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尿激酶可用于早期溶栓(6h以内),其早期溶栓效果较巴曲酶好(P〈0.05);巴曲酶可用于6h内及6h以后用药,其早期疗效不如尿激酶,但是几周后二者疗效相当(P〉0.05);尿激酶组基本痊愈率(40.48%)高于巴曲酶组(33.33%)(P〈0.05),但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出血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尿激酶为早期溶栓首选药物之一,疗效显著;超过早期溶栓时机的脑梗死患者,可选用巴曲酶治疗。  相似文献   

19.
柴艳芬  王焕君 《河北医药》2007,29(5):527-527
尿激酶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降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但超早大剂量溶栓容易并发出血等危险,小剂量则不能达到溶栓疗效.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多次溶栓疗效确切,无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不同用法对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依诺肝素用法:A组溶栓前先静脉推注30mg,溶栓结束后即刻1mg/kg皮下注射;B组溶栓前1mg/kg皮下注射;C组溶栓结束后即刻1mg/kg皮下注射;3组患者均维持皮下注射依诺肝素每12小时1次,治疗5~8d。观察3组患者溶栓60min及90min的临床再通率、出血并发症。结果60min临床再通率A组为83.3%、B组为63.3%、C组为60.0%,A组60min临床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O.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min临床再通率A组为90.0%、B组为86.7%、C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大出血发生,出血发生率A组为13.3%、B组为10.0%、C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静脉给予30mg依诺肝素负荷量,可缩短冠状动脉再通时间,且严重出血并发症无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