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患者共100例,经L23椎间隙用笔尖式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蛛网膜下腔用药为0.75%左布比卡因。结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3 min左右),用麻药量少,便于对产妇循环、呼吸系统监护,术后头痛少,无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实施剖宫产患者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能保持心血管系统稳定,对产妇、新生儿较安全,适用于包括肥胖、贫血、悬垂腹产妇剖宫产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2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药起效时间[(5. 25±2. 98) min、(5. 73±3. 43) min]、麻醉阻滞时间[(8. 07±3. 07)min、(8. 32±3. 71) min]均少于全身麻醉组[(10. 42±2. 73) min、(13. 22±2. 47) min];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VAS评分[(3. 21±0. 13)分、(4. 33±0. 15)分]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5. 32±0. 32)分],Ramsay评分分数评分[(4. 98±0. 64)分、(4. 52±0. 87)分]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2. 22±0. 16)分],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 38%、6. 25%)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28. 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镇静度,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产科收治的73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中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中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药物起效时间及用量、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结果: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为94.59%,显著高于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产妇药物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观察组新生儿Apger评分为(9.05±0.16)分,对照组新生儿Apger评分为(9.10±0.17)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产妇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显著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并且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T行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母婴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T~Ⅱ级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CSEA组经L2~L3间隙穿刺,先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固1.3~1.6ml,再于硬膜外腔置管备用;EA组经L2-L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先注入2%利多卡因3ml,5min后再分次注入10ml。结果两组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低血压发生率、最高阻滞平面、镇痛效果、肌松效果、手术时间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产妇的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比单纯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短、阻滞效果好、手术时间缩短,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应用得当是剖宫产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细针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53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25G细针腰麻(S组,53例)和腰硬联合麻醉(L组,100例),椎管内注药完成后,记录两组脊麻完成时间、麻醉操作全程时间、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穿刺完成后仰卧,记录仰卧体位低血压综合症(SHS)发生率,平卧后2 min测试感觉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结果产妇一般情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中麻醉效果相当。S组脊麻穿刺时间长于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是S组麻醉操作全程时间、脊麻注药完成后至平卧时间短于L组,S组SHS发生率少于L组(8%vs.21.27%),有显著性差异(P0.05)。仰卧即时、仰卧后2 min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S组评分均低于L组(P0.01),平卧后2 min测试感觉阻滞平面,S组高于L组(P0.01)。结论细针腰麻效果确切、阻滞平面扩散充分,优于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在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套件时可优先考虑采用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腰麻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宝丰县中医院收治的94例下肢骨折老年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循环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对照组感觉阻滞[(19.69±3.67 min)]、运动起效时间[(22.58±4.12 min)]长于观察组[(14.25±3.72) min,(17.68±3.57) 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217.64±11.85) min]、运动阻滞持续时间[(98.67±24.31) min]短于观察组[(275.64±13.54) min,(120.58±36.14)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心率、舒张压均高于术前,收缩压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 h、24 h、72 h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ES)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患者术中机体循环功能的稳定,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选择在第二和第三腰椎间隙穿刺,将0.75%罗哌卡因10 ml注入硬膜外腔;观察组则给予舒芬太尼15μg联合0.75%罗哌卡因10 ml.比较两组产妇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6.9±1.4)、(9.7±1.3) 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339.8±69.1)、(228.2±62.7) min,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683、5.202,P均<0.01);产妇运动阻滞效果[起效时间分别为(12.3±0.9)、(12.8±1.1) min,持续时间分别为(192.1±50.4)、(188.9±47.7) min,恢复时间分别为(231.3±52.7)、(226.4±56.2) min,t值分别为1.924、0.522、0.605]、痛觉效果(Radit值为0.239)和新生儿Apgar得分[出生后1 min分别为(9.2±0.7)、(9.4±0.6)分,出生后3 min(9.3±0.7)、(9.4±0.8)分,出生后5 min (9.5±0.6)、(9.6±0.7)分,F组内=1.366,F组间=2.028,F交互=1.7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舒芬太尼可以增强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且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硬外膜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控的麻醉方法,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点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I级产妇80例,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按照腰椎(L)间隙穿刺点的不同分为两组(Ⅰ组:L2~3:Ⅱ组:L3~4).比较两组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需要硬膜外用药的例数、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手术开始时的麻醉平面.同时观察术中恶心呕吐、寒颤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产妇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麻醉平面明显高于Ⅱ组产妇(P<0.01).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硬膜外用药的例数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两组寒颤、腹部牵拉不适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结论:在CSEA剖宫产手术中,选择L3~4穿刺.通过调整麻醉平面使麻醉过程维持平稳,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镇痛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初产妇82例,按照患者就诊ID号奇、偶数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产程进展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比较,VAS评分比较[(2.4±0.2)分VS(2.5±0.3)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3.4±1.2)min VS(10.1±2.4)min]、罗哌卡因用量[(9.7±2.6)mg VS(20.5±6.1)m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低血压[2.4% VS 14.6%]以及恶心呕吐[2.4% VS 17.1%]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安全可行,起效时间快,麻醉剂用量少,有助于降低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剂量舒芬太尼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丁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两组产妇剖宫产过程中寒战、牵拉痛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产妇手术前后心率,统计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寒战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牵拉痛总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手术前后心率及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好,对产妇的心率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影响较小,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在肥胖产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肥胖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超声辅助组)和对照组(传统方法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超声定位L3~4腰椎间隙,设定穿刺点和预定穿刺径路,引导麻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触诊定位L3~4腰椎间隙,设定穿刺点和预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麻联合盐酸纳布啡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的10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试验组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联合纳布啡麻醉,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小剂量轻比重腰麻.对比两组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泵注对检查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0~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2例,利用SPSS的随机数生成器将患者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6例。P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给药后,立即缓慢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50μg,同时开始静脉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30μg/min,检查过程中酌情增减泵注速度,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波动于基础值20%以内,检查结束时停止泵注;C组患者常规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诱导给药后即刻,检查开始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及检查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压、舒张压、MAP和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等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因操作方式改变,P组剔除1例。与C组(n=36)相比,P组(n=35)患者在诱导给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2. 9%vs. 36.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P组患者的MAP在诱导给药后即刻[(92±13) mmHg vs.(82±13) mmHg,P=0. 030],检查开始3 min[(87±12) mmHg vs.(77±11) mmHg,P=0. 006]、5 min[(84±11) mm Hg vs.(77±9) mm Hg,P=0. 002]、10 min[(89±8) mm Hg vs.(77±9) mm Hg,P <0. 001]、15 min[(90±9) mm Hg vs.(77±9) mm Hg,P=0. 001]、20 min[(88±8) mm Hg vs.(81±10) mm Hg,P=0. 001]、检查结束[(89±9) mm Hg vs.(84±12) mm Hg,P=0. 001]较高,但P组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的发生率也较高(14. 3%vs.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9);C组患者的麻黄碱用量高于P组[0(0,6) mg vs. 0(0,0) 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4)。但两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胃肠镜检查时间[(20. 9±5. 8) min vs.(21. 3±6. 1) min,P=0. 752]、苏醒时间[0(0,0) min vs. 0(0,0) min,P=0. 921]、麻醉药及阿托品[0(0,0) mg vs. 0(0,0) mg,P=0. 921]等用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泵注,可明显减少检查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需警惕心动过缓的发生,必要时静注阿托品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膜早破产妇体温及产时发热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月15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房临产的足月(孕龄≥37周)、头胎、胎膜早破产妇130例,根据产妇是否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将产妇分为两组:硬膜外分娩镇痛组(n=57)和对照组(n=73)。收集并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合并症等一般情况;破膜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使用催产素或地西泮等产科情况及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镇痛时间;产妇进入产房时体温、产程中体温变化值、观察时长(进入产房至胎儿娩出时间)、是否发热(腋温≥37.5℃)、是否接受感染排查及使用抗生素、产前、产后第一天、产后第二天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新生儿体重、身长、娩出即刻脐动脉血气分析、是否接受感染排查及使用抗生素等情况。结果除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产妇的孕周略大于对照组[(39.34±0.96)周vs.(38.83±1.41)周]外,两组产妇的年龄、合并症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的破膜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使用安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明显延长[(505.32±200.15)min vs.(334.73±146.96)min],催产素使用率明显增高(91.2%vs.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入产房时的体温、产前和产后第二天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新生儿体重、身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胎儿娩出即刻脐动脉血气分析及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率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产妇观察时长[(689.75±254.00)min vs.(392.07±227.95)min]、产程中体温增高的幅度[(0.49±0.46)℃vs.(0.24±0.30)℃]、发热率(17.5%vs.2.7%)、接受感染排查(12.3%vs.0%)与抗生素治疗的比率(70.2%vs.43.8%)、产后1 d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47±2.96)×10~9/L vs.(13.09±2.7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3.4±3.7)%vs.(81.7±4.9)%]及新生儿接受感染排查比率(12.3%vs.0.0%)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发热产妇相比,发热产妇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比率增加(83.3%vs.39.8%)、观察时长延长[(680.00±218.36)min vs.(503.31±281.87)min]、接受感染排查(100.0%vs.50.8%)与抗生素治疗的比率(50.0%vs.0.8%)及新生儿接受感染排查的比率(50.0%vs.0.8%)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引起胎膜早破产妇产程中体温增高的幅度增大、产时发热率增加,但该现象与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拟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腰麻药物+1%罗哌卡因15 mL(15.0 mg),B组采用腰麻药物+1%罗哌卡因12 mL(12.0 mg)+舒芬太尼0.5 mL(5.0μg),C组采用腰麻药物+1%罗哌卡因10 mL(10.0 mg)+舒芬太尼0.5 mL(5.0μg),D组采用腰麻药物+1%罗哌卡因8.0 mL(8.0 mg)+舒芬太尼0.5 mL(5.0μg)。比较4组产妇麻醉前、手术开始20 min、术毕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4组产妇麻醉相关指标(阻滞平面达T 10的时间、阻滞平面达T 6的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腰麻效果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比较4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妇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麻醉前、手术开始20 min、术毕,A、B、C、D组产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产妇的阻滞平面达T 10的时间、阻滞平面达T 6的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分别为(2.72±0.49)、(3.72±0.68)、(6.60±1.30)min和(2.81±0.50)、(3.78±0.71)、(5.83±1.41)min,均低于A组[(3.82±0.55)、(4.62±0.74)、(8.31±1.73)min]和D组[(3.74±0.61)、(4.49±0.88)、(7.35±1.40)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腰麻效果持续时间分别为(223.9±22.0)、(217.8±19.72)min,较A组[(174.2±24.0)min]和D组[(160.9±18.4)min]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的运动恢复时间为(89.8±18.0)min,短于A组[(136.2±18.3)min],但是长于D组[(68.3±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的1、5 min 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产妇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50%、5.00%,均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麻醉效果、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腰麻药物+1%罗哌卡因10 mL(10.0 mg)+舒芬太尼0.5 mL(5.0μg)为最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全切术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医院子宫肿瘤患者10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左旋布比卡因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和Bromege评分。结果与左旋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缩短[(154.83±35.12)min vs.(190.24±33.06)min,P0.001],Bromege评分显著降低[(2.46±1.06)分vs.(2.89±0.79)分,P=0.02]。两组患者术中各个时间点的MAP、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恶心、呕吐和头痛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旋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全切术中是安全有效的,显著降低了患者运动神经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无痛分娩联合接生手法改变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顺产母婴结局及自拟焦虑问卷(SA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的13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首选顺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采取的分娩接生手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66例。2组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照组给予传统接生手法,观察组给予无会阴保护接生手法。记录2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中情况,分娩后产妇会阴损伤情况,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24、48 h疼痛情况,产后焦虑情况以及母婴结局。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采用SAS评分评定焦虑情况。结果2组产妇均成功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拨露5 cm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10.17±4.95)、(31.24±8.93)、(5.21±2.02)min,显著优于对照组[(11.78±4.96)、(39.58±10.62)、(7.79±2.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Ⅰ度及以下会阴裂伤的产妇比率(72.73%)显著高于对照组(45.45%),Ⅱ度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的产妇比率(18.18%、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5.76%、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2 h VAS评分比较[(3.76±0.83)分vs.(3.73±0.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48 h VAS评分为(4.61±0.73)、(3.53±0.4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8±0.88)、(4.67±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139.74±19.26)mL]、SAS评分[(27.08±3.7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5.37±23.61)mL、(39.22±4.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7±0.39)分、1.52%、4.55%,均优于对照组[(8.49±0.42)分、9.09%、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过程中,与传统接生手法相比,无会阴保护接生手法改变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顺产母婴结局良好,可以有效减轻母体损伤、疼痛及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高位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阻滞(EA)组各60例。CSEA组采用头高15&#176;左侧卧位,于L2~3穿刺蛛网膜注入等比重布比卡因7.5 mg行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其后置钢丝硬膜外导管于硬膜外腔行EA。EA组只行EA。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3 min麻醉平面、切皮时麻醉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出现时间均快于EA组(P<0.01),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麻醉后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神经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高位等比重CSEA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麻醉起效快,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母婴安全,比单用EA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与两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相关指标和实验室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0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两孔胸腔镜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术中中转开胸率、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 d VAS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白细胞介素-1(IL-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P物质(SP)、前列腺素E2、去甲肾上腺素(NE)]和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6.49%vs.97.92%)、术中中转开胸率(3.51%vs.2.08%)、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16.02±6.54)个vs.(17.52±5.24)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94.62±40.58)min vs.(157.62±33.62)min]、术中出血量[(114.65±25.94)ml vs.(89.57±22.41)ml]、术后拔管时间[(5.38±1.93)d vs.(3.47±1.07)d]、下床活动时间[(6.22±1.57)d vs.(4.99±1.72)d]、术后3 d VAS评分[(4.86±1.37)分vs.(3.04±0.5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6.24±0.75)ng/ml vs.(6.16±0.71)ng/ml]、糖类抗原125(CA125)[(31.25±4.21)U/ml vs.(30.27±4.92)U/ml]、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1.25±0.42)ng/ml vs.(1.24±0.39)n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24.58±5.23)ng/L vs.(10.37±1.24)ng/L]、降钙素原(PCT)[(0.88±0.24)ng/ml vs.(0.41±0.12)ng/ml]、C反应蛋白(CRP)[(19.65±2.73)mg/L vs.(11.25±2.0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物质(SP)[(7.63±1.29)μg/ml vs.(18.24±3.24)μg/ml]、前列腺素E2(PGE2)[(146.7±24.93)pg/ml vs.(259.37±34.62)pg/ml]、去甲肾上腺素(NE)[(154.27±32.55)ng/L vs.(268.55±40.9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不张、肺部感染、持续液气胸、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与两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相似但前者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更小,疼痛应激和炎症反应更轻,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中加入小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218例ASAI~II级足月单胎头位妊娠产妇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109例和B组(对照组)109例。选择L2~a行硬膜外穿刺,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5min无脊麻征象后,A组分次追加含2“g/ml芬太尼的2%利多卡因及0.75%罗哌卡因各5ml,B组则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及0.75%罗哌卡因各5ml,根据阻滞平面可再追加相应局麻药,直至元痛平面达T8后开始手术。记录阻滞平面达T8所需时间、初次剂量、最高阻滞平面及局麻药作用持续时间;于切皮、进腹、取胎及缝皮时记录VAS评分,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注药后5min、15min、30min、术毕时SBP、DBP、HR、Sp02i观察进腹及取胎时的牵拉反应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Apgar评分。结果A组在切皮和进腹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而取胎和缝皮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阻滞平面两组相当,而阻滞平面达Ts所需时间和初次剂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麻醉作用持续时间A组明显比B组长(P〈0.01),牵拉反应A组明显轻于B组(P〈0.05),而BP、HR、S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增强麻醉效果,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可以安全地用于产科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