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膀胱移行细胞癌微卫星不稳定性表达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PCR方法分析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尿沉渣标本中微卫星不稳定性表达;用RT-PCR方法监测5种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在膀胱癌细胞系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用PCR方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BIU-87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启动子区域出现异常甲基化。结果 35例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有31例(88.6%)可检出微卫星不稳定性表现;5种人的错配修复基因在BIU-87膀胱癌细胞系中有hMLH1和hMSH2表达缺失,而在正常近曲小管细胞系中都有表达;BIU-87细胞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启动子区域出现异常甲基化,应用去甲基化剂处理后可检测到hMLH1的启动子区域的表达,再次去除去甲基化剂后叠不能检测hMLH1的启动子区域。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有关。甲基化对膀胱癌细胞系BIU-87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TUS2-AS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63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膀胱癌细胞系(BIU-87、J82、T24、5637)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中的MTUS2-AS2表达。以MTUS2-...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所致该基因表达抑制在我国食管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MSP)检测43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标本及6例对照食管上皮组织标本、食管鳞癌细胞系TE11和TE12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逆转录(RT)-PCR法检测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食管鳞癌细胞系中RASSF1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细胞微管蛋白的表达. 结果 20.9%(9/43)原发性食管鳞癌标本有RASSF1A启动子超甲基化,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未发现该基因超甲基化改变.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和TNM分期无关(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12细胞RASSF1A启动子发生甲基化,RT-PCR检测不到RASSF1A mRNA.TE11细胞系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RT-PCR检测其有RASSF1A mRNA表达.5-Aza-CdR处理可使TE12重新表达RASSF1A mRNA.TE12细胞的β-微管蛋白水平比TE11细胞低87.8%. 结论 原发性食管鳞癌存在RASSF1A启动子超甲基化,该基因甲基化与年龄相关.RASSF1A在食管鳞癌细胞系表达抑制与其甲基化状态有关.RASSF1A表达缺失可能导致β-微管蛋白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RUNX3抑癌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T24细胞株的甲基化状态,并将野生型RUNX3基因转染T24细胞,探讨RUNX3基因恢复表达后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应用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和非甲基化PCR检测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T24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构建真核载体的RUNX3-EGFP-pDest质粒,在LipefectamineTM2000介导下转染膀胱癌T24细胞,转染实验设立3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EGFP-pDest转染组以及RUNX3-EGFP-pDest转染组.Western blot检测RUNX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正常膀胱组织RT-PCR可检测出1248bp的RUNX3基因条带,而膀胱癌T24细胞中无法检测出RUNX3基因的表达.正常膀胱组织RUNX3基因甲基化PCR检测阴性,非甲基化PCR阳性;T24细胞反之.正常膀胱粘膜组和RUNX3-EGFP-pDest质粒转染组Western blot检测,均表达RUNX3蛋白,而膀胱癌T24细胞未表达RUNX3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空白对照组的凋亡率为(3.1±0.46)%,而EGFP-pDest转染组和RUNX3-EGFP-pDest质粒转染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0.1±1.62)%、(41.20±1.53)%,应用方差分析的LSD法和SNK法进行均数的多重两两比较,RUNX3-EGFP-pDest质粒转染组与EGFP-pDest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凋亡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正常膀胱组织RUNX3基因正常表达,未发生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而膀胱癌T24细胞可能因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发生甲基化,致RUNX3基因无法表达.转染野生型RUNX3抑癌基因后促进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Ⅱ型(homo sapiens longevity assurance homologue2,LASS2)与人膀胱癌细胞侵袭潜能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体外侵袭实验,确定膀胱癌BIU-87、EJ、T24和EJ-M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株细胞中LASS2基因的表达。结果 4株膀胱癌细胞中,EJ-M3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最强;增殖和侵袭能力高的细胞系EJ-M3和BIU-87的LASS2mRNA表达降低(P<0.001),而在低转移能力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和EJ细胞中则相对较高表达。结论 LASS2基因表达的降低,可能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研究MALAT1对膀胱癌UMUC3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探讨MALAT1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MALAT1的siRNA,脂质体法转染UMUC3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转染效率,MTS法检测增殖变化,Transwell法检测迁移、侵袭改变,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能力变化,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增殖及周期改变,基因芯片筛选潜在作用通路。结果 干扰MALAT1表达后,膀胱癌UMUC3细胞株增殖、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下降,基因芯片结果发现肿瘤通路相关基因MMP9等明显改变。 结论 MALAT1促进UMUC3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提示可能与其引起肿瘤通路相关基因的激活和失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脱氧胞苷对膀胱癌WIF-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效应.方法 用5-杂氮脱氧胞苷处理膀胱癌细胞株T24和BIU87,RT-PCR检测WIF-1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WIF-1蛋白表达变化,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WI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变化,MTT法检测5-杂氮脱氧胞苷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5-杂氮脱氧胞苷处理72 h后,WIF-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且恢复为启动子未甲基化状态,膀胱癌细胞增殖明显抑制,FCM法检测T24和BIU87的凋亡率分别为(18.2±2.6)%和(17.3±2.7)%.结论 DNA甲基化是导致WIF-1不表达的重要原因,5-杂氮脱氧胞苷可以通过逆转WIF-1甲基化状态而恢复WIF-1表达,从而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5-杂氮脱氧胞苷有望成为膀胱癌的有效辅助化疗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ITGB1在胆囊癌组织表达及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我院收集的98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胆囊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ITGB1表达水平;胆囊癌细胞系GBC-SD随机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在23例正常膀胱黏膜和71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结合膀胱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23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均未出现甲基化,在71例膀胱癌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0.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癌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肿瘤形态无关(P>0.05),但是与肿瘤的生长、分化不良以及侵袭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早期诊断、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c)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抑癌基因SLIT2甲基化状态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探讨SLIT2基因在肝癌中的作用及5-aza-2dc的体外抑制肝癌的效应。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加药组,分别应用MSP、MTT、划痕实验、侵袭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实验检测细胞中SLIT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变化。结果5-aza-2dc处理后,HepG2细胞株中SLIT2基因甲基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逆转,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划痕实验48h后,对照组肝癌细胞明显向划痕的中央迁移,而药物处理组肝癌细胞迁移受到抑制;侵袭实验24h后,加药组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AnnexinV.FITC/PI双染实验显示加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5-aza-2dc对HepG2细胞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等作用,其中对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逆转SILT2基因甲基化、恢复其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MUC1与MUC7特异性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4种组织标本及3种细胞株的mRNA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4种组织标本及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MUC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MUC7基因表达仅见于3种膀胱癌细胞株和侵袭性移行细胞癌标本。半定量结果显示MUC1 mRNA基因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同腺性膀胱炎及各期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膀胱癌与侵袭性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细胞系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细胞株BIU-87/A同敏感细胞株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7 mRNA基因表达在3种细胞株及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1基因的上调表达与MUC7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影响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相应的临床后果-恶性转变、侵袭转移、耐药。MUC7基因表达是尿路上皮恶性侵袭性转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FEZF1-AS1对膀胱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FEZF1-AS1和miR-610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在膀胱癌细胞中干扰FEZF1-AS1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检测FEZF1-AS1与miR-610的靶向结合,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FEZF1-AS1和miR-610的靶向关系;通过细胞周期实验验证FEZF1-AS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细胞凋亡实验验证FEZF1-AS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裸鼠荷瘤实验验证FEZF1-AS1在体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推测FEZF1-AS1在膀胱癌中的作用。结果:FEZF1-AS1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miR-610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P 0.01),二者呈负相关(r=-0.572 6,P=0.000 3);shFEZF1-AS1能显著抑制FEZF1-AS1表达并促进miR-610表达(P0.05),miR-610inhibitor可减弱sh-FEZF1-AS1对miR-610表达的促进作用(P0.05),FEZF1-AS1能明显抑制miR-610表达(P0.05),miR-610mimic可减弱FEZF1-AS1对miR-610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RIP实验显示FEZF1-AS1能够靶向结合miR-610;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FEZF1-AS1序列上有miR-610的结合位点。sh-FEZF1-AS1能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均P0.05);miR-610 inhibitor能显著减弱sh-FEZF1-AS1对T24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凋亡(P0.05)。结论:FEZF1-AS1可通过靶向miR-610促进膀胱癌细胞T24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与FEZF1-AS1对miR-610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对膀胱癌ScaBer细胞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膀胱癌ScaBer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5-Aza-dc处理组和对照组.应用5-Aza-dc与ScaBer细胞共同孵育后,用MSP检测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CDH13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5-Aza-dc与ScaBer细胞共同孵育后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得到逆转,与对照组相比CDH1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0.05);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za-dc可逆转CDH1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使其蛋白表达增加,CDH13表达增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CDH13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XIST)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胃癌患者42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XIST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XIS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qPCR检测XIST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转染小干扰RNA(si-XIST)敲低XIST在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中的表达,分别将胃癌细胞分为si-XIST组和si-NC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验证XIST与微小RNA(miR)-335的靶向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XIST在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1.86±0.2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9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胃癌细胞系中XIST的相对表达显著上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样本中XIST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敲低XIST表达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XIST可负向调控miR-335的表达。结论lncRNA XIST可负向调控miR-335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RNA激活技术上调人胆囊癌细胞(GBC-SD)中p2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GBS-SD细胞体外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与p21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互补的双链RNA分子(dsRNA)转染入人胆囊癌细胞中,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2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法检测RNAa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dsRNA转染GBC-SD细胞72h后能显著上调p2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转染dsp21后,GBC-SD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NAa技术能有效上调p2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其侵袭及迁移能力,为胆囊癌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RNA激活技术上调人胆囊癌细胞(GBC-SD)中p2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GBS-SD细胞体外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与p21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互补的双链RNA分子(dsRNA)转染人人胆囊癌细胞中,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2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法检测RNAa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dsRNA转染GBC-SD细胞72h后能显著上调p2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转染dsp21后,GBC-SD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NAa技术能有效上调p2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其侵袭及迁移能力,为胆囊癌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溶酶体膜相关蛋白LAMP1(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1,CD107a)在膀胱癌细胞系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中表达情况,检测其与膀胱癌细胞迁移关系,推测其对膀胱癌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和膀胱癌细胞系LAMP1表达;免疫荧光明确其蛋白表达定位;采用RNAi方法对LAMP1敲减,然后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其对肿瘤细胞迁移影响。结果:膀胱癌细胞系5637和UMUC3均表达LAMP1,正常移行上皮细胞系SV-HUC-1不表达;LAMP1蛋白定位在肿瘤细胞胞浆中;LAMP1敲减后膀胱癌细胞迁移减慢。结论:LAMP1参与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促进癌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脆性组氯酸三联基因(FHI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与该肿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FHIT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FHIT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44.0%(22/50)和100.0%(10/10)(P<0.01).且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FHIT启动子甲基化率为20.0%(10/50),而在止常膀胱组织中未检测到其启动子的甲基化(0/10)(P>0.05);在甲基化阳性和甲基化阴性的膀胱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的发生率分别是90%和47.5%(P<0.05).结论:FHIT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是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重要原因.FHl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的表达缺失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是2000年从3号染色体短臂(3p21.3)上克隆出来的新型候选抑癌基因[1].我们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及膀胱癌组织中RASSF1 A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探讨RASSF1A基因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和肾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在膀胱癌和肾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9例电切膀胱癌组织、3例非肿瘤患者正常膀胱组织、12例肾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膀胱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55.6%(30/54),其中手术切除组57.8%(26/45),电切癌组织异常甲基化4例,癌旁正常组织基因异常甲基化1例;肾癌组织中基因异常甲基化66.7%(8/12),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未发现基因甲基化。3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未发现基因异常甲基化。膀胱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有随组织分期升高的趋势,但与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膀胱癌和肾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高度甲基化,表明该基因甲基化可能与2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