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齐拉西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血清瘦素及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奥氮平联用齐拉西酮治疗;B组单独给予奥氮平治疗。所有患者均测量治疗前、治疗后的PANSS评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血清瘦素及催乳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后PANSS量表分值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1、6周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A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TG、TC、HDL-C、LDL-C和体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TG、TC、HDL-C、LDL-C和体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TC、LDL-C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TC、LDL-C和体质量明显较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瘦素、催乳素对比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瘦素、催乳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催乳素下降更明显,而瘦素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奥氮平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RL和血脂水平,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2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8周后PANSS评分与该组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4、8周后PR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3、10.191,P0.05);对照组经过治疗4、8周后PRL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8周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1、3.013、2.611,P0.05),对照组经过治疗8周后仅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治疗后2组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可明显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TC、TG、LDL-C水平,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和血脂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8):1229-1230
目的探究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血清NGF、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MMSE评分、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GF、BDNF高于对照组;GFA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认知功能、血清NGF、BDNF水平,降低血清GFAP水平,控制空腹血糖、TC、TG,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士龙 《临床医学》2020,40(3):105-107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阿立哌唑组和对奥氮平组,每组40例。阿立哌唑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症状评分[阳性症状量表(SAPS)]、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及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比较治疗6周内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SAP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但同一时期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阿立哌唑组FPG、Hb A1C、TG及TC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均0. 05),但均明显低于同一时期奥氮平组(P均0. 05)。治疗6周内,阿立哌唑组失眠(20. 0%,8/40)和静坐不能(15. 0%,6/40)发生率均高于奥氮平组[2. 5%(1/40)、0. 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组头晕、嗜睡和口干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均有显著疗效,但奥氮平将明显导致糖脂代谢紊乱,推荐用阿立哌唑方案治疗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奥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SCH)的效果及对糖脂代谢、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来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114例老年SC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8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喹硫平和氨磺必利治疗,对应组别分别为奥氮平组、喹硫平组和氨磺必利组。治疗4周后,采用PANSS量表评价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800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脲酶电极法检测血尿素氮(BUN)水平;酶法测定血肌酐(Scr)水平。结果 奥氮平组、喹硫平组和氨磺必利组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奥氮平组、喹硫平组FBG、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上升,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氨磺必利组糖脂代谢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61例。A组予奥氮平治疗,B组予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糖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GLU、TC、TG、LDL-C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GLU、TC、TG、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疗效较好,对患者糖脂代谢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奥氮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10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28例和氟哌啶醇组33例。两组均在第1周内加至常规治疗剂量,并连服8周,同期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3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水平,并采用直线回归法分析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水平接近(P>0.05)。治疗8周后奥氮平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t=1.010,P>0.05),氟哌啶醇组显著高于治疗前犤(98.96±47.58),(16.58±10.38)μg/L,t=9.816,P<0.01犦。②生长激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水平接近(P>0.05)。治疗8周后奥氮平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t=0.2078,P>0.05)。氟哌啶醇组显著低于治疗前犤(1.57±1.68),(2.4±1.98)μg/L,P<0.01犦。③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治疗前奥氮平和氟哌啶醇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无明显相关性(r=0.081,-0.283;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相关系数为r=-0.162,-0.263,氟哌啶醇组为r=0.238,-0.173;P均>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对患者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影响不明显,临床治疗中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可以降低药物的风险和减少药物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氮组和哌唑组各34例。奥氮组使用奥氮平治疗,哌唑组使用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精神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哌唑组简易视觉空间记忆(BVMTR)、霍普金斯词汇学习(HVLTR)评分显著高于奥氮组(P<0.05),数字广度测试(DST)评分低于奥氮组(P<0.05),词语流畅性(VF)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增加,且奥氮组INS、FBG、TG、LDL-C水平高于哌唑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9.
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症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方法采用 RT-PCR和 Northern Blot技术测定瘦素受体( OB-R)基因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瘦素( Leptin)和胰岛素( INS)的含量.观察针灸治疗前后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 INS、脂质水平的变化;还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 Lee's指数、体脂、血清和下丘脑瘦素和 INS的含量以及下丘脑 OB-R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单纯性肥胖患者瘦素、 INS、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却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针灸治疗后患者瘦素、 INS、 TC、 TG、 LDL-C的含量均明显回降,而 HDL-C含量却明显回升,这种变化与减肥疗效有关.肥胖大鼠体质量、 Lee's指数、体脂及血清瘦素和 IN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瘦素和 INS水平及 OB-R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 INS均明显回降,而下丘脑瘦素和 INS水平以及 OB-R基因表达水平却明显升高. 结论 针灸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瘦素和 INS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以及促进下丘脑 OB-R基因表达可能是针灸纠正瘦素和胰岛素抵抗以及异常的内分泌代谢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其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共治疗8周,于基线、治疗后4、8周分别对患者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体质量指数、瘦素、脂联素行测定,试验结束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4、8周评分与基线评分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瘦素水平增加明显,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量、瘦素水平及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利培酮则影响明显,长期服用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传统能量限制饮食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的方式,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间,6例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就诊于该院内分泌科的1243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合并肥胖分为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组(725例)和糖代谢异常不合并肥胖组(518例),以性别、年龄、烟酒史为配对因素选取相匹配的同期于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6例糖代谢正常的肥胖成人作为糖代谢正常合并肥胖组,66例体检健康的成人作为糖代谢正常不合并肥胖组。比较4组人群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分析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患者各指标的相关性,不同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和VFA发生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趋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脂质代谢指标和VFA对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预测价值。结果4组人群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VF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LDL-C、HDL-C和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和LDL-C水平与BMI、FBG、HbA1c、VFA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BMI、FBG、HbA1c、VFA呈负相关(P<0.05);VFA水平与BMI、FBG、HbA1c呈正相关(P<0.05);随着TC、TG、LDL-C水平和VFA的增加,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相对危险度(RR)值呈升高的线性趋势,随着HDL-C降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RR呈升高的线性趋势(P<0.05);TC、TG、LDL-C、HDL-C和VFA预测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的AUC分别为0.736、0.778、0.752、0.754、0.773。结论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水平、VFA与糖代谢异常合并肥胖有关,可作为糖代谢异常患者肥胖预测和代谢状态监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46例,女34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在20-200μg/min之间,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A组40例),对照组(B组40例),进行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采用酶谱检测法测定两组治疗16周前后血清MMP-2。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后FB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HbA1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G、TC、LDL-C、UAE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血清MMP-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②罗格列酮组治疗后FBG、HbA1c、TG、TC、LDL-C、UAE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血清MMP-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③治疗后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FBG、UAER下降更明显(P〈0.01);血清MMP-2升高更明显(P〈0.01)。④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清MMP-2的升高与FBG、HbA1c、TG、TC、LDL-C、HDL-C、UAER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罗格列酮能提升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2水平,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与年龄的变化关系;中老年男性血清生长激素缺乏(GHD)与机体组分的关系;GHD对生活质量有何影响。方法选取干部病房住院或体检的中老年男性患者120例,按年龄段分成三组,40~59岁:中年组,60—79岁:老年组,80岁以上:高龄组,比较三组之间血清GH水平的关系;将该120例患者按照有无GHD分成两组,GHD组和GH正常组,比较两组之间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F-36量表评分有无差异;比较所有检测指标与GH有何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的改变血清GH平均值发生改变,中年组与高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年龄与血清GH水平呈负相关;GHD组与GH正常组比较:BMI、TC、TG、LDL—C均升高,HDL—C降低(P〈0.05);FBG、Hb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GHD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GH与年龄、BMI、TC、TG、LDL—C呈负相关(r〈0,P〈0.05),与HDL—C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r〉0,P〈0.05),与FBG、HbA1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随着年龄的变化中老年男性血清GH水平逐渐降低,GHD可参与BMI、TC、TG、LDL—C增高,HDL—C减低,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看图对话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糖尿病看图对话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者采用传统授课模式进行健康,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两组FPG、PB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实验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略有下降、高密度脂蛋白略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两组FBG、PBG、HbA1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看图对话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HbA1c水平,改善血脂异常,是T2DM教育的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FGF-21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治疗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1次/d,疗程12周。另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FBG、2hBG、HbA1C、FIns、2hIns、血脂、FGF-21等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GIR。结果治疗组治疗前FBG、2hBG、HbA1C、FIns、TC、LDL-C、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FBG、2hBG、HbA1C、FIns、TG、TC、LDL-C、FGF-2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GIR为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FGF-21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尿酸(UA)代谢异常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76例CHB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INS)]、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内脂素]及UA水平,分析CHB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及UA代谢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FPG、HbA1c、IN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C、TG、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的FPG、HbA1c、INS、TC及内脂素异常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的HbA1c、INS及内脂素异常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CHB患者存在糖代谢、脂代谢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合并代谢紊乱,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此类患者的血糖、血脂监测,发现异常时予以合理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齐新颜 《临床医学》2014,34(10):25-2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糖、TC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NS、TC、TG、LDL-C较治疗前大幅度降低,而ISI、HDL-C却大幅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降压效果更佳,且对糖脂代谢影响小,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