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4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观察组)、17例因颌骨隆突接受牙槽嵴修整手术的病例(对照组),其手术切除的颌骨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观察组的VEGF表达阳性率为25%(6/24),MVD为(2.04±0.81) m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64.7%)和MVD值(7.06±1.71) mm~2(P<0.05),且VEGF与MVD值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按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确立的标准进行分期,0~Ⅰ期14例,Ⅱ~Ⅲ期10例,不同分期的2组在VEGF的阳性表达率、MVD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这些指标与临床分期不相关。结论: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损区微血管生成受到抑制,且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度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仅表现为牙龈不适,后期表现为颌骨疼痛、牙龈组织肿胀溢脓,其中有6例患者颊部肿胀并有瘘管形成,10例患者死骨裸露,4例患者张口受限,3例患者下唇麻木,1例患者发生颌面部多间隙蜂窝织炎。CT显示11例患者发生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患者出现骨小梁增粗、结构紊乱,5例患者有死骨形成并与周围骨组织分离。患者进行手术综合治疗6例,保守治疗10例。治疗3个月后,手术综合治疗患者疗效评分明显高于保守治疗患者。结论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主要临床特点为颌骨疼痛,多数病例可见死骨裸露,CT显示很可能发生溶骨性骨质破坏,手术综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颌骨骨密度升高,血流减少,发生骨坏死。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骨坏死多发于颌骨。本文报道1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并发腕部舟状骨骨髓炎,并结合文献讨论双膦酸盐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有部分患者会发生颌骨坏死的报道,逐渐引起口腔医生的关注。本文报道1例我院双膦酸盐类药物引起颌骨坏死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BRONJ)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降低了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了有融骨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多形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骨转移(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引起的高钙血和骨痛症、成骨不全等代谢性骨病。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该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报道。现报告我院1例双膦酸盐类药物性左下颌骨坏死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断有患者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后发生颌骨坏死的报道,包括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福善美及抗恶性肿瘤骨转移药物阿可达和择泰,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作者就有关双膦酸盐类药物引起颌骨坏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Ye WC  Li Y  Zhang B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3):354-358
双膦酸盐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相关的骨骼疾病,引起颌骨骨坏死是其严重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或自然发生,或发生于简单牙槽外科手术后。本文报告1例静脉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致上颌骨骨坏死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双膦酸盐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和其他代谢性骨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与肿瘤转移相关的骨骼疾病。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而产生临床治疗作用。然而,双膦酸盐类药物,尤其是静脉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有致颌骨骨坏死的危险。目前,国内尚未有该类药物致下颌骨坏死的报道。作者报告1例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福善美,Fosamax)致下颌骨骨坏死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双膦酸盐性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 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 BRONJ)发生于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的骨质疏松症、骨转移癌和其他骨破坏性疾病患者中,是一种严重的颌骨坏死。双膦酸盐与骨组织中的矿物质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在骨吸收的过程中进入破骨细胞并产生毒性作用,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代谢,因此双膦酸盐具有明显的抗骨吸收的作用。双膦酸盐根据其侧链的不同而分为含氮以及非含氮两大类,含氮类双膦酸盐比非含氮类双膦酸盐具有更强的抗骨吸收的作用。Marx在2003年首次报道了静脉注射唑来膦酸会导致颌骨坏死,从那以后双膦酸盐颌骨骨坏死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然而关于双膦酸盐引起骨坏死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对双膦酸盐颌骨骨坏死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东苗  施卫兵  吴煜农  丁旭 《口腔医学》2013,(2):128-129,132
该文报道了因食道癌骨转移使用双膦酸盐治疗而导致下颌骨坏死的病例1例,通过介绍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复习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患者停用药物,漱口液含漱,接受清创术及抗生素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开窗减压术联合Ⅱ期手术及单纯刮治术、单纯切除术治疗颌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92例颌骨A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运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开窗减压术联合Ⅱ期手术治疗的有效率、颌骨恢复量及下牙槽神经损伤率。运用卡方检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等方法评估分析颌骨AM患者的复发率,探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组织病理分型、不同手术方法对于颌骨AM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92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8~76岁,其中0~20岁16例、20~40岁42例、40岁以上34例。性别分布男54例,女38例。根据临床分型分为单囊型33例,经典型 59例。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单囊型:33例;滤泡型:28例;丛状型:24例;基底细胞型:5例;棘皮瘤型:1例;颗粒细胞型:1例。行单纯刮治术治疗的42例,行单纯切除术的25例,行开窗+II期手术的25例。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AM患者中可测量患者的有效率为77.8%,病变平均缩小率为52.7%(P<0.05)。可测量的颌骨AM患者中14例开窗减压术前的瘤腔周围最薄处颌骨厚度<5 mm,经开窗减压术后恢复至5 mm以上(P<0.05)。开窗减压术+Ⅱ期刮治手术治疗下颌骨AM后的下唇麻木率为31.6%,行单纯刮治术治疗后的下唇麻木率为36.1%(P>0.05)。92例患者中33例复发,总复发率为35.9%,开窗+Ⅱ期刮治术复发率(21.05%)比单纯刮治术复发率(54.76%)更低(P<0.05),单纯切除术(24%)比单纯刮治术(54.76%)复发率更低(P<0.05)。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发病部位、开窗与否、手术方式的多因素cox回归检验显示这些因素对颌骨AM复发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治术,开窗+刮治术,切除术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4.39%,16%,4%。结论 开窗减压术能降低颌骨成釉细胞瘤瘤腔面积,增加骨厚度,有利于成釉细胞瘤患者的颌骨保存。开窗+II期刮治术以及单纯切除术相对单纯刮治术均能降低成釉细胞瘤患者复发率。同时,开窗减压术不会增加II期手术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患者的颌骨影像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CBCT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1月~2020年10月来我科就诊的24例有静脉使用双膦酸盐病史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CBCT影像特征.结果:24例患者中,7例危险期患者因牙齿的症状就诊,CBCT影像见牙槽区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BRONJ)的发病机制,探讨其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近两年收治的4例BRONJ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报告的4例患者均有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史,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区反复疼痛、流脓,骨暴露及死骨形成。3例患者接受手术,同时抗生素对症治疗,其中1例术前病情最重的患者出院后半年内曾有小范围感染灶,口服抗生素控制,其余患者均无明显感染及复发。结论恰当的手术治疗对BRONJ可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使病情趋于静止。  相似文献   

14.
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是一类因长期使用唑来膦酸、帕米膦酸钠等双膦酸盐类药物所导致的药物并发症.它主要表现为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因拔牙等口内手术操作或自发地出现颌骨创口长期不愈、死骨暴露、局部软组织肿胀伴疼痛流脓等症状,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局部片状骨密度增高影及不规则骨破坏影,且随着病变进展越发明显.目前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仍未达成一致,笔者就近年来BRONJ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抗骨吸收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使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作为一种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受到广泛关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属于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危险因素众多,在一般人群中的年发病率大致为每年1×10-5.目前存在多种假说解释有关机制.双膦酸盐和狄诺塞麦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促进破骨细胞凋亡,使骨吸收及骨重建减少.双膦酸盐的抗血管生成作用降低了颌骨区域血供,同时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口腔局部的菌群还会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和减少血管生成.除此之外,双膦酸盐对口腔黏膜细胞的直接作用和颌骨的解剖结构都对骨坏死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患者的治疗措施因患病情况存在差异,但均以减轻痛苦、控制软硬组织感染、延缓或停止骨坏死进程为主.本文就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相关机制、分期以及预防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是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相关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BRONJ的发生发展与一些因素密切相关,譬如双膦酸盐的效能、用药方式、牙拔除和不良义齿修复等。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协会在2007年对BRONJ进行了定义、分级并颁布其治疗指南,在2009年和2014年进对其行了更新。尽管BRONJ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治疗措施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就双膦酸盐及其相关性颌骨坏死的机制和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近年来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详细报道了种植术后发生的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可能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对口腔种植的影响,以提高口腔医师对这一疾病的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稳定的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大鼠模型,并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雌性SD大鼠20只,8周龄,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腹腔注射唑来膦酸溶液;对照组(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周后分别拔除右侧上颌第一磨牙,术后12周取材,大体观察拔牙创愈合情况,将上颌骨行Micro CT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建立颌骨坏死模型12只,建模成功率为80%。实验组上切牙过度磨耗,牙冠短小,拔牙创处未见愈合,可见灰黄色死骨暴露;Micro CT显示拔牙创处牙槽骨缺损,组织学显示拔牙创周围死骨形成,骨陷窝呈空泡状,死骨周围骨组织内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牙周膜纤维疏松紊乱,牙髓腔可见血管扩张。免疫组化示骨坏死区域VEGF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双膦酸盐颌骨坏死大鼠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局部慢性炎症以及VEGF表达异常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 BPs)作为一种强效骨吸收作用抑制剂已经用于临床30多年,广泛用于控制与骨更新改变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发现,临床长期应用二膦酸盐类药物可导致颌骨骨坏死。对于二膦酸盐颌骨骨坏死的治疗,学术界观点不一,包括保守治疗、手术刮治、颌骨切除(重建或不重建)。本文介绍1例采用血管化腓骨瓣修复二膦酸盐颌骨骨坏死造成的下颌骨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BRONJ)是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颌面部不愈合的瘘管,暴露的坏死颌骨。BRONJ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未统一,本文就BRONJ的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