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应用Meta 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谷歌学术、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关于PSCI 和Cys C 相关性的文献。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库至2020 年12 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信息,采用RevMan 5. 3 及Stata14. 0 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0 项研究,病例组728 例,对照组898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PSCI 组血清CysC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0.37,95%CI:0.25~0.49,P < 0.000 01),病例组按照PSCI 病程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病程< 14 天与≥ 14 天PSCI 亚组患者血清Cys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0.39,95%CI:0.11~0.68,P < 0.000 01;MD=0.41,95%CI :0.17~0.66,P < 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CI 患者的血清Cys C 水平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患者,为PSCI 早期识别与筛查提供了部分客观的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对41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抑郁组)和42例卒中后无抑郁症的患者家属(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抑郁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环境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护士应及早进行评估、干预,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以及皮质醇水平与卒中后焦虑(PS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卒中患者132例,在发病后第1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皮质醇波动变化(8:00与16:00)。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同样检测IL-6及皮质醇水平(8:00)。发病3周后根据是否发生PSA,将卒中患者分为PSA组32例和非PSA组100例。结果:PSA组的IL-6水平与非PSA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SA组和非PSA组的皮质醇均升高(P0.05),PSA组的皮质醇生物学节律消失。结论:IL-6和皮质醇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PSA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PSD—PSA)对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生活能力指数(BI)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49例,非焦虑-抑郁患者75例进行测评及3个月随访。结果 PSD—PSA组的BI和ESS改善明显低于非PSD—PSA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康复,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清皮质醇水平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6例脑卒中未合并抑郁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探讨其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血清皮质醇与脑卒中后抑郁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皮质醇水平的表达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发病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刘锐芮  高静  钟懿珠  张浩  陈师  杨直  伍侨 《全科护理》2021,19(24):3313-3318
目的:系统评价2015年-2019年我国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检出率.方法:系统检索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SD总检出率为45.07%[95%CI(39.64,50.5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段、地区、抑郁程度、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病灶个数、卒中史、抑郁测评量表之间PSD检出率存在差异.结论:我国PSD检出率较高,且近5年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发热患者白介素-2受体(IL-2R)及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121例恶性血液病发热患者,将患者分为感染组(61例)和非感染组(60例),同时选择无发热和感染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40例).全部发热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33(IL-33)水平,为临床诊治变应性鼻炎探讨新途径.方法 收集2013年5月~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31例成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分类依据2009年武夷山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同期155例健康体检个体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和对照个体的血清IL-33水平.结果 1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为28.11±1.6 ng/ml,155例健康对照个体的血清IL-33水平为15.2±4.2 ng/ml,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个体(t=12.08,P<0.01).在患者组,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27.2±9.1 ng/ml,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31.11±7.3 ng/ml,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抑制血清IL-33水平或许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IL-6、IL-2及TNF-α的含量,并与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IL-2及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含量(P<0.05)。结论 IL-6、IL-2、TNF-α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测定三者的含量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恢复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SCAD)的临床疗效。方法:PSCAD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治疗组61例;2组均采用卒中单元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2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HAMD及HAMA评分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焦虑状态,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62例脑卒中后抑郁老年患者以及20例脑卒中后无抑郁老年患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检测同型半胱氨酸。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5.59±9.47)μmol/L、(18.56±7.84)μmol/L、(12.67±6.45)μmol/L,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卒中后抑郁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r=0.8953,P<0.05)、年龄(r=0.8462,P<0.05)均相关。结论脑卒中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抑郁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9.0%,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帕罗西汀组42例和阿米替林组4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较阿米替林组少且轻(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索并获取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管理者及患者进行脑卒中后抑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UpToDat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ke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知网、BMJ、最佳实践信息册、PubMed、美国指南网、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ciencedirect、中国指南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7月涉及到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及系统评价,纳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6篇证据总结。最终从5个方面总结出24条最佳证据。结论 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以为护理工作人员提供循证证据。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更系统、科学的方法管理脑卒中后抑郁,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建中  周兆新  张恒 《中国康复》2010,25(6):437-43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NOSIE总分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观察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NOSIE总分及各单因子分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易激惹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音乐治疗作为精神科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实践意义,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全面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 :观察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94例经多模式诊断方法(MMADD) [1] 确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心理组同时介入心理治疗。 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MADD和脑卒中病损评分 (SIAS) [2 ] 检测。结果 :治疗 8周后 ,SIAS及MMAD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2组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0 1) ;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P <0 .0 5 ,P <0 .0 1)。结论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能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脑代谢物变化的特点。方法:对1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PSD组)和10例梗死后无抑郁患者(非PSD组)行头颅1H-MRS检查,测量感兴趣区(ROI)双侧颞叶、丘脑、脑卒中部位及对侧正常区域的氮-乙酰天冬氨酸(NAA)、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醇(mI)、肌酸(Cr)的含量,计算NAA/Cr、Cho/Cr以及mI/Cr比值。结果:PSD组双侧颞叶NAA、NAA/Cr,右侧丘脑NAA的值非PSD组,而双侧颞叶Cho、Cho/Cr,右侧丘脑mI/Cr的值非PSD组(均P0.05)。结论:MRS可以反映PSD患者脑内各代谢物水平的改变,可能为PSD早期发现及发病机制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icroRNA-137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SNaPshot检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250例(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250例(对照组)microRNA-137基因rs1625579位点的基因型,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croRNA-137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rs1625579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关系。结果患者组rs1625579位点等位基因T高于对照组(OR=2.033,95%CI 1.255~3.294,P=0.003),基因型TT高于对照组(OR=2.139,95%CI 1.272~3.595,P=0.004);患者组microRNA-137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28.230,P<0.001);对照组TT基因型的microRNA-137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GT+GG基因型(t=3.764,P<0.001)。结论microRNA-137基因rs1625579位点TT基因型可能通过下调microRNA-137的表达,参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面孔表情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脑卒中抑郁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情绪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评估。方法利用3张不同表情(正性、中性、负性)面孔简笔画图片,以正立和倒立的形式与汉字“喜”、“思”、“恐”随机混合构成刺激序列,选择1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和年龄匹配的25名正常被试者,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抑郁程度,并指导他们检测相同的刺激连续出现时,用右手按键应答,同时记录ERP。对两组的量表分、行为和面孔表情的ERP差异波时空模式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RP差异波(正性-中性)的显著效应分别出现于左顶枕颞区(170 ̄190ms)、双侧额顶区(170 ̄230ms和370 ̄430ms);差异波(负性-中性)的显著效应分别出现于左枕颞区(80 ̄140ms)、双侧额顶区(180 ̄210ms)、右侧枕颞区(320 ̄340ms)、左侧前额区(370 ̄390ms)和双侧广泛头皮(480 ̄550ms)。结论ERP时空模式研究可以敏感地反映情绪在脑内的活动过程,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