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83-168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难题.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准确率及敏感度高,加上其快捷、方便、无创,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MRI及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影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和病理基础等作一综述,旨在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河北医药》2008,30(8):1169-1170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23~35岁.使用东芝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SE T1W1、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相位对比(PC)法2D及3D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高信号血栓影像,MRV静脉窭不能显影)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信号),MRV可直观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闭塞.结论 MRI常规成像方法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深浅静脉组。脑皮质静脉的血流汇总到静脉窦,颅内主要的静脉窦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侧窦和海绵窦。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深对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收治的13例延迟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误诊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13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采用抗凝等内科治疗,1例死亡,12例均治愈.结论 CVST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MRI、MRV是目前CVST确诊的主要手段,加强对疾病本身特点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应用磁共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3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参与研究,均进行MR序列扫描以及3D-PC法MRV扫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27例患者常规MR序列扫描中发现静脉窦内异常信号,11例有空三角征表现;14例存在脑实质损伤,9例出现皮层以及皮层下出血,5例出现缺血水肿。3D-PC法MRV检查34例患者发现存在静脉窦充盈缺损。结论两种磁共振检查方法都能够有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能够作为临床脑静脉窦血栓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磁共振检查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漏诊现象。方法 17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CT磁共振检查,探讨其临床表现与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CT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区出现条状高密度影、受累脑静脉出现斑点样或条状高密度影、脑实质内低密度影表现以及Delta征;MR表现主要为窦静脉内短T1长T2信号;误诊率为23.5%,漏诊率为5.9%。结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复杂,一定要正确认识静脉窦脑梗死病变、早期征象以及束带征,以减少误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 12例患者通过综合治疗,痊愈2例(17%),好转8例(66%),无效2例(17%)。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较为少见脑血管病,MRI+MRV检查对本病诊断灵敏性高,抗凝治疗临床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栓塞静脉窦的扩散信号表现预测治疗后对应的栓塞静脉窦再通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以及MRDWI检查,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MR静脉成像、DWI、增强扫描。分析首次常规MRI检查结合MR静脉成像结果;首次MRI检查各期脑静脉窦血栓表现;≥2次常规MRI、MR静脉成像、DWI随访复查结果,观察静脉窦再通情况。结果6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上矢状窦血栓形成48例(75.0%),左侧横窦血栓形成30例(46.9%),右侧横窦血栓形成32例(50.0%),左侧乙状窦血栓形成28例(43.8%),右侧乙状窦血栓形成24例(37.5%),直窦血栓形成10例(15.6%)。在累及静脉支数方面,单支10例(15.6%),2支16例(25.0%),3支26例(40.6%),4支8例(12.5%),5支4例(6.3%)。MR静脉成像显示梗阻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静脉侧支形成,血栓累及的静脉窦缺失正常血流信号。172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106支静脉窦在T1WI上呈高信号,82支静脉窦在T2WI上呈高信号,80支静脉窦在T2FLAIR上呈高信号,56支静脉窦在DWI上呈高信号,分别占61.6%、47.7%、46.5%、32.6%。静脉窦在DWI上呈高信号时,常规T1WI、T2FLAIR病变静脉窦呈等信号或高信号。56例患者接受≥2次常规MRI、MR静脉成像、DWI随访复查,首次DWI检查呈高信号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随访复查栓塞静脉窦完全再通率28.0%显著低于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已行常规MRI检查时,DWI检查不具有辅助的诊断价值。DWI检查脑静脉窦血栓呈高信号患者,提示栓塞的静脉窦再通机会减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殷淑宏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62-96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方法:对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6例,均有基础疾病或高凝因素,易误诊为其他脑血管病。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要结合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脑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确诊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的CT、MRI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CT检查19例影像上可见脑肿胀合并出血者9例,脑缺血性低密度者5例,平扫可见静脉窦内高密度者12例,13例增强病例检查后静脉窦内可见明显低密度灶者11例,2例未见明显栓子显示。MR检查19例(5例未进行增强),图像上T1加权像和12加权像上脑质内出现异常信号者17例,1例在平扫和增强中未见异常。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表现与动脉性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的不同。CT、MR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0例(41.67%),好转12例(50.00%),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达91.67%(22/24)。结论脑部MRI、MRV是目前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手段,对不确定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及MRV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急性期2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10例。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静脉窦显影中断。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分别行颅脑CT平扫和颅脑MR平扫及MRV检查,探究两种检查方式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患者中,CT平扫9例出现直接或间接征象,6例未见异常,检查有效率为60%。MR检查中15例全部表现为静脉窦部分血流信号缺失、狭窄和(或)静脉性梗死及出血性脑梗死,检查有效率为100%。结论 MR平扫及MRV是诊断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随访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救治效果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高于试验组(10.00% vs.0.00%),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83.33% vs.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vs.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低于试验组(77.78%vs.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能促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康复,有利于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MRV诊断静脉窦栓塞2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家红  汪国石 《河北医药》2003,25(4):287-287
目的 通过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技术,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 对23例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中,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直窦、下矢状窦血栓2例,海绵窦血栓形成3例,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2例,全静脉窦血栓形成3例,确诊率达100%。结论 MRV是一种安全、无创脑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描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较为有特征性的临床、影像表现,并根据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基本理论,资料查阅情况及临床实践经验,列出可  相似文献   

17.
静脉窦血栓形成及静脉性脑梗死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少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诊断上易漏诊,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及诊治的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低发病率的脑静脉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磁共振的常规扫描序列(MRI)加MR二维相位对比法静脉成像(2D-PCMR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例临床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男3例,女11例,年龄范围21~57岁,平均年龄38岁。所有病例行常规MR序列(TSE-T2WI、Tirm序列dark-fluid,SE-T1WI,EPI-DWI),2D-PC法MRV成像;病程处于急性期(1~5d)血栓7例;亚急性期(6~21d)5例,慢性期(21d)2例。结果: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低信号为主;亚急性期T1WI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低或高信号;慢性期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流空信号。2D-PC法MRV主要表现为脑静脉窦的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常规MR序列加2D-PC法MRV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具特征性,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临床路径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采用明胶海绵直接压迫、直接或筋膜缝合修补、医用耳脑胶粘合、硬膜悬吊加固、静脉窦结扎等方法止血.结果 术中发现上矢状窦损伤12例,横窦损伤6例,窦汇损伤2例,岩上窦损伤1例,乙状窦损伤1例.术中紧急修补静脉窦损伤19例,止血明确;行静脉窦结扎3例,其中2例为前1/3矢状窦,1例为右侧横窦.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后良好(GOS 4~5分)17例,预后差(GOS 2 ~3分)4例,死亡(GOS 1分)1例.结论 对于靠近静脉窦处的颅脑损伤,术前做好应对静脉窦损伤的准备,术中尽早控制致命性大出血,根据静脉窦具体的损伤特点采用相应的修补方法,可提高创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