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通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2004年~2008年共报告腮腺炎3903例,5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2.38、8.51、12.91、10.29和7.3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0.30/10万,低于全国近5年平均发病水平(19.88/10万)。其流行特征为4~7月为发病高峰,占总数的61.92%,5~14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0.54%,发病以学生(占76.86%)为主,其次是幼托儿童(10.56%)和散居儿童(4.59%)。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占暴发总数的93.22%。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仍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5~14岁儿童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2.
2007—2011年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29.79/10万,每年4—7月和11月至翌年1月为2个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比为1.56:1,病例主要集中在3—14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学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学校聚集性发病为其主要特征。应进一步完善儿童麻疹一腮腺炎-风疹(mea—sles-mumps—rubella,MMR)联合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的防控力度,建议在入学、入托时查验接种证并对未免疫儿童进行补种,并做好暴发疫情的早期处置,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1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4/10万,各年度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发病率为556.97/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52∶1;职业以学生、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的55.42%、23.24%、12.12%。结论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腮高发场所,春末夏初和冬季呈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掌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洪泽县2004-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6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7/10万;<15岁儿童病例数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8.34%;学生和幼托儿童病例数为577例,占报告例数的88.50%;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10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5起,发病256例,占总病例数的39.26%。结论小学和幼托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针对15岁以下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呼和浩特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2012年的疫情资料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呼和浩特市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56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9.2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0.33/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6月份和12月份呈现发病双峰(分别占9.26%和19.80%),以学生(占68.25%)、幼托儿童(占16.78%)和散居儿童(占7.18%)为主,4~14岁占74.35%;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各旗县区流腮报告发病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力推广腮腺炎疫苗接种,是控制和科学防治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10--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0--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711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6.40/10万、28.10/10万、59.0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3.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和10-12月,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56%(1097/3711)和41.09%(1525/3711);男性发病2406例,女性发病13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4: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共发病2434例,占总病例数的65.59%;职业以学生最多,共2199例,占59.26%,其次为散居儿童(662例)和托幼儿童(557例),分别占17.84%和15.01%。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56起,报告病例558例,平均罹患率为1.42%,暴发疫情集中在4-7、9-12月,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黔东南州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做好免疫管理工作,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黔西南州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黔西南州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 331例,年均发病率为26.0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在春末夏初和冬季出现2个发病高峰.3~14岁为高发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89.04%.发病以学生(占63.54%)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17.77%)和幼托儿童(12.54%).结论 学生、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学校和幼托机构是防控的重点场所,应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减少发病数,降低发病率;加强晨检、因病缺勤追踪等卫生制度的落实,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天津市宝坻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宝坻区2006-2011年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宝坻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23例,年平均发病率24.39/10万.全年发病高峰为5~7月.学生占发病人数的82.64%,散居儿童占7.84%,幼托儿童占2.67%.发病年龄以5~ 19岁为主(85.44%),男性(681例)发病高于女性(442例);共报告4起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病401例,占总病例数的35.71%.结论 宝坻区腮腺炎的发病以学生为主,除了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外,还应对学龄前儿童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达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达州市疾病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2005—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达州市2005—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31/10万;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78/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63/10万,男女报告发病数性别比为1.78∶1,男性和女性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岁年龄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占87.68%;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分别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总数的62.94%、19.76%、11.01%;通川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90/10万,渠县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58/10万,各区、县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7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59.54%。结论该市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动态监控;做好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10.
2005—2007年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房山区累计报告腮腺炎735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5.4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5.93/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6、7月份呈现发病高峰(35.92%),以学生(58.10%)、幼托儿童(23.13%)和散居儿童(9.52%)为主,4~14岁占80.95%;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P〈0.01);病例高发的乡镇为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结论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流行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流行趋势,探索其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县2003—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病例560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1.96/10万;主要集中在每年4~7月份,占全年发病的59.29%;男女性别比为1.80:1,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占总发病的88.7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发病总数的91.96%。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是危害宜宾县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邢广杰 《职业与健康》2014,(17):2499-2501
目的了解开封市顺河区2010--2013年水痘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4年的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年共报告水痘病例62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69.90/10万;无暴发疫情。1、4.5、6、11、12月病例较多,占73.91%。城、乡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87.28%;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81.3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水痘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应引起关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遂宁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遂宁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9.39/10万;4~6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49.55%,发病季节高峰明显;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33/10万,女性为32.17/10万(P〈0.01);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5.96%、19.60%,人群高峰明显;4~1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73%,呈典型儿童和少年发病高峰。结论应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珠海市2005—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珠海市2005—2018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珠海市2005—2018 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 3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53.67/10万,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109.97/10万,2007年最低为18.04/10万;每个月均有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率最高为香洲区(59.23/10万);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58∶1,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83.64%),5~9岁组占比最高(44.43%);发病职业类型以学生为主(47.61%),其次为幼托儿童(25.49%);共报告暴发疫情31起,均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其中小学23起(74.19%)。 结论 珠海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通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提高含流腮成分疫苗接种率,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蒋新润  刘凤香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33-1133
目的了解平罗县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平罗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平罗县累计报告腮腺炎835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21.0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0.24/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月份呈现发病高峰(22.87%),以学生(77.00%)、散居儿童(10.66%)和幼托儿童(6.23%)为主,7~14岁占61.44%;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P〈0.01)。结论加强腮腺炎疫苗接种,降低儿童发病应作为今后腮腺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柳州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柳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65735例,重症409例,死亡23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05.54/10万、437.94/10万、456.81/10万和624.4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乇月;11个县(区)都有病例报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数较高,占95.68%;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67.79%和28.95%。实验室诊断病例366例,其中肠道病毒71(EV71)型阳性占71.86%,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型阳性占9.2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18.85%。结论柳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应强化多部门协作,加强社区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以减少手足口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清丰县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疫情动态,为预防控制“流腮”传播流行、消除“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清丰县2010。2012年“流腮”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清丰县疫情专报系统共报告“流腮”病例305例,平均发病率15.44/10万,其中各年份发病率分别为16.87/10万、13.13/10万、15.52/10万,分别占全县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10.06%、13.54%、11.14%。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多发。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92.46%。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及学生患者占90.81%。305例病例中有发热病例281例,腮腺肿大者298例,颌下腺肿大者3例。结论学龄儿童是实施免疫预防接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洪泽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洪泽县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6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占总数的86.96%;以学生为主,占50.31%,其次为幼托儿童,占31.06%。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4—6月和11—12月。结论加强幼托机构、学校的疫情监测、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汇编》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分析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全省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27779例,年均发病率为16.30/10万,其中2004—2006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26.04/10万)明显高于1997—2003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11.86/10万)(P〈0.05)。全年中5—7月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1.60%、13.04%和12.95%,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病率为34.34/10万,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发病率水平(7.99/10万)(P〈0.01)。83.91%的病例为〈15岁儿童,其中5岁以下病例22353例,占病例总数的17.49%。病例职业为学生的共63012例,占总数的49.31%,其次为幼托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0.91%和15.37%。结论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建议在局部地区对适龄儿童推广使用MMR三联疫苗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坊子区2005-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18例,年均发病率为8.43/10万,2007年发病率最低(0.41/10万),2012年起发病率明显上升(22.7/10万),2013年发病率达到最高(29.59/10万);每月均有发病,1月和4~7月为发病高峰期。患者男女比例为1.87∶1,发病主要集中在5~14岁(167例),占总病例数的76.61%。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3个群体中(94.50%)。结论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流行性腮腺炎2012年后发病率明显上升,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中小学校发病高峰期的检测与防治工作,防止出现暴发疫情,防控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