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国内健康教育在P I C 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资料,收集2000-2012年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2篇研究纳入Meta分析,共纳入186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943例,对照组917例。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PICC置管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四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PICC置管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的RR(95%CI)分别为0.26(0.18,0.37)、1.23(1.16,1.31)、1.20(1.15,1.25),置管时间的WMD(95%CI)为54.21(52.97,55.46)。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降低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P I C C置管知识掌握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许水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79-2581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操作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疼痛程度、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及疼痛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以及周围组织,减少静脉炎及避免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提高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有效的护理是PICC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指引对白血病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方法将使用护理指引置管前的6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应用护理指引干预后收治的68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应用护理指引实行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47%,对照组的发生率11.76%,实验组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指引能有效预防降低白血病化疗使用PICC并发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院内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15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院内护理)65例和对照组(家庭护理)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患者置管后接受院内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接受家庭护理,护理措施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PICC置管护理较家庭护理引发置管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治疗肿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00例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55例,发生率为15.7%;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45例,发生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瞻性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98例需留置PICC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规范选择血管;实验组留置PICC导管前全面评估患者血管状况、患病情况、并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实验组Ⅲ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经χ2检验,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充分评估血管状况、患病情况后行PICC置管,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13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50)和干预组( n =63)。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模式,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观察2组生命体征[患者入院时、置管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精神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患者干预前、置管第2、7天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评价患者置管后30 d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结果2组健康教育后,在置管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入院时升高,其中对照组置管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n.05),但干预组置管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置管第2、7天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置管第7天评分低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置管第2、7天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健康教育模式能够稳定患者置管前血压、心率,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置管后的生活质量,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还可以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延长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在本科住院胃癌化疗并接受PICC置管的72例患者,按实施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干预组38例,分别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分析导致PICC拔管的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导致PICC拔管的主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感染、静脉炎、导管漏液及导管脱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明显延长胃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汪云洁 《首都医药》2014,(24):168-168
目的降低PICC脱管发生率,减少患者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60例行PICC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PICC置管护理,包括穿刺、维护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PICC置管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有效降低脱管发生,相应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肘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在肘上PICC置管92例(观察组),对比传统肘部或肘下PICC盲穿96例(对照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率、置管后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颈内静脉异位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对生活的影响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解决了盲穿PICC的弊端,降低了颈内静脉异位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PICC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了PICC尖端位置的正确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生儿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结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PICC置管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新生儿进行置管护理,观察护理过程新生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PICC置管新生儿进行有效的置管护理,3例患儿发生静脉炎,2例患儿发生导管堵塞,1例患儿发生导管脱出,无死亡患儿。讨论新生儿PICC直观护理相较于成人来说更加严格,做好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乳腺癌患者28例,治疗方法均为术后化疗行PICC。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14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患者1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4%),观察组二次及以上置管成功率(0.0%)、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28.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化疗行PICC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气雾剂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将采用PICC置管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维护,试验组在常规维护的基础上,于距离穿刺点上方2cm沿静脉走形喷洒云南白药气雾剂,范围8cm×8cm。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两组均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94%和17.6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的显效率为14.29%,治愈率为85.71%。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可有效预防和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恶性肿瘤化疗而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的64例患者间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地塞米松冲管联合喜疗妥外涂,对照组:未做处理。结果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21.9%;实验组发生率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冲管联合喜疗妥外涂能有效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置管后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林梅 《首都医药》2013,(18):49-4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行PICC置管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患者健康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较明显,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谢黎  王莉  刘晓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14-2315
目的:通过比较孕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TPN)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CVC组,各60例,分别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维护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7%,CV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6.7%;PIC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93 d,平均(36.3±5.4)d,导管维护费用300~400元;CV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45 d,平均(11.7±3.2)d,导管维护费用500~600元;PICC组患者导管阻塞或脱落发生率为6.7%,而其他并发症(气胸、导管感染、局部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1.7%、1.7%,CVC组分别为3.3%、1.7%、3.3%、3.3%。PICC组在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维护费用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CVC组,但导管的阻塞和脱落情况则劣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降低并发症等优点,对减轻患者疼痛及早日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总计8%。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其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一般均可解除。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感染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收治的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145例骨感染患者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导管留置时间是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年龄大于65岁、患有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天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433-43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使用PICC的安全问题。方法对68例肺癌患者实施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及置管过程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在PICC置管及护理过程中,68例肺癌患者置管、拔管均顺利,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无并发症的发生,整个化疗过程只需"一针治疗",为肺癌患者减轻痛苦,提供了更有利的生命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