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峰  王玲 《中国校医》2012,26(9):655-656,65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364名某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健康教育后,再对同一群体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艾滋病总知识知晓率从86.08%提高到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的行为态度方面改善不明显,除与艾滋病感染者继续来往和保密(P<0.01)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仍有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持有恐惧和歧视的心理及少数学生不愿意向其他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希望以增加学校健康教育和与医务人员交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而获得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经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一定幅度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新人校大学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这一干预措施的教育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基线调查问卷》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调查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00名人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7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7.88%(P〈0.001).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贵州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构建大一新生精准防艾教育干预模式,提升大学生防艾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对贵州某高校2 406 名大一新生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表”进行自愿不记名问卷调查。 该高校大一新生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24%,高于女生的81.35%;城镇学生知晓率为86.06%,高于农村学生的77.41%;理科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25%,文科生为82.51%,体育与艺术学生知晓率最低,为80.69%。 加强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尤其是侧重加强女性、农村地区、体育与艺术类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15个省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所普通高等学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文科、理工科、医科、艺术与体育及其他专业的在读本科生7 851名,回收有效问卷7 661份。结果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国家明确规定的8条大众需要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简称"国八条")知晓率为77.2%,问卷整体知晓率相对较低,仅为57.1%。国八条和问卷整体满分率分别为32.2%和7.4%。不同专业大学生国八条和问卷整体的知晓率及满分率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医科专业学生国八条和问卷整体知晓率最高,其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艺术与体育专业学生知晓率均较低。问卷大部分具体条目正确率最低的学生专业为艺术与体育及其他专业,最高的为医科专业。结论目前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问卷部分条目的正确率仍较低,提示对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教育内容应力求全面、系统且重点突出,尤其是关于疫情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同时,针对艺术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的现状,应多关注此类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取同伴教育模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戎秀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27-1528,1531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预防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学校护理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169人,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有关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为更加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2006-2008年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调查。结果2006-2008年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61.90%,74.37%和78.12%;新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有上升趋势,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总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高;新生对HIV感染者正向态度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生得分都高于女生。结论高校应加强艾滋病基础知识、非传播途径和对HIV感染者态度的教育,注意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滨州职业学院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的发放情况和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处方内容自行设计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30名入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5.4%,处方实际发放率为67.6%.[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处方的信息量较少,应配合其他宣教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前后,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多媒体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进行讲解,再对学生讲解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大学生对其主要传播途径:性交、血液、母婴方面知晓率在讲解前后均高,为88.24%~94.3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艾滋病是否通过日常生活传播,蚊虫、苍蝇能否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的知晓率,在讲解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目前有无预防艾滋病疫苗及过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正确理解率,在讲解后由75.66%和64.53%提高到81.87%和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放并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让高校新生全面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大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每人1份,自学1个月后,对基线调查班级学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13%和89.42%(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各类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不平衡,但总体知晓率较高。干预后,知晓率明显提高,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平衡的状况明显改善,效果理想。结论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探索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入校新生发放自制艾滋病知识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实施半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其他设计问题干预前后知晓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01);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网络与广播,最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获取知识。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高校应抓好每年入校新生关,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纳入教学计划中。  相似文献   

11.
漯河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漯河卫校2000级学生中抽取210人为干预组,208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7 d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干预组对艾滋病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提高2.8%~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卫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潘峥  姚宁  秦冰  黄留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8):1148-1150
分析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不同教育方法的具体效果,为探索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西某大学3 000名少数民族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按照校区不同分布实施不同的艾滋病教育方法(传统教育组、同伴教育组、情境角色扮演教育组),统计分析3组学生干预前后的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情况.结果 干预前,传统教育组、同伴教育组、情境角色扮演组的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9,1.59,0.80,P值均>0.05);干预后3组学生的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同伴教育组、情境角色扮演组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以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均高于传统教育组(x2值分别为47.51,22.26,90.83,P值均<0.05),且情境角色扮演教育组基础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高于同伴教育组.结论 广西某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利用传统教育、同伴教育、情境角色扮演教育多种形式能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景角色扮演教育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肖青  李祖媛  蒋婷 《中国校医》2012,26(3):183+185-183,185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有效进行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研究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探讨切实可行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广西某师范大学大一新生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756名新生进行匿名自填方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8.79%,新生既往获得的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依次为报刊书籍、广播电视、课堂教育等。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希望在大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为专题讲座(83.27%)。其中板报、展板定期宣传(34.29%),学校网络和广播(30.90%),新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基本相似,但对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不同选择。结论在大学新生中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应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部分大学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现状,评估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4年11~12月,对黎明职业大学2004级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最有效和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结论对大学新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安全性行为教育和自我保护技能培训应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同伴教育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前后,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多媒体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进行讲解,再对学生讲解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大学生对其主要传播途径:性交、血液、母婴方面知晓率在讲解前后均高,为88.24%~94.3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艾滋病是否通过日常生活传播,蚊虫、苍蝇能否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的知晓率,在讲解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目前有无预防艾滋病疫苗及过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正确理解率,在讲解后由75.66%和64.53%提高到81.87%和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放并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让高校新生全面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曙光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57-2759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预防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沂市某学校医学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338人,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高职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以探讨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信阳市某高职院校两个不同专业(医学专业和教育专业)15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广大学生对艾滋病已经有了警觉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尚未意识到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在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上,医学生平均知晓率为87.28%,非医学生平均知晓率为77.56%,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高职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书籍,其次是电视广播和网络。结论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加强系统性、完整性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的发放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工作及在高校更好的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处方内容自行设计问卷,于2004年9~11月对山东省5所高校的1 094名入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基线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6.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74.9%,处方实际发放率为84.3%.结论 发放处方能有效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处方的发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督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探讨高校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大学300名大一学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上升,教育效果指数均大于1.0,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善,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以及多个性伴侣的接受程度,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并评价对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不同专业为整体,在干预前后抽取该校2015级医药营销、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商物流4个专业的400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5年青年学生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大部分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干预前,仅有40.0%的研究对象知晓目前我国艾滋病毒病感染者及患者可得到免费检测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干预后,研究对象该项题目的知晓率为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态度""是否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应该公开身份""是否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应离开工作单位或离校"和"是否愿意参加艾滋病宣传活动"这4项题目答案选择分布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希望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学校健康讲座、教师授课、报刊杂志、网络和相关宣传资料。结论本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高校应抓好新生关,把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并采用学校教育、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反复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