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洗手行为的行为教育干预,强化实习医生手卫生意识,从准职业期提高其洗手的依从性。方法以本科室2012年10月~2013年4月来自不同院校的60名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洗手行为进行行为教育干预,干预前后根据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并记录其洗手情况及实习医生手部细菌菌落数,并将结果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的手卫生执行率、洗手方法正确情况及手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行为教育干预能提高重症监护室实习医生的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差异,探讨做好手卫生的改进措施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手卫生监测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卫生洗手合格率低,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合格率高。从人员看,护士手卫生洗手比医生的做得更好,合格率高。手卫生监测检测到的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菌。结论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成效好,应予以推广。加强手卫生设施的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以增强意识,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CSSD的13名护理人员、4名护工进行监测,待护理人员与护工采用标准规范方法洗手后,用消毒毛巾擦干,使用消毒棉签对其手部进行样本采集,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结果 按照规范方法洗手的护理人员手部监测合格率为100.0%,未按照规范方法随意洗手的护理人员手部监测合格率为32.47%;经统计学检验,二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 根据供应室工作的特点,分析其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包名银  汪平  周华文  何旻  曹玮 《医学信息》2018,(24):107-108,114
目的 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不同临床科室中不同类型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观察法,由院感专职人员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最后录入Excel表中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共观察到手卫生指征总数10803次,执行4381次,依从性率为40.55%,执行正确3667次,正确率为83.70%;其中不同类型的医务人员中,手卫生依从性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护士(43.14%)和实习医生(38.24%);正确率最高为护士(84.60%),最低为实习护士(82.84%);在5个手卫生指征中,依从性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47.17%)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31.39%);正确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85.22%)和接触患者后(82.90%)。结论 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率和正确率高于其他医务人员,洗手指征中接触血液/体液后的依从性率和正确率均高于其他洗手指征。应注重各个手卫生指征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带教老师手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宣传,发挥护士在手卫生方面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DCA在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得应用效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培训,检查考核,对手术室内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PDCA管理后,手术室医务人员洗手率,合格率和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均有提高(P<0.01).结论 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对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幼儿手卫生依从性及托幼机构对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力,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方法 项目组成员深入到托幼机构,针对幼儿手卫生行为过程中的普遍存在问题,及教室和睡房空气、物表消毒中存在的问题,采用Orlando互动程序进行干预,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Orlando互动程序后,幼儿的手卫生合格率提高27.87%,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提高11.74%,物表消毒合格率提高11.9%,实验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0.26%,对照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2.89%.结论 Orlando互动程序能有效促进幼儿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提高托幼机构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能力,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升血液科患者口腔黏膜的完整性,降低口腔溃疡发病率。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口腔溃疡发病率从管理前的89.29.%下降至管理后的20%,护理满意度从92.5%上升至99.7%,提升了服务品质。结论QCC活动激发了护士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手带菌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不同情况下医务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并研究相应对策。方法 随机抽查本院168名工作中的临床医护人员,调查洗手前后手部带菌状况,并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洗手前手细菌总数平均41.064cfu/cm^2,洗手后手合格率84.8%。医生手细菌总数洗手前后均较护士多。“无菌操作”组手卫生状况较好。手部检出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医务人员手耐药菌携带率高。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手部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加强手部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手部卫生的认识,完善手卫生措施,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有效改善手卫生状况,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主要探讨医院手卫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策略的成效分析。方法根据临床的需求对医院洗手设备以及配备的手消毒剂,再安装相对应的洗手设施,观察在洗手液与消毒液相结合的情况下,再结合监督考核反馈机制,医院手卫生质量管理的效果是否有效提升。结果于2010年~2013年,临床吸收设备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医院干手设备也慢慢的合理化;在洗手液与消毒液的使用上,每床每日20ml左右的科室,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5个增加到2013年第四季度的20个,同一个时期消耗消毒液和洗手液的量为每床每日15ml左右的科室,由以前的15个增加到现今的45个;我院手卫合格率在2011年~2012年,上升了5%;医院的感染力下降了1%。结论医院实施手卫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策略,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还能够有效的较低医院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77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手卫生现状,并且针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院提高医护人员认识;加强病房管理和患者手卫生的监管模式;提高患者手卫生的依从性。认为住院精神病患者患者手卫生现状不理想,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手卫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住院患者的手卫生现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率由50%增至94.6%,移动护士工作站相关的不良事件由3例降至1例。提高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QCC手法的充分利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等方面有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而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性,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华 《医学信息》2009,22(12):2909-2910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护士手卫生的对策.方法将消化内科、普外科护士各分两组,分别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共30人,连续三天对两组护士手采样监测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操作前后认真清洗、消毒双手的护士采样合格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认真进行手卫生是防治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丽丽  张建男 《医学信息》2019,(3):182-184,188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患者脾切除术后常见危急值管理规范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6月本科室进行QCC活动,成立QCC组织,确立以“提高PH患者脾切术后PLT、D-二聚体等危急值管理规范率”为主题,对活动前危急值管理规范率不高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QCC活动后,危急值管理规范率为93.75%,满意度为95.83%,优于QCC活动前的危急值管理规范率(63.04%)及满意度(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改善了PH患者脾切除术后危急值管理规范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方法,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方法成立QCC小组,采用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住院患者6个月内跌倒发生次数由实施QCC前7例下降到1例。结论通过QCC的实施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守护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凝聚力,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防范减少了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意愿、知识、技巧的管理理念在临床上纠正护士不良习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了要改变一种习惯需要意愿、知识、技巧相互交结的理论;通过建立心理沟通、知识技巧指导小组对护士进行辅导;同时护理人员做到"日所悟、周所记、月所改".运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每月底对这项活动进行总结后纳入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结果 实施、意愿、知识技巧管理半年来,护理人员明确了不良习惯在工作中的危害性,变被动纠错为主动改正,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论 在临床上加强了对护理人员不良习惯纠正的力度,从而达到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了护理差错,培养了优秀护士.  相似文献   

17.
正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最初是美国制造业为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持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管理活动。1962年由日本引进医院管理,逐步得到业内肯定,后由台湾引进大陆~([1-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于2014年引进QCC管理,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并进行QCC活动,目的是逐步提高病理技术和诊断质量。尤其在减少病理切片重切率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手卫生的落实对ICU院内感染控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与ICU院内感染关系.方法 A组2010年7~9月入住ICU三天以上病人,工作人员为病人操作,按照习惯进行洗手、擦手和手消毒,没有进行手卫生监督落实,科室没有配备擦手纸;B组2010年9~12月入住ICU三天以上病人,工作人员为病人操作,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洗手和手消毒,并监督落实,科室备好擦手纸和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组病人进行院内感染发生例次、发生菌种和住院时间进行研究.结果 医院工作人员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能有效控制病人ICU院内感染发生(P<0.05),发生菌种数有减少(P<0.05),病人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能减少ICU院内感染发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并能为病人节约医疗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预防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基础护理和气道管理,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等,最大限度的减少感染率.结果 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ICU中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结论 重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感染的护理,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适合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随机选择46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教育方法.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依从性、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依从性、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提高了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依从性,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