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26例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26例患者一共发现病灶37个,恶性肿瘤8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表现Ⅲ型流出型6例,Ⅱ型平台型2例,良性病变表现Ⅰ型即流入型曲线10例,Ⅱ型平台型曲线8例.8例恶性肿瘤显示:5例中呈现显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边缘呈分叶、毛刺征象;另外3例(37.5%)诊断显示病灶中心不强化、周边强化特征,而周围卫星灶结节状显著均匀强化.18例良性病灶中度强化,边界清晰,边缘光整.结论 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诊断乳腺疾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17,(14)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患者85例,分析患者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诊断结果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及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磁共振征象。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结果提示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疾病40例,准确性为75.29%、特异性为68.97%、敏感性为88.89%;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癌在同侧腋窝淋巴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周边血管有无增粗迂曲、皮下脂肪间隙是否模糊及病灶初期是否增强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行乳腺MRI检查。均先平扫获取反转法脂肪抑制T2WI图像,然后用FLASH3D序列获得动态增强图像及减影图像。对强化病灶的减影图像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减影图像及MIP处理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减影图像对89.4%(34/38)的病灶的范围和形态学特征的显示较平扫及增强图像更清晰、直观。对恶性病灶的显示为100%(14/14),病灶旁的异常血管显示良好。结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疾病的MRI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定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女性正常志愿者(对照组),60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病变18例,恶性肿瘤4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MRI常规平扫、弥散加权成像(b值分别为500、1000 s/mm2)及动态增强扫描,比较正常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ADC值,同时分析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1)全部病变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DWI显示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 (46/46),良性病变符合率90% (18/20);DWI诊断敏感性达97%(64/66),对照组诊断特异性达100% (20/20).(2)b=500 s/mm2时,正常乳腺及良、恶性乳腺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43,P=0.00);b=1000 s/mm2时,正常乳腺及良、恶性乳腺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46,P=0.00).不同b值下,良性病变ADC值均高于恶性(P<0.05),正常乳腺高于良、恶性病变(P<0.01).(3)良性、恶性病变患者DCE-MRI图像上所显示的病变部位形状、边缘、强化形式、早期峰值强化率和曲线类型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测定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治中应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1例确诊为乳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B超和钼靶进行诊断,观察3种不同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同时观察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技术在乳腺癌和良性...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潜力。运用正确的扫描方法,掌握乳腺各类疾病的MRI特点,充分认识乳腺MRI的优势,了解其发展前景,为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特别是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并为乳腺疾病的正确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女性乳腺患者进行MRI检查,先进行双侧乳腺常规MRI平扫,再进行双侧乳腺扩散加权平面回波(EPI)序列扫描,最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得到病灶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及ADC值,结合常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MRI诊断为恶性肿瘤19例,良性病变29例。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证实MRI诊断为恶性肿瘤的19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另外1例为良性肿瘤(旺炽性腺瘤);MRI诊断为良性病变的29例患者,手术或病理活检均证实为良性病变。MRI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9%(47/48),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准确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P=0.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病变的MRI检查结果,对比良恶性病变的MRI特点。结果 112例患者中,良性病变者68例为离心性强化,恶性病变者44例为向心性强化,且良恶性病变的MRI增强对比及时间强度曲线分型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MRI影像学检查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MR)在乳腺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良性乳腺疾病、144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动态增强乳腺MR影像及病理结果,比较动态增强MR、B超、钼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结果动态增强MR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B超、钼靶高,特异性较B超高(均P<0.01),而与钼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的形态学征象主要包括病灶早期增强、周围血管增粗迂曲、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明显增强等。动态增强MR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61.19%(41/67),特异性为61.04%(47/77)、准确性为61.11%(88/144)。结论动态增强MR对乳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病灶形态显示效果较好,能观察腋窝及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上价值较高。术前应用动态增强MR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术前进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成像技术,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病人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点、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早期强化率和强化峰值指标。结果:30例病人,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7例,良恶性肿瘤在平扫中信号强度差异不明显。良性肿瘤多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恶性肿瘤多边缘不光滑或伴有毛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动态增强曲线中,良性肿瘤以流入型居多,恶性肿瘤以流出型居多,平台型二者均可见到。结论:应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合病灶形态学特点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于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40例患者中,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Ⅰ型0例,Ⅱ型2例,Ⅲ型38例。早期强化阈值>90%有36例,≤90%有4例。结论: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影像诊断非常必要,其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价值,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分析MRI动态增强资料。结果:60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乳腺恶性肿瘤37例、乳腺良性病变23例;MRI动态增强诊断正确51例,敏感性86.84%,特异性81.82%。乳腺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Ⅲ型为主(70.27%),乳腺良性病变以Ⅰ型为主(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和峰值强化率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能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乳腺病变定性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多技术联合应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多项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T1WI、抑脂T2wI、动态增强(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使用后处理软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绘制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上述方法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39例患者中,共43个病灶,恶性30例,良性13例。常规MR成像、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分剐为73.3%(22/30),86.7%(26/30),特异性为61.5%(8/13),69.2%(9/13),准确率为69.8%(30/43),81.4%(35/43)。ADC值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分别93.3%(28/30),83.3%(25/30),特异性为76.9%(10/13),84.6%(11/13),准确性为88.4%(38/43)83.7%(36/43)。结论:乳腺磁共振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并且为临床制定治疗、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疾病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其影像检查既往主要采用钼靶摄影和B超检查。但是,对一些微小病灶或(和)表现不典型的病变,尤其是对一些致密型乳腺或乳腺特殊部位的病灶,多中心、多灶性病变,乳腺临近组织侵犯,乳腺癌术后放疗局部复发,乳房成形术后随访等,钼靶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乳腺超声检查可以鉴别囊性和实质性肿块,也能检查出致密型乳腺中的肿块,但对隐匿性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不能发现微小钙化及小的肿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27例,多发1例。位于腺体内27例,腺体外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5例,分叶状3例。病灶最大径1.2~5.8 cm,平均2.4 cm。平扫时病灶T1呈等或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3例。T2均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6例。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9例,不均匀16例,环形强化2例,1例未做增强扫描。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乳腺疾病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其影像学检查诊断既往主要采用钼靶X线摄影和B超检查。自70年代开始,虽然钼靶X线摄影一直是诊断乳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其敏感度仅为69%~90%20对于一些微小病灶,尤其是对于致密型乳腺,多中心、多灶性病变,乳腺邻近组织侵犯、乳癌术后放疔、乳房假体破裂等,钼靶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乳腺超声检查对隐匿性乳癌检测的敏感性较低,不能发现微小钙化。随着MRI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在乳腺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MRI新的成像技术的开发,新程序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炎症活动度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24例A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4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AS患者行双侧骶髂关节DCE-MRI检查,运用动态增强专用血流动力学软件测量双侧骶髂关节滑膜病变区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滑膜炎症不同活动度组间Ktrans值的差异。结果 24例AS骶髂关节滑膜病变Ktrans值为(1.32±0.08)mL/min,8例滑膜炎症为重度,16例滑膜炎症为轻度。滑膜炎症重度组Ktrans值明显高于轻度组(t=4.07,P0.01)。结论 DCE-MRI的Ktrans值可用于反映AS患者骶髂关节的炎症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8.
MRI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腮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观察了39例病理证实腮腺肿瘤的MRI表现。结果发现良、恶性肿瘤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性,良性肿瘤多呈圆形、类圆形,可有清晰可见的包膜,肿瘤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恶性肿瘤多浸润性生长,侵犯邻近肌肉,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结论常见的腮腺良、恶性肿瘤在MRI表现上各有特点,对大多数病例用MRI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增强扫描有助于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与乳腺钼靶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乳腺癌患者75例,均行钼靶、MRI、病理学检查。对其不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数字钼靶诊断符合率最低,平扫MRI、增强MRI以及钼靶联合MRI诊断符合率依次升高,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刺或星芒征两种影像学检查显现差别不大(P〉0.05);钙化灶钼靶显示率明显高于MRI(P〈0.05);肿块或结节、胸大肌侵犯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MRI显示率均明显高于钼靶(P〈0.05)。结论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时,钼靶检查与MRI检查各有优缺点,两种检查联合应用虽然可以提高检出率,但费用也相对较高,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