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1年分别于枯水期(3—5月)、丰水期(8—10月)对全省6 819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监测。结果 13 638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微生物合格率为47.99%,末梢水为44.02%。不同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的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生物单项指标以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出厂水为49.85%,末梢水为46.27%。结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加强水源防护,完善水质净化工艺,普及健康教育,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2.
孙磊 《现代保健》2014,(20):61-64
目的: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饮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2年洛阳市9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抽检50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39.80%,500份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38.00%。不同水处理工艺、不同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枯水期水质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P〈0.01)。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提高农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1年湖南省93个县(区)2 006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 4 012份农村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40.28%,不同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枯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优于丰水期(P<0.001),菌落总数与浑浊度呈正相关。结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应完善水质净化工艺,加强水厂卫生管理,提高水源防护力度,同时在农村进一步普及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掌握青岛市农村居民饮水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010-2012年对全市涉农区市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等基础信息调查和水质采样检测。结果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达100%;2010-2012年农村饮用水平均合格率大约为43.44%。结论从2010-2013年水质结果分析,微生物指标是影响水质合格主要指标,原因是多数农村供水工程无相应的消毒设施,部分配备消毒设施的工程消毒不规范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扶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方式设立水质监测点,现场调查取水方式、水源类型及覆盖人口,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水样的采集、检测和评价。结果 2008—2013年扶绥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25.34%~37.72%,其中,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25.00%~47.50%,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23.81%~29.41%,不同供水类型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饮水卫生未明显改善。但水质感官与一般化学指标及毒理学指标合格率较高,达96.95%以上,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尤其以总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最低,6年的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23.81%~55.00%,且无论集中式还是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均低于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率(P﹤0.05)。结论总大肠菌群污染可能是扶绥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是保障饮水卫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郑浩  于洋  费娟  丁震 《现代预防医学》2016,(4):742-745,761
目的全面了解江苏省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为保障饮水水质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1-3月、7-9月对全省2 085座集中式供水水厂12 368份水样进行水质常规指标分析,并对全省集中式供水水厂基本情况及各地区疾控机构水质检测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全省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主要为地下水、水处理方式主要为未处理、消毒方式主要为不消毒、供水规模主要为小型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78.8%,城市(85.5%)高于农村(77.2%)(χ2=79.273,P<0.0001),水质主要不合格指标为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毒理学指标(氟化物)、一般化学指标(氯化物、浑浊度、硫酸盐、总硬度、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省级及地市级疾控机构基本满足水质全分析要求,县区级疾控机构基本满足水质常规分析要求。结论全省饮用水主要卫生问题为微生物、氟化物及有机物污染,水处理方式、水样类型、水期类型、水厂类型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不同污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本地区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2年潮州市农村供水卫生状况,为水质卫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潮州市2个涉农县为调查点,随机抽取90个集中式供水单位为监测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对色度、浑浊度等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并调查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分类饮用人口、水处理方式、供水能力等。结果调查点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共214个,供水覆盖人口占64.0%,水源水36.0%为溪水,江河水占33.2%,其中8.4%未采取任何水处理措施;分散式供水点382个,供水36.0%,基本以泉水为水源(54.7%),其中机器取水占59.4%。枯水期水质总合格率89.4%,丰水期90.0%。枯水期和丰水期地下水水质合格率(75.0%和76.5%)均低于地面水(均98.2%);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前3项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铁。结论潮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质合格率高于全省总合格率,但人群覆盖比例不高。水质不合格指标主要为微生物超标,是当前农村安全饮水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陕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状况,对改变现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现状和后期改水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全国爱卫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方案》要求对陕西省部分县(市区)覆盖人口为1 618 136人的1 099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调研,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枯水期、丰水期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占调查总数的73.70%,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占26.30%,工程检测合格率21.93%,饮用人口合格率23.08%;水质检测枯水期与丰水期、地面水与地下水、不同处理方式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厂水与末梢水样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低,其余16项指标水样合格率均大于90%。结论目前陕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不完善,饮水卫生缺乏工程性保障,水质检测合格率较低,以微生物超标为主,饮用不安全水人口较多,饮水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应针对现有工程进行适度保护,在后期工程建设中应适当增加卫生保护及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宾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2009年度分别随机设立27个、3个和47个水质监测点,现场调查取水方式、水源类型及覆盖人口,同时进行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 2007—200年宾阳县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分别为72.21%、70.89%和70.79%,高于广西2008年的平均水平(35.72%);宾阳县农村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的人口比例(82.87%)高于地表水(17.13%)。2007—2009年度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2.59%、51.00%和52.50%,高于广西2008年24.59%的平均合格率水平,其中,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0.00%、55.56%和53.70%,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7.50%、45.65%和51.52%。除2008年以外,2007年和2009年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水平均低于同年枯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质不同指标检测结果为:感官与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分别达到99.00%以上,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水平较低,尤其以总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水平最低,合格率水平在38.89%~56.67%之间,无论是集中式供水还是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均低于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率(P<0.01)。结论总大肠菌群污染可能是宾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掌握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广西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中桂林市10个县(区)的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在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月或8月)进行水样采集和检测,检测指标为水质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农村供水类型、取水方式和水源类型及其覆盖人口进行调查。结果桂林市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78.83%,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为27.81%。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水平低下,枯水期、丰水期水质综合合格率仅分别为23.80%和20.54%,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也仅分别为26.20%和21.90%。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27.18%和27.85%,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则分别为31.85%和33.64%;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低至15.70%和18.02%。结论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受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莫桂姮  陈莉  李勇  杨将  李梦映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10-2811
目的了解2011年梧州市农村卫生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为依据,选择市直管的30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市长洲区5处分散式供水为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水样,分散式供水采集农户家庭储水器(家中水龙头)水样1份进行监测。结果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共采集水样130份,水质总的合格率为55.38%,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53.85%(35/65)和56.92%(37/65);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为56.67%(68/120),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为40.00%(4/10)。不同类型水源的水质合格率以深井水最高,其次为浅井水,最低是地表水,合格率分别为94.44%、83.33%、55.86%。水质完全处理的合格率为42.86%,不完全处理或不处理的水质合格率为56.90%。水质不合格的项目有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其中总大肠菌群不合格57份,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56份,菌落总数不合格34份,浑浊度不合格40份,只有1份水样铁含量不合格。结论梧州市只有半数的农民的生活饮用水是安全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2010年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加强广东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省所有涉农县(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每个监测县(区)均选择不少于20个监测点。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l份。对色度、浑浊度等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并调查全省纳入监测范围的县(区)全部农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分类饮用人口、水处理方式、供水能力等。结果广东省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共有15606个,供水人口比例为63.98%(4187.89万/6545.91万),以泉水为水源水居多,占37.78%(5896/15606),其中52.31%(8164/15606)没有采取任何水处理措施;分散式供水点有l673639个,供水覆盖人口比例占36.02%(2358.02万/6545.91万),基本以浅井水为水源,占总数的80.13%(1341065/1673639),其中手压泵式占总数的51.24%(857528/1673639)。枯水期水样水质总合格率为50.00%(1895/3790);丰水期水样水质总合格率为63.73%(2694/4227)(P〈0.01)。其中集中式供水水质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53.33%(1784/3345)和66.61%(2529/3797),分散式供水水质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24.94%(111/445)和38.37%(165/430),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均低于集中式供水(均P〈0.01);枯水期以地面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4.28%(1262/2325)和43.2l%(633/1465),丰水期以地面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8.77%(1806/2626)和55.47%(888/1601),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地下水水质合格率均低于地面水(均P〈0.01);全省农村水质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前3项分别是:总大肠菌群、pH值、菌落总数,其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5.30%(2566/3930)、87.80%(3492/3977)、89.44%(3514/3929)和75.38%(3239/4297)、90.09%(3871/4297)、92.32%(3966/4296)。结论集中式供水比例低、水质合格率不高仍然是当前广东省农村安全饮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微生物超标是导致水质合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3年襄州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方法对2013年襄州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厂枯水期和丰水期共112份水样进行微生物指标4项、毒理指标11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8项共33项指标的检测和统计,对饮用水中主要污染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共检测水样112份(丰水期和枯水期各56份),合格率为49.11%,其中丰水期合格率为44.64%,枯水期合格率为53.57%;水样的主要污染指标为微生物污染,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基本合格,毒理指标均达标。结论襄州区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不够理想,主要来自于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百色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况,对农村介水传染病发生和流行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方法按水源类型、供水规模、水处理方式和覆盖人口等进行分层,按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百色市12县(区)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09座、分散式供水取水点80个进行水质卫生状况调查,分别在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8月)各采样监测1次。结果百色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占总人口的56.05%;水源类型以地表水为主,占74.94%;生活饮用水综合合格率低,为19.71%,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合格率为21.05%,在检测的19项指标中,合格率较低的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茵群,分别为29.37%、43.00%。结论百色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主要是受到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存在介水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供水水质状况,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全国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系统”导出本区2019年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其中供水信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2019年本区市政供水、城市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分别为96.85%、65.33%、89.95%和63.18%;各项水质指标项次总体合格率分别达到99.90%、96.98%、99.67%和97.54%;微生物指标类别合格率则分别为99.52%、85.14%、98.37%和83.98%。市政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则高于末梢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5,P<0.05)。不同水源类型比较,在农村显示出以地下水为水源供水水质合格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1,P<0.05);城市供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市政供水各季度水质总的合格率以第4季度最高(97.95%),其余依次为第1季度、第2季度,以第3季度最低(95.91%);农村集中式供水丰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枯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191,P<0.05)。结论本区城市市政供水水质总体情况较好,二次供水水质达标率低于市政供水;城市自建设施供水、农村集中式供水达标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主要原因。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管单位要加强供水卫生管理,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坑斌  孙继东  赵艳华 《职业与健康》2014,(11):1539-1540
目的为近一步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状况,保证农村饮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方法分层随机抽取60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检测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件,全年共检测水样240件。结果 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供水240件,水样合格率为83.8%;枯、丰水期水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1);微生物学指标中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不同采样时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P〈0.01;χ2=7.92,P〈0.0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以及毒理学指标全部合格。结论 2012年怀柔区农村饮水集中式供水水质总体状况较好,超标项目依旧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指标,今后应加大对微生物指标的监测力度以及消毒设备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水质卫生状况,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崂山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12年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8月)对崂山区20个集中式供水点分别进行水样采集和检测。结果共采集水样200份,合格128份,总合格率为64.00%;共检测19项指标,不合格指标8项,以细菌学指标为主。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完全处理和未完全处理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崂山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农民饮水卫生条件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河北省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分别于2012年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采集某市9县(市)1060份水样,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水样合格率为65.8%,单项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为72.3%;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2.9%;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2.2%。枯水期与丰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25,P〈0.01);深井水源与浅井及其他类型供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P〈0.01);不同的地域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9.547,P〈0.01)。[结论]该市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受供水时期、水源类型、地域等多因素影响。农村饮水微生物污染现状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进深井水源选址,加强丰水期净化消毒处理,以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