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小切口导针埋线的额颞部除皱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避免传统面部除皱术所产生的头皮瘢痕,脱发,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等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额颞部皮肤皱纹的求术者采用发际内微小切口入路,额颞部皮下潜行分离,将松垂的皮肤及筋膜上移,提紧,舒展皱纹,切除或切断形成皱纹的肌肉。其中单纯导针埋线颞部提紧除皱术11例,经微小切口入路颞部提紧除皱术25例。额颞部提紧除皱术32例。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头皮瘢痕不明显,无脱发等并发症。结论:导针埋线法额颞部除皱术,操作简单,可在门诊进行;创伤较轻,恢复较快,切口微小,瘢痕轻微。  相似文献   

2.
额颞部小切口联合锯齿线悬吊除皱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小切口除皱术的效果,解决小切口除皱术后皮肤回缩再次下垂的不足。方法:基于传统的小切口除皱术,联合锯齿线悬吊术:先根据额颞部的皱纹情况进行小切口除皱手术,完成后再根据术前额部皱纹情况,进行锯齿线悬吊提紧额颞部皮肤术。结果:自2003年至2007年初,共施术59例,手术效果显著,额颞部皱纹去除明显,就医者满意度高。结论: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联合锯齿线悬吊的术后效果优于单纯的小切口除皱术和单纯的额颞部锯齿线悬吊术。  相似文献   

3.
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是在内窥镜除皱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新型额颞部除皱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体会此方法实用性较强.自1997年以来为34例患者行改良法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取得了良好术后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是在内窥镜除皱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新型额颞部除皱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我们体会此方法实用性较强。自 1997年以来为 34例患者行改良法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 ,取得了良好术后效果 ,现将临床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4例患者 ,男性 2例、女性 32例 ,年龄为 2 7~ 5 2岁。 31例患者为第 1次行额颞部除皱术 ,3例患者为第 2次行额颞部除皱术 ,其中 4例患者同时行面中部除皱术。2 手术方法 首先行术前常规准备 ,并留取照片。然后设计手术切口(图 1) ,额部正中发际内矢状切口长 1.5~ 2 .0cm ,在颞部发际内 …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额颞部冠状切口SMAS下除皱术的疗效。方法:应用额颞部冠状切口SMAS下除皱术治疗上面部皮肤衰老12例。结果:12例患者经术后6个月~4年随访,切口疤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额颞部冠状切口SMAS下除皱术是治疗上面部皮肤衰老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额颞部除皱术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对轻、中度皮肤松驰患者选用改进的额颞部除皱术治疗的美容效果。方法:在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的基础上,将颞部切口延长至耳屏前,于颞部、颧部皮下充分分离,将眶部眼轮匝肌外缘向外上提升缝合固定于颞深筋膜层,同时将颧弓处颞浅筋膜也向外上方提升缝合固定于颞深筋膜层。结果:自2000年以来,采用此法治疗12例,术后随访1个月-2年,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此手术方法既消除了额纹、鱼尾纹,又减轻了鼻唇沟的深度,是一种疗效较好的除皱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额颞部微切口除皱术的临床效果及操作要点。方法 利用专用器械经微切口分别于帽状腱膜下层分离额顶部 ,SMAS筋膜浅层分离颞部 ;术中可酌情切断部分额肌、皱眉肌或降眉肌 ,祛除少量皮肤 ,折叠缝合颞部SMAS筋膜。术后用特殊的弹性绷带加压、牵拉固定。结果 本组 48例 ,其中 37例除皱效果明显 ,8例较术前改善 ,无效 3例。本组并发症有头皮局部血肿 2例 ,额部头皮点状坏死 1例。结论 额颞部微切口除皱术疗效肯定 ,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适合轻、中度额颞部皱纹者 ;术后确切的加压、牵拉固定是保证除皱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额颞部微切口除皱术的临床效果及操作要点。方法 利用专用器械经微切口分别于帽状腱膜下层分离额顶部,SMAS筋膜浅层分离颞部;术中可酌情切断部分额肌、皱眉肌或降眉肌,祛除少量皮肤,折叠缝合颞部SMAS筋膜。术后用特殊的弹性绷带加压、牵拉固定。结果 本组48例,其中37例除皱效果明显,8例较术前改善,无效3例。本组并发症有头皮局部血肿2例,额部头皮点状坏死1例。结论 额颞部微切口除皱术疗效肯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轻、中度额颞部皱纹者;术后确切的加压、牵拉固定是保证除皱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额、颞部冠状切口除皱术,因切口长、损伤大、恢复慢、术后毛发脱落、瘢痕明显等缺点,已不适应当前微创手术的要求.我科自1998年起,行小切口额、颞部除皱术45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额颞部除皱术对眉眼形态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传统的额颞部小切口方法微创行内镜除皱术,并观察内镜除皱对眉眼形态的改变和影响。结果60例术后眉眼间距较术前增大(5.0±1.2)mm,有效实现眉提升,改善下睑缘松弛下垂;内镜下额颞部除皱后眼周围皮肤紧致,长久去除外眼角鱼尾纹,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眉形进行调整。结论额颞部内镜除皱术可以矫正眉下垂及双侧眉毛不对称,改善眉眼形态,达到年轻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额颞部除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仅在额部出现皱纹或外眼角出现皱纹下垂等情况,单行额颞部除皱术或扩大额颞部除皱术即可。本组自1981年以来计23例,男6例,女,7例,年龄21~51岁。本术式根据国人审美观点,将带蒂额肌瓣和颞肌筋膜瓣翻转充填,使窄额凸额的“贫贱相”外形改善为“前庭饱满”的“富贵相”。于传统冠状直线切口两额角水平处附加“Z”成形切口,使张力分解,避免了此处宽瘢痕的形成。此外,文中对止血措施和额颞部除皱术的实用价值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在额颞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接受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术的36例患者,采用额颞部发际内小切口,在内窥镜下通过去除部分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肌、额肌等去除额颞部皱纹;在帽状腱膜下和颞深筋膜浅层剥离,颞部用丝线固定于颞深筋膜上。结果:与传统大切口除皱相比内窥镜下去除额颞部皱纹效果确切,提升效果好,术后会有额部麻木感,但一般在3~6个月后恢复,手术无明显瘢痕,无脱发,就医者满意率达100%。大切口除皱可见瘢痕、脱发等并发症。瘢痕相比P〈0.05、脱发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轻损伤程度,在按传统方法做了大量额颞部除皱手术的基础上,参考了内窥镜除皱手术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于1994年开展了盲视下小切口额颞部除皱术。为此,设计了专用的手术分离器和齿状切割刀。整个手术只需在额部正中及颞部发际内作3处不足1cm长的纵行切口,额部及顶部在帽状腱膜下进行分离,至两侧颞线改在颞部皮下颞浅筋膜浅面分离。用齿状切割刀切断部分额肌和帽状腱膜及皱眉肌、降眉肌,沿冠状缝切断部分帽状腱膜。舒平额颞部皮肤皱纹,将多余的头皮向上后推向头顶部,切实加压包扎。用此方法做额颞部除皱10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突出的优点是损伤少、瘢痕小、快速。作者详细总结了该方法的手术操作、体会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额颞部小切口多层次剥离除皱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一种矫正额颞部老化征象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额、颞部头皮发际内小切口、多层次(额部:骨膜下,额肌与皮肤间;颞部:颞浅筋膜眼轮匝肌与颞深筋膜间,颞浅筋膜眼轮匝肌与皮肤间)剥离,向上提紧额肌骨膜瓣和颞浅筋膜眼轮匝肌瓣,采用折叠缝合内固定(额部缝合固定于骨膜;颞部缝合固定于颞深筋膜表面)。不去除头皮,待其自然收缩恢复。结果 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于临床应用20例,既获得满意的额颞部年轻化效果,又避免了冠状切口的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多层次剥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额、颞部除皱术,既可单独应用于额部或颞部,也可额颞部同时进行手术。本方法具有时间短,损伤小,康复快,效果可靠等优点,同时避免冠状切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额颞部微切口除皱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额颞部微切口除皱的临床效果及操作要点。方法 利用专用器械经微切口分别于帽状腱膜下层分离额顶部,SMAS筋膜浅层分离颞部;术中可的情切断部分额肌、皱眉肌或降眉肌,祛除少量皮肤,折叠缝合颞部SMAS筋膜。术后用特殊的弹性绷带加压、牵拉固定。结果 本组48例,其中37例除皱效果明显,8例较术前改善,无效3例。本组并发症有头皮局部血肿2例,部头皮点状坏死1例。结论 额颞部微切口除皱术疗效肯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轻、中度额颞部皱纹者;术后确切的加压、牵拉固定是保证除皱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改良限制性切口额颞部除皱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提高额颞部除皱术的效果,延长有效时间,从理论与实际观察探讨额颞老年化改变形成的原因,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术式进行矫正。方法 肿胀麻醉下,通过颞部发地缘切口入路,在颞深筋膜浅面剥离,内达颞肌前缘及眶外缘,下达颧弓上缘,后达耳屏前线。额部切口入路在悼状腱膜下剥离,下达眶上缘外至颞线后至枕外隆突。口腔内上颊龈沟入路在骨及颧弓骨膜下剥离。上述各剥离区域相互贯通,最后将颞区皮瓣上提,并将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缝合固定。结果 本组共32例,术后眉外侧平均上提8mm,鼻唇沟变浅,获随访的7例为术后3-24个月,除皱效果满意。结论 本术式旨在通过广泛剥离解除了额颞部皮肤筋膜上提的羁绊,同时减少上面部降肌的作用,相对增强提肌的作用,再辅以筋膜及皮肤上提固定达到除皱的目的,效果确实、可靠、安全、持久。  相似文献   

17.
王磊  章庆国  黄金龙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24-425,i000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03年到2004年,施行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术28例。采用额部小切口,在帽状腱膜下和骨膜下平面剥离,用缝线和螺钉固定后推的头皮和额部皮肤。结果:28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且脱发、感觉减退和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少。结论: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术同传统面部除皱手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提高额颞部除皱术的效果 ,延长有效时间 ,从理论与实际观察探讨额颞部老年化改变形成的原因 ,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术式进行矫正。方法 肿胀麻醉下 ,通过颞部发际缘切口入路 ,在颞深筋膜浅面剥离 ,内达颞肌前缘及眶外缘 ,下达颧弓上缘 ,后达耳屏前线。额部切口入路在帽状腱膜下剥离 ,下达眶上缘外至颞线后至枕外隆突。口腔内上颊龈沟入路在颧骨及颧弓骨膜下剥离。上述各剥离区域相互贯通 ,最后将颞区皮瓣上提 ,并将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缝合固定。结果 本组共 32例 ,术后眉外侧平均上提 8mm ,鼻唇沟变浅 ,获随访的 7例为术后 3~2 4个月 ,除皱效果满意。结论 本术式旨在通过广泛剥离解除了额颞部皮肤筋膜上提的羁绊 ,同时减少上面部降肌的作用 ,相对增强提肌的作用 ,再辅以筋膜及皮肤上提固定达到除皱的目的 ,效果确实、可靠、安全、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额颞部除皱术的效果,延长有效时间,从理论与实际观察探讨额颞部老年化改变形成的原因,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术式进行矫正.方法肿胀麻醉下,通过颞部发际缘切口入路,在颞深筋膜浅面剥离,内达颞肌前缘及眶外缘,下达颧弓上缘,后达耳屏前线.额部切口入路在帽状腱膜下剥离,下达眶上缘外至颞线后至枕外隆突.口腔内上颊龈沟入路在颧骨及颧弓骨膜下剥离.上述各剥离区域相互贯通,最后将颞区皮瓣上提,并将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缝合固定.结果本组共32例,术后眉外侧平均上提8mm,鼻唇沟变浅,获随访的7例为术后3~24个月,除皱效果满意.结论本术式旨在通过广泛剥离解除了额颞部皮肤筋膜上提的羁绊,同时减少上面部降肌的作用,相对增强提肌的作用,再辅以筋膜及皮肤上提固定达到除皱的目的,效果确实、可靠、安全、持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传统小切口和提拉带辅助小切口额颞部除皱术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额颞部松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在内窥镜下植入医用软组织提拉带行小切口额颞部除皱术,对照组在内窥镜下行传统小切口额颞部除皱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眉眼间距提升程度、患者满意度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眉眼间距较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眉眼间距提升程度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较好的恢复眉毛位置,达到理想的提眉效果,同时改善上面部皱纹及"鱼尾纹"。但患者对提拉带辅助额颞部除皱术满意度和接受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