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急惊风     
急惊风为儿科临床习见的一种疾患,一般来讲一至四岁的小儿患此病者最多,七岁以上则逐渐减少;年龄越小患病数越高,因为儿童血气未充,神气未实,生理机能发育未全,每易因受外界的风邪、惊怖等刺激,以及因本身的饮食积聚所影响而发生急惊风的症状。其症之发生变化很快,古人有云:“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吉凶反掌,变生瞬息。”为一种可惧之症状。我们在临症之时,必须详察病变,溯本求源,审慎施治。本文仅就急惊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问题简略叙述于后,以供同道临症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风温惊风汪某,男,8个月。1985年3月11日入院。患儿3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咳嗽,咯白痰,气喘,烦躁不乳,溲黄,经当地医院治疗不效。今日突发壮热,神昏,目上视,手足抽搐数次,急诊入院。体查:体温40℃,项强,双肺可闻散在湿罗  相似文献   

3.
急惊风又称惊厥,证情急暴.我们与小儿科、急诊室配合,采用针刺抢救伴高热的小儿急惊风7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妍炜 《光明中医》2012,27(12):2551-2552
作者针对西医治疗小儿急惊风的局限和弊端,提出了小儿急惊风病证的中医辨证疗法和调护方法,临床对46例患儿,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医急救措施,总显效率达到95.8%。临床实践表明:此法对急惊风的患儿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惊风系小儿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更为多见。我们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并进行恰当的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辨证护理根据病机的不同,小儿急惊风常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1.1风热外感型系最常见的外感高热惊厥,俗称感冒夹惊,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1.2暑热外感型多见于夏日冒暑之幼儿,难以耐受骤升之高热,热极而致惊风。1.3温邪内陷型常见于温热病极期邪陷心包。现代医学的中毒性脑病、脑炎、脑膜炎常可出现此证型。1.4湿热疫毒型多见于疫毒邪气从D而入,毒盛疫甚而致惊。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中毒性菌痢。1.…  相似文献   

6.
刘×、女、4岁,1984年7月30日上午来诊。因卒遭风雨,而致高热,神昏,抽搐不止、两眼上视,两手握拳,牙关紧闭,口渴面赤,咽赤,双侧扁桃体肿大,尿黄,便干、舌红,舌尖部红点密集,苔薄少津,脉浮数。测体温39.5℃,心率170次/分、双肺呼吸音略粗,白细胞17,000/mm~3,分叶75%。诊断:急惊风,外感风热型证属风邪化火,蒙扰心神、引动肝风,即用强刺激泻法针双侧涌泉穴半分钟,抽搐逐渐缓解,肛注自拟退热液Ⅰ号,50毫升保留灌肠,到60分钟时周身汗出,体温38.9℃,至90分钟时仍有汗,体温38.5℃又投自拟退热液Ⅱ号30毫升,180分钟时测体温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惊风是一种险症,发病突然,如不及时抢救常致生命危险。此症内因于痰热积滞,外因于感受时邪、暴受惊恐。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轴搐,两目直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迫促,肚腹胀满,便秘溲赤,舌尖舐唇,甚至唇青而颤动,口吐白沫,脉多浮数,指纹青紫相兼。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凡高热啼哭无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惊风是一种险症,发病突然,如不及时抢救常致生命危险。此证内因于痰热积滞,外因于感受时邪、暴受惊恐。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抽搐,两目直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迫促,肚腹胀满,便秘溲赤,舌尖舐唇,甚至唇青而颤动,口吐白沫,脉多浮数,指纹青紫相兼。笔者的临床经验发明凡患儿临床出现高热啼哭无泪,目光直呆,拇、食指做交叉形,四肢逆冷,或昏沉嗜睡等症时,多为惊风之先兆。急惊风发作时可采用掐指甲法,常可立即生效,止住抽搐。其具体方法是:施术者用手大拇指甲掐患儿中指甲根部,停留片刻,即可定惊、开窍。典型病例患儿马某,男,1岁3个月。…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惊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难危症之一,掌握其证治规律是探讨中医治疗急症的重要内容之一。张锡君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任重庆市第二中医院院长和四川省中医学会妇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在儿科方面有独到的经验,现将小儿急惊风证治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惊风俗称"抽风",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个证候,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甚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暂停、神志不清,发作时间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以1~5岁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7岁以上则逐渐减少,若起病急骤实象毕具者为急惊风 [1].现将该类患儿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临床治疗小儿急惊风近千例,常采取烧灯火治疗,待抽风控制,再用撮风散随证加味以资巩固,兼治标本,取得满意的疗效。烧灯火是用麝香做捻子蘸桐油点烧有关穴位。我烧的是《幼科铁镜》里的元宵脐风灯火,随惊厥程度深浅而加减。常取百会、囟会、印堂、素窌、人中、承浆、脐心、脐轮,危重者加少冲、大敦、少商、涌泉。在点烧上穴后,抽搐症状可立即停止,严重者一刻左右便能控制,一小时无效的危重者重复点烧,亦多能缓解。惊风症状控制后,即进行病因  相似文献   

12.
患者:邓姓,男,1岁5个月。住院号:4263。1964年5月3日10时入院。其母代诉:发热、抽搐已1天。昨晚外出玩耍,闻火车鸣笛而惊吓啼哭。夜9时许,突发高热,不渴。翌晨5时许,抽搐约3分钟,间歇片刻,又现躁动抽搐,唇青,目吊,气粗鼻煽,昏迷不省人事。经针刺后渐醒,但哭啼不安,呕吐奶汁伴有鲜血块。9时许,又现抽搐,症状同前。诊查:体温40.5℃,抽搐躁动,喘促鼻煽,昏睡露精,二目上吊,口唇青,喉间痰鸣,醒时则啼哭不休,流泪,目有眵,面红,纳呆,大便1日未解,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白,脉弦数,指纹青紫直透命关。白血球总数:30600,其中中性80%,淋巴18%。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2003年3月-2008年3月用针刺急救小儿急惊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玉玲是我院副主任医师,业医五十余载,学术造诣较深,擅长中医儿科。其审证往往独具见解,治疗遵古法而不泥,如用加减凉膈散治疗小儿急惊风百余例,收效颇佳,即是例证。现略加整理介绍如下。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对小儿急惊风的病因病机屡有描述,如万密斋氏曾概括有三因:一为外感邪热,二是湿热宿食停滞,三是惊恐之类。王老认为,惊恐客忤为小儿常见之病因,一般不易被成人察知,盖小儿肝常有余,“惊则气乱”,心神为之不安,肝风极易妄动;其次恣食甘肥乳食,“肠胃乃伤”,积滞生痰生热,为急惊之变的  相似文献   

15.
急惊风为儿科临床常见的急重病证,历来被列为儿科要证之一。《幼科释谜·惊风》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本病来势急,病情重,如不积极救治,可能危及生命,或形成瘫痪、痴呆、失语、癫痫等后遗症。江育仁教授认为:急惊风在临床上多以高热、昏迷、抽风为主症。病机可归纳为热、痰、风三者的演变与转化,所谓热极生  相似文献   

16.
吴燕 《江苏中医药》2014,46(3):17-18
小儿惊风为儿科常见病证,亦为儿科四大难症之一,惊风有急慢之别,对于急惊风的诊治,钱乙立"痰"、"热"为其病因病机,认为急惊风发作有先兆,立下法为治法,方用利惊圆。钱乙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17.
江育仁教授是自成一家的中医儿科一代大师,在中医儿科基本理论和脾系疾病、肺系疾病、传染病等多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时代要求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江氏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他从热、痰、风辨证论治小儿急惊风,提出疗惊首重解热、豁痰开窍宁心、虫蛇搜剔息风的三大法则,在急惊风急症、重症治疗中方药应用纯熟,经验丰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方药及配制:牛黄麝香各0.2克冰片朱砂各1.2克琥珀黄连各1.5克胆南星僵蚕甘草各1克天麻钩藤全蝎各1.2克蜈蚣一条。共为细未,灯心、薄荷、金银花煎汤冲服,每次0.3克。主证:此方不论惊风、痰热各种类型,凡见痉挛抽搐,牙关紧闭,或口出涎沫,或神昏、惊叫,角弓反张,只要灌进一帖,即奏效如神。  相似文献   

19.
总结鲁伯嗣治疗小儿急惊风平肝、清心、健脾、滋肾四法:急则治标,截风定搐,治之在肝;清热安神,定惊止抽,治之在心;豁痰除涎,祛邪止惊,治之在脾;滋补真阴,固本止抽,治之在肾。  相似文献   

20.
姚××,男,2岁。一周来哭闹烦躁不安,撮空咬手,夜不安睡,日不进食,口气秽臭。突然发热抽搐,角弓反张,不省人事,口唇发绀,牙关紧闭。经治数日稍有缓解,而转送上海。在沪治诸一个半月,诸症稍见好转,但双目失明。诊断:病毒性脑炎、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