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予肝动脉碘油栓塞并灌注抗癌药治疗,结果24例病人症状缓解率为83.3%,肝脏缩小率为70.8%,1年生存率为58.3%,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抗癌药物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肿的疗效,对58例经B超、CT、AFP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用碘油抗癌药物化疗栓塞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88%患者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坏死,1年生存率达67%。表明碘油抗癌药物乳化剂栓塞是治疗肝癌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并能减少全身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碘油抗癌药混合剂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碘油混合抗癌药物经导管肝动脉治疗48例肝癌。方法 将碘油和抗癌药物制成乳化液,缓慢地注入肝动脉内,乳化液选择地流入肿瘤血管内,然后再入少量碘油一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碘油较长时间存留在肿瘤内,便于观察病变的动态变化。栓塞治疗后病人症状得到缓解,AFP值下降,肿瘤缩小,延长患者寿命。结论 使用磺油抗癌药混合剂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肝癌栓塞化疗后的碘油沉积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吴礼明1刘阳河2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治疗(lipidd-tra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LP-TAE)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国内外已普遍开展,疗效...  相似文献   

5.
肝癌栓塞后碘油沉积形态与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态观察45例肝癌经1~3次肝动脉栓塞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并分析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栓塞1个月后碘油沉积量和CT形态与疗效有明显的相关性。2次栓塞后的碘油CT表现更能确切反映肿瘤内碘油沉积形态。密实型和环型疗效最好,重复栓塞可使肿癌进一步缩小;集簇型和缺损型疗效次之。2次栓塞非常主要,有望转为密实型提高疗效,但稀少型重复栓塞仍未显治疗效果。碘油沉积量越多疗效越好。碘油沉积量<30%者重复栓塞未见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6.
少血供肝癌碘油加热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碘油栓塞治疗少血供肝癌的疗效。方法将碘油加热后,使其密度稀释,经导管注入肝癌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少血供肝癌32例。结果栓塞治疗3周后,CT检查见碘油聚集良好,瘤体缩小。结论热碘油栓塞治疗少血供肝癌效果明显,术后副作用小,为少血供肝癌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肝癌动脉化疗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LP—TAE)是目前治疗肝癌有效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造成肿瘤缺血坏死和化学性坏死而消灭癌细胞。栓塞靶区可出现碘油沉积.并认为碘油潴留量的多少不等,则栓后肿瘤复发时间和范围也不同。1997年7月-2001年7月我们对70例肝癌患者行LP—TAE治疗.本文旨在分析碘油沉积对肝癌化疗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导管位置与碘油量的关系以及碘油用量对临床疗效、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采用肝固有动脉给药的病例86例及高度选择性栓塞治疗的肝癌250例,并比较二者的疗效、副作用与碘用量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肝癌大小3-15cm,86例为肝固有动脉给药治疗1-3次者,碘油用量5-10ml/次,肿瘤明显缩小20例(23%),2年生存5例(6%)。高度选择性栓塞治疗1-3次的250例,碘油用量15-40ml/次,肿瘤明显缩小163例(65%),2年生存78例(31%)。结论:肝癌超选择性栓塞的碘油用量与疗效成正比,副反应随碘油用量轻微增高;固有动脉栓塞疗效较差、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9.
韩国宏  郭宇良 《医学争鸣》1994,15(2):131-133
作用碘油抗癌药乳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46例的疗效,治疗后9~19月82%的症状得到改善,61%的肿瘤缩小,40例随访9~19月,1年生存率54%,中位生存期14.2月。栓后外周血药浓度测定表明阿霉素在肿瘤组织缓慢释放、持续作用。在9例栓塞后切除标本中,肿瘤40%~100%发生坏死,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有:①乳剂剂型;②栓塞剂的作用;③肝硬变和门静脉癌栓程度;④肿瘤的门静脉及侧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阐明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癌内选择性聚积、持续存留和逐渐消失的规律。方法:用血管造影和CT对照分析58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肿瘤内的初期聚积特点,用CT动态观察28例碘油在肝癌内的存留和消失时间,同时与12例栓后切除标本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碘油能选择性聚积于多血供的肝癌内,聚积量与肿瘤血供有关。少血供肝癌无或少有碘油聚积。碘油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的部位是肿瘤栓后坏死区,一般存留2~6月甚至更长,伴肿瘤明显缩小;碘油虽能选择性聚积但逐渐消失的部位是肿瘤栓后存活区,一般在1~2月消失,肿瘤缩小不明显或反增大。少量碘油在非癌肝实质一般2周消失。结论:碘油能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于栓后所致的肿瘤坏死区。CT随访可判断疗效和确定再次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常温下第一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操作简单,出血少,易于推广。本文就14例肝癌病人术中切口选择、肝脏的暴露以及较易损伤的血管(肝静脉、肝短静脉、下腔静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术中对肝脏进行“双合诊”是估计病肝是否能切除和预防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报道用色氨酸清除技术检测犬肝血流量。二室模型比一室模型更准确地反映色氨酸体内代谢过程,计算出的血浆清除率、摄取率、肝血流量都比一室模型准确,肝血流量测定与ICG清除技术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色氨酸无过敏反应,国产,价廉。本法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是一项较理想的检测肝血流量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针对我院50例接受TAE术治疗的病人,根据胆红素、转氯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白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肝癌TAE术对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对照组50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全部病人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肝功能指标高达治前水平的4—5倍,大部分肝功能在保肝治疗2w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AE组治疗后有5例2w后未恢复,其中3例肝功能持续恶化,直至肝衰竭死亡;而TAI组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肝衰。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而TAE组对肝功能的损害较TAI组严重,虽然大部分为暂时的,短时期能恢复,但要注意部分患者肝衰的存在,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8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作色氨酸耐量试验,结果显示16例原发性肝癌全部为明显肝功能损害:F45>7μmol/L(16/16),F/T<0.14(13/13),与肝硬化对照组相似;而肝血管瘤、肝囊肿及转移性肝癌中多为正常,少数有肝炎史者为轻度损害(7/25,3/14,2/3),无F/T>0.14者。这是因为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硬化的基础。提示本试验有助于肝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别是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B超引导下,切皮作肝穿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21例,疗效满意,无并发症,与手术引流疗法比较,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取得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超声(SUG)、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检查37、22、12、4例,36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及残腔引流术,其中31例行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4例经胆囊管置引流管胆总管减压,1例行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结果:SUG、CT、MRCP均能准确诊断包虫囊肿,对胆道扩张的诊断率分别为67.6%、77.3%、100.0%,ERCP对胆道扩张、胆总管内包虫内囊和(或)子囊碎片及包虫囊肿与胆管相交通的诊断率均为100.0%.术中胆瘘口缝合的19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未缝合的17例中8例出现胆瘘, 缝合者平均住院10.9 d, 未缝合者平均住院18 d (P<0.05).结论: MRCP检查对高度可疑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该病有确诊意义,而且可对该病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治疗.缝合胆瘘、胆道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方法,而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注射亚甲蓝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65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肝静脉及肝静脉主干的长度,并计算它们的变异系数,探讨了选择性肝静脉插管的解剖学因素,为肝内门体分流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体内主要由肝脏清除,以往用ICG的清除技术测定肝血流量,都需作肝静脉插管。本文报道了用ICG的清除技术非侵入性的检测犬的肝血流量的研究结果,提示采用药代动力学二室模型计算肝血流量的方法可不需作肝静脉插管,费时少,操作简便,结果较精确,因而方便临床实际应用,是一种较好的定量估价肝血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5 4例小肝癌的诊断与手术切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近 10a来收治经病理证实的 5 4例小肝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情况。其中无症状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B超、CT发现 2 9例 (5 3 7% ) ,AFP >2 0 μg/L占 46 2 %。 5 4例均行非规则性肝切除 ,其中肝局部切除 36例 ,肝段切除 8例 ,肝叶切除 6例 ,肝切除 +脾切除 +断流术 4例 ,肝叶切除 +门静脉取栓术 3例 ,术后复发再切除 5例。结果 :5 4例小肝癌术后 1、3、5a生存率分别为 98 1%、74 6 %、6 0 2 %。术后 2a复发率为 2 7 3%。结论 :AFP、B超是发现小肝癌的首选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1982~1987年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50例,其中手术切开引流27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23例。文中通过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侧重就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之优点谈了看法。认为此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费用低、手术创伤小、便于掌握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