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超声误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右心室梗死的认识和超声检出率.方法: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20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总结误诊和漏诊原因.结果:超声心动图20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漏诊l3例,误诊4例,仅检出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发现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较准确的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可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超声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 (VCG)和心电图 (ECG)对肺心病早期右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6例超声心动图 (U CG)确诊右心室肥厚的肺心病患者进行 VCG和 ECG的对比观察。结果 :VCG诊断右心室肥厚 6 8例 ,诊断符合率 89.4 7% ,ECG诊断右心室肥厚 32例 ,诊断符合率 4 2 .1 0 % ,VCG与 EC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VCG对肺心病早期右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优于 ECG。  相似文献   

3.
廖虹 《医学文选》2000,19(5):674-675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心病右心室肥厚 (RVH)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 [1 ,2 ,3 ] 。本文以超声心动图 (UCG)为标准 ,对比心电图 (ECG)和心向量图 (VCG)测定结果 ,探讨两种诊断方法对肺心病 RVH的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95年 8月至 1998年 12月住院的肺心病患者 12 6例 ,肺心病的诊断符合 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86例 ,女 40例 ,年龄 48~91岁 ,平均 (5 1.2 3± 8.37)岁。1.2 仪器和方法1.2 .1  ECG检查 采用日本福田 FCP- 2 2 0 1同步三导心电图机 ,常规记录 12导联 ECG,与 VCG检查…  相似文献   

4.
李倩  沈林  方妍  高晓峰  耿梅 《重庆医学》2018,(11):1534-1535
目的 研究心电向量图(VCG)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11月该院超声心动图确诊右心室肥厚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予VCG和心电图(ECG)检查,对两种检测方式下患者特征性改变情况、肺动脉压力状况、右心室肥厚与扩张诊断符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符合右室肥厚患者多表现为电轴右偏+900、肺型P波,其余则呈现为胸导联顺时针运行;ECG检查下共有31例患者肺动脉压增高,占51.7%,而VCG检查患者肺动脉压增高共有57例,占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G共检出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56例,检出率达到93.3%,ECG检出率为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G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着较高检出率,其早期诊断敏感性优于ECG.  相似文献   

5.
何德沛  严宇  吴洪坤  余扬  罗永金  李正恭  谢英  杜耘 《重庆医学》2011,40(27):2709-2710,2713,2700
目的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VBJV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戊二醛(GA)处理的VBJVC对6只犬(犬1、2、3、4、5和6)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并使用心导管测定术前、后及术后1~2年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结合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右心室造影,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犬1于术后24 h死亡,犬2、4、5存活14~18个月死亡,犬3、6健康存活2年多。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手术前、后及术后1~2年,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无明显变化。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压差仅1.0~2.4 mm Hg,右心室舒张压均正常。术后1~2年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造影检查,管道无狭窄,瓣膜活动自如,无明显增厚,关闭良好,无反流。结论经戊二醛处理的VBJVC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马会林  胡娟 《当代医学》2012,18(25):106-10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医院收治的60例有急性胸痛症状临床拟诊为AMI病例,其心电图(ECG)均异常,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UCG、ECG及CA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UCG和ECG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的AMI病例在异常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左室射血分数、室壁厚度、室壁运动幅度及左室舒张末内径方面与非AMI病例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并且可以及时检测到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的特征性形态和功能变化,其检测方法简便且准确,可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有力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拟诊为AMI的60例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测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其病情的符合率。结果: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经血清酶学检查被确诊患有AMI。其中有41例患者经ECG检查被诊断患有AMI,诊断的符合率为68.33%;有48例患者经UCG检查发现心室壁节段性收缩运动异常,被诊断患有AMI,诊断的符合率为80.0%。与进行ECG检查相比,本组患者在进行UCG检查后其病情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此病患者病情的临床诊断提供较多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要点,提高早期检出率,提供正确及时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急性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1例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19例右心室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6例右心室心肌梗死+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4例右心室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除常规性治疗外18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6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30例右胸导联V4RST段均抬高.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其治疗有其特殊性.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常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应常规复查18导联心电图,尽早发现右心室心肌梗死.右胸导联ST段升高是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治疗上应重视扩张血容量,慎用血管扩张剂,扩容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和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6例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治愈12例,14例因全心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结论单纯右室心肌梗死临床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如得不到及时正确诊治,预后往往不佳,对己诊断心梗患者发病既有低血压、休克或全心衰竭时应早期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测,积极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右室心梗的早期发现率。硝酸脂类影响心脏前负荷,诱发或加重低血压,右室心梗应避免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晓全  盂洁 《吉林医学》2006,27(11):1358-1358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心肌梗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对90例患者心电图(ECG)定位与超声心动图的定位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可以相互验证。ECG所示梗死部位与超声心动图出现运动前的室壁节段大致相同,符合率78.9%,其中后壁心肌梗死2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诊断高于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且可以弥补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溶栓前后血浆中N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观察治疗后患者复发肺栓塞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CTEPH)等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收治的符合溶栓条件的APE患者60例,对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患者溶栓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情况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29±9.21)个月。结果与溶栓前比较,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压有所上升,脉压差有增大,心率和呼吸有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O_2),氧分压(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_2)均出现了下降,肺泡动脉血压差上升。经药物溶栓治疗后患者SO_2、PO_2、PCO_2均出上升,肺泡动脉血压差缩小,D二聚体迅速升高而NT-proBNP明显降低(P0.001)。患者经药物溶栓治疗后三尖瓣收缩期位移明显改善(P0.001)。60例患者中,21例溶栓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大小正常,39例存在右心增大,溶栓治疗后右心缩小。溶栓过程更中无致死性大出血事件。患者出院后无复发及新发CTEPH的病例出现。结论阿替普酶对AP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Pulmonaryembolism (PE)remainsapotentiallylethaldisorderdespitemuchprogressmadeindiagnosisandtreatmentduringthepastseveraldecades Alimitednumberofstudieshavebeenconcernedwiththelong termprognosisofPEsincethediagnosticapproacheswithangiographyorscintigraphyandtherapeuticstrategieswiththrombolysiswereavailable 1,2  Furthermore ,theinformationfromthesestudieshaslargelybeenlimitedtoeithersmallseriesofpatientsorshortperiodsoffollow upobservations Prognosticfactorstodeterminethelong termoutcomere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5岁。双下肢DVT3例,左下肢DVT8例,右下肢DVIv7例,12/18例双下肢不对称,膝上15cm大腿周径差。均值4.3cm,4/18例无下肢水肿,2/18例患径小于对侧。全部病例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3/18核素肺灌注示多段肺栓塞,仅1例核素双下肢深静脉扫描示有血栓,男2例未见异常,与同期B超阳性率比有差异。本组病例中,有肿瘤、长期卧床史、术后卧床、制动史12例。18例确诊病人经抗凝、溶栓治疗,5例猝死,1例因其它并发症死亡,总死亡率38.9%死亡病人多系手术科室患者。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直接原因,长期卧床、尤其术后制动为DVT的直接诱因,术后DVT并肺栓塞猝死率高,双下肢彩超及时监测有助早期诊治,规范抗凝、溶栓治疗对减少死亡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前后高危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功能的变化,以此评价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高危肺栓塞患者35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14天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住院期间出血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治疗后第1、14天患者的右室左右径(RVD)、右室与左室左右径之比(RVD/LVD)、主肺动脉内径(PAD)、肺动脉收缩压(SPA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14天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第1、14天时有效率分别为85.7%、9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出血发生率为17.1%,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为20%,住院期间病死率8.6%。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高危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分析27例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症状、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以及抗凝、溶栓治疗的重要性。结果本组27例患者经溶栓、抗凝等治疗后,治愈23例(86%),死亡4例(14%)。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抗凝、溶栓,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曹莉  郑萍  阳维德  罗秀锋  邹莲英  李润英 《广西医学》2006,28(10):1515-1517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后各房室形态及左室功能的改变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2例采用国产封堵器行ASD、VSD、PDA封堵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分别对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二尖瓣口血流峰值流速以及各心室容积、左室功能变化进行检测,用定量的方法说明封堵术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及随访期右心室内径缩小,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降低,右心前负荷的降低,短期内右心-肺循环高动力状态逆转,在新的前负荷水平达到新平衡;左室前负荷、收缩功能改善。结论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根治了患者先天性的解剖畸形,纠正了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左右心室形态、血流动力学进行性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PTE)致顽固性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36例肺心病顽固性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合并PTE,其中25例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1例无血流动力学障碍,单纯应用抗凝治疗。结果36例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好转33例,3例死于呼吸衰竭及顽固性右心衰竭。结论肺心病合并肺血栓栓塞易致顽固性右心衰竭,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原发病及并发症掩盖,漏诊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静脉溶栓治疗仍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进行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仍然有部分STEMI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未能实现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目的 分析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并行静脉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131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IRA的再通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失败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再灌注治疗参数以及住院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例STEMI患者中溶栓再通组99例,溶栓失败组32例,溶栓失败率为24.4%。与溶栓再通组患者相比,溶栓失败组患者年轻、体质指数和体表面积大、溶栓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溶栓后血小板聚集率高(P<0.05)。溶栓失败组血栓抽吸比例、支架置入比例、溶栓后肌酸激酶(CK)峰值、溶栓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高于溶栓再通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溶栓再通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表面积及溶栓后APTT是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溶栓失败的STEMI患者具有年轻、体表面积大、溶栓后APTT短、心肌梗死面积大和心功能差等特点。年轻、体表面积大及溶栓后APTT短可能是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R Prakash  P Lindsay 《JAMA》1978,239(7):638-640
Right ventricular wall-thickness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at necropsy in 25 patients. Correlations were made and found to be good in all subjects (r = .82). The echocardiographic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 in separating nine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from 16 patients without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t necropsy. The diagnosis of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by ECG correlated poorly with necropsy and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Righ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 can be accurately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时间窗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过多模式MRI筛选后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为<4.5h、4.5~6h和6~12h3组,观察3组患者在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组时间窗患者在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与基线NIHSS评分有相关性,6~12h组病例在溶栓后血浆Fbg水平降低(P<0.05).结论 基线NIHSS评分高者行rt-PA溶栓治疗易发生出血转化,对于发病时间较长、并且基线Fbg水平偏低的患者,为减少溶栓后出血的风险,应慎重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