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下旬到7月底,宁海县城关镇大桥李村的外地民工聚居区,发生了一批主诉发热、乏力、腹痛、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经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一起甲型副伤寒局部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3年6—7月,我市某工业区所在地发生一起甲型副伤爆发疫情,为探讨其发病、暴发流行的因素,及时控制扑灭疫情,我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3日~3月2日,慈溪市观海卫镇发生1起甲型副伤寒爆发,共报告发病58人,罹患率3.08/万 ,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观海卫镇蒋家、五里2村,经采取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中旬,我县芦浦井头村出现一批持续发热为主的病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确定是一起由于使用被污染的集中式供水系统引起的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资料1基本情况芦浦井头王家村是背靠玉台山的一个自然村,本地人口约450人,外地人口约100人。村居无自来水供应,居民使用村居集中式供水系统,水源收集玉台山上的溪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接入居民家中供使用。2首发病例张××,女,37岁,重庆人,2005年1月26日到芦浦打工,2月14日发病,一直无外出就餐史,未吃海产品,无接触伤寒病人史。3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玉溪市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溪市1999-2010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玉溪市报告伤寒甲型副伤寒13 977例,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0.29/10万~99.87/10万之间,199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1年起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红塔区),且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强度流行;2008-2010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4~11月份;全市9县区均有病例报道,但以红塔区及澄江县发病较高,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占77.85%);发病年龄组以10 ~ 45岁为主(78.93%);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2008年后玉溪市伤寒甲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以青壮年农民和学生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对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副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每年仍有相当的发病数,小规模爆发流行时有发生。2004年玉山县某中学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流行,现将本次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3年4月3~19日,永康市象珠镇某砖瓦厂出现了一批主诉发热、头痛、头昏和全身不适的患者.共发病29例,经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分析,证实是一起因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的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伤寒副伤寒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1990~1999年累计发病486例,最高(1997年)发病率7.884/10万,年平均发病率4.39/10万,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探索本病的发病规律,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1999年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疫情资料来自温岭市卫生防疫站传染病年报和伤寒、副伤寒病例调查表。2 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17和18日,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接到该市某中学2例可疑伤寒和市第一医院1例伤寒疫情的报告后.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2~23日,在我县亚达公司,相继有121名员工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少数员工还伴有腹痛,腹泻.立即对该公司的发热员工采血、采便以及采集周围生活用水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水源引起的甲型副伤寒疫情爆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舟山市2004-2008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 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发病以春季和夏秋季为主,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工人、渔(船)民、家政及待业人员为主;集中在20~55岁年龄组。暴发疫情以水型为主,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舟山市伤寒疫情常年均有发生,但呈下降趋势。应加强疫情监测,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宜宾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病245例,其中筠连县发病166例,占67.75%;年平均发病率为1.24/10万,各年发病率在0.55/10万~2.41/10万之间,全年均可发病,性别没有明显差别;40岁以下年龄,占发病总数的84.90%;职业以学生、农民、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人员、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1.84%。结论宜宾市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发病主要集中在筠连县,职业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对策,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降低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分析2004-2009年滨州市滨城区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滨州市滨城区2004-2009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10 054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 299例;丙类传染病9种,3 755例。传染病年发病率在232.92/10万~315.75/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发病率为56.28/10万~114.15/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5.66%(2 876/6 299);呼吸道传染病年发病率为30.88/10万~95.42/10万,占36.70%(2 312/6 299);肠道传染病年发病率为14.77/10万~43.31/10万,占14.76%(930/6 299);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发病率0.98/10万~16.96/10万,占2.84%(179/6 299);新生儿破伤风年发病率为0/10万~0.18/10万,占0.03%(2/6 299)。发病数居前2位的是乙肝、肺结核。结论在巩固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乙型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加强对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监测等干预措施,同时要积极应对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以达到全面控制并逐渐降低传染病危害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副伤寒发病流行因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对不同暴发点、高发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发病流行因素。结果楚门镇山后浦村为典型的甲型副伤寒水型暴发村,使用疫点井水的OR=9.57(2.05—50.28);坎门海城社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原因是经水、经食物和经接触传播均存在,使用井水洗脸刷牙的OR=2.11(0.98~4.54);使用井水洗碗筷餐具史的OR=2.85(1.32—6.73);使用井水洗瓜果的OR=2.98(1.39~6.40);在外就餐OR值为2.74(1.44~6.75),病人接触史的OR=4.80(1.13~20.49)。城关南山村结果是在外就餐OR值为3.95(1.77~9.01),使用井水的OR值在2.23~2.42(1.04—5.09)之间,喝生水的OR值高达9.40(3.29~26.96),与病人密切接触OR值为4.09(1.63—10.15)。结论玉环县甲型副伤寒的流行是由饮水污染、饮食污染和密切接触等多种因素混合作用引起,饮水污染所致的餐饮业餐具食品的二次污染和密切接触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饮水污染直接引发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分析发病流行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全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强度、三间分布,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发病流行因素。结果2004年全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为61.56/10万,优势病原菌由伤寒杆菌转变成甲型副伤寒杆菌,发病点多面广又相对集中,表现为春季和夏秋季两个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20~49岁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2.18%;男女发病率分别为69.47/10万和53.16/10万;以民工、农民、学生、工人和家务待业发病为主,流行因素专题调查显示,饮水污染所致的餐饮业餐具食品的二次污染和密切接触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饮水污染直接引发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疫情,在外用餐和贝类食品的食用方式也是流行因素。结论饮用水消毒的落实,清洁卫生水供应量的增加,食品卫生管理的加强,改厕粪便污水无害化推进,是预防和控制甲型副伤寒流行和暴发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2008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4-2008年广州市流感监测系统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以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用季节解构、互相关等方法揭示广州市流感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0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夏季最高,季节指数为1.637;流行季节与非流行季节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2005、2007年以H3N2型为主要毒株;2006、2008年以H1N1型为主要毒株。暴发疫情的发生强度以小学最大(P〈0.05)。对暴发疫情序列分别与ILI%、病毒分离率两条序列进行互相关分析,当lag=-1、-2、-3时,病毒分离率与暴发疫情、ILI%与暴发疫情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4-2008年,广州市流感的流行季节为夏季(5~7月)。H3N2和H1N1交替为流感主要毒株,小学是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发地点。广州市流感监测系统可以客观地反映本市流感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族自治区14起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学校发生伤寒、副伤寒重大疫情的原因及其流行因素,为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调查处理报告.结果1996~2002年广西共发生14起学校内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其中甲型副伤寒11起,伤寒2起,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混合流行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3起,高级中学3起,初级中学8起;农村10起,城市4起.各学校学生罹患率1.9%~31.1%,平均10.3%,教职工平均1.6%,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行时间最短15 d,最长115 d;传播途径水型11起,食物型3起.每年5~6月和10~11月为流行高峰期.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状况恶劣,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疫情迟报、误诊和缺乏预警机制是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伤寒、副伤寒已成为广西各级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和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范之良 《职业与健康》2010,26(9):1018-1019
目的为掌握上海市祟明县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适合该地区特点的麻疹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崇明县2004—2008年麻疹疫情与监测资料,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崇明县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47例,平均发病率为1.498/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病例分布各乡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发病年龄以20岁以上成人及8月龄以上未及1岁儿童为主,分别占同类病例总数的57.45%及21.28%;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为最多,占总发病数的36.17%。结论需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及时进行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查明感染性腹泻病因、传播途径以及有关影响因素,完善有效控制该病流行的策略。方法 用样本估计总体发病水平推断流行强度;流行因素采用病例对照调查,并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原学检测使用免疫磁株法。结果 流行区内罹患人数达294636例,93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优势菌为志贺氏菌属,占检出病原菌总数的65.67%188/134),大肠杆菌为流行过程的次优势菌株,检出34株,占25.37%,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是重症病例重要病原。吃剩饭菜、无防蝇设备和饭前洗手3项因素对腹泻病发生和流行有意义。结论 通过卫生宣教、外环境灭蝇、灭蛆及合理治疗腹泻病人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