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利  刘侠  胡媛媛 《安徽医学》2010,31(7):835-83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长短,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07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按压不同时间计入相应组别,分析比较针眼按压最佳时间。结果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最佳时间4 min,可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适当的按压时间有助于避免皮下淤血和保护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原因与按压方法及时间,方法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头进入皮肤后,在皮下游离一段后再进入血管内,这就出现进皮肤与进血管内同时有两个穿刺点,拔针前护士必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及皮下组织,与静脉平行按压针眼3—5min.结果可防止皮下溢血,避免青紫.结论拔针虽为静脉穿刺最后一道程序,但也不应草率从事,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荣  王红  张笑婷  肖玲  刘丽秀 《吉林医学》2010,31(29):5173-517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合适有效的按压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53例患者,486次静脉输液拔针后,同一患者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和上举按压方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为4min,观察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按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举按压法优于拇指按压法,并能显著减少穿刺点的出血或皮下淤血。  相似文献   

6.
韦丽喜 《吉林医学》2014,(1):202-202
目的:观察门诊输液患者输液后的皮下淤血。方法:采取询问式方法对115例皮下淤血患者进行询问。结果:穿刺失败后,按压时间不足,急于穿刺32例,占27.8%;拔针后,按压部位、力度方法不对56例,占46.8%。结论:由于门诊输液患者过多,护理工作人员的忽略,不重视,而造成皮下淤血。建议在工作中加强易被忽略的拔针后按压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静脉,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增加临床工作的穿刺难度,影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病人拔针后皮下淤血形成,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按压方法进行了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制按压止血带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静脉穿刺数各为7 d。实验组采用穿刺部位输液贴加按压止血带按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按压方法按压,观察两组拔针后使用不同按压方法,穿刺部位发生出血及皮下淤血率、两组直接护理时间及护患满意度。结果两组按压方式穿刺处出血率、皮下淤血率、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皮下瘀血率的发生,其直接护理时间,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CU病房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拜阿司匹林、波立维)患者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拔针后所需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结束后分别按压10分钟、15分钟、20分钟,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B组与A 组、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静脉拔针后按压15min 或更久可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蔡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58-1659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皮下淤血率与按压针眼时间长短的关系,旨在寻求最佳按压时间且有效降低皮下淤血率,减轻采血者的痛苦。方法:将2 500例门诊健康体检采血者随机分为5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4min、5min、6min、10min,观察每组皮下淤血的例数并做记录。结果:5组不同按压时间的效果比较,皮下淤血率3min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min组、5min组、6min组、10min组4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针眼4~5min较为合适,不但能够有效防止皮下淤血,而且时间不太长,采血者很容易坚持。  相似文献   

11.
周华 《黑龙江医学》2013,37(1):48-49
目的探究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法。方法将3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采用改良式拔针按压法:先拔针,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排横向将针眼前后1~2 cm全部按压,按压时间3~5 min。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拔针按压法:先用棉签按压穿刺针眼,后拔针,按压时间同实验组。结果改良式拔针按压方法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拔针按压方法(P<0.05)。结论改良式拔针按压法效果确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需要按压的时间。方法:选择我科648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后分别按压3min、5min、10min,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拔针后按压5min已能有效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拔针前冰敷局部血管在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通过直接动静脉穿刺方式行血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透析结束拔针时分别采用传统拔针法和冰敷拔针法,观察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拔针疼痛感。结果观察组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发生率、拔针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敷局部血管后再拔针的方法缩短了按压止血时间、降低了皮下淤血发生率,减轻了拔针疼痛感。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整个穿刺过程的第一步,在静脉穿刺结束拔针时,如果忽视拔针技巧和按压技巧,会给患者造成皮下淤血,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护患纠纷,影响护患关系,应引起重视。1拔针后发生皮下淤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关小凤 《微创医学》2004,23(4):487-488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90%以上住院病人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技术的方法、准确按压穿刺部位,避免按压部位不准引起皮下淤血、并有效的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最佳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方法:对258例病人1408次静脉输液分别采用传统按压拔针方法和不按压拔针方法.时间2分钟,观察皮下出血或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不按压法明显优干传统按压法,时间大于2分钟为宜.结论:静脉输液拨针采用不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出血或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达到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无针头滴血,皮下淤血的发生.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回血及皮肤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增加患者疼痛及不适,影响再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需要按压的时间。方法:选择我科648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后分别按压3min,5min、10min,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拔针后按压5min已能有效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静脉穿刺拔针的按压方法,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工作,治疗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对不同的按压方法、部位、用物、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静脉注射拔针按压方法的应用,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使发生皮下出血、淤血等不良症状的可能性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20.
现在门诊输液大多数为坐着输液,输完液体后输液肢体处于下垂位置,拔针后针眼容易出血或形成皮下淤血.这是因为静脉穿刺后静脉管壁的完整性被破坏,压迫止血仍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方法,它是利用物理的方法压迫针眼,阻止血液流出,然后是血小板的聚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内源性的凝血过程被启动,正常人的血小板凝集时间为2-5min[1].坐位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所形成的血凝块尚不牢固,在静脉血液的冲击和骨胳肌的挤压下(输液后马上进行手臂活动者)血液容易重新从针眼流出形成皮下淤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