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3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致伤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术前确诊15例、术中发现8例;手术治愈21例、死亡2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易被合并伤掩盖,发生膈疝极易绞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总结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致伤原因、手术方式、误诊教训。认为胸腹部创伤要注意致伤原因、创伤部位等因素;胸部X线透视是可靠的检查方法;手术应仔细检查膈肌;创伤性膈疝应尽快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膈肌破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旭 《创伤外科杂志》2009,11(4):369-371
创伤性膈肌破裂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提高创伤性膈肌破裂诊断率的最好方法是提高临床医生面对严重胸腹部伤的警惕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创伤性膈肌破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不同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6.
总结 1 4例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认为熟悉膈肌破裂的临床特点 ,及时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方案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膈肌破裂必须手术治疗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8.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3年6月~2007年1月创伤中心收治的26例TDR病例资料.本组平均ISS为(20.5±9.2)分;左侧TDR 24例(92.3%);右侧TDR 2例(7.7%);21例伴有胸、腹腔脏器损伤,20例伴膈疝形成;23例术前有影像学检查(胸腹部X片、CT)结果.26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 TDR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左侧TDR发生率高于右侧(P<0.01);影像学检查对TDR诊断符合率为85.0%.TDR术前诊断率88.5%.26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严重胸腹伤患者,应重视TDR发生,早期诊断依据对本病的警惕,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适时掌握TDR的手术时机,正确选择处理顺序、手术入路和修补方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病人,男,25岁。乘车途中翻车被甩出车外,致头面、胸腹部外伤伴腹痛、胸痛、胸闷17 h,5 h前腹痛加重伴呼吸困难。伤后曾于当地医院行头面部清创伤口缝合。查体:体温36℃,脉搏81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右颞部肿胀,上唇见8.0 cm伤口,已缝合,下唇见2.0 cm,及1.5 cm伤口两处,上下唇肿胀淤血,左下肺叩诊实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左下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1次/min,律齐,腹平  相似文献   

10.
48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76年 6月~ 2 0 0 3年 2月收治的创伤性膈肌破裂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复杂 ,大多数缺乏特征性征象。 4 8例中术前明确诊断的仅 2 0例 ,确诊率 4 1.7%。全组死亡 2例 ,死亡率 4 .2 %。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多数为左侧 ,主要损伤机制是刃器伤和钝性伤。根据症状、体征 ,结合胸部X线、上消化道造影、CT、人工气腹等检查 ,能提高诊断率 ;膈肌破裂一经确诊 ,应手术治疗 ;根据胸、腹脏器损伤的情况 ,选用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笔者报告8例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旨在评价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延误诊断造成的后果。方法:本组4例于伤后5小时以内,1例于伤后6天内施行支气管修复手术。结果:本组8例中5例手术后痊愈。3例延误诊断3~6月,其中1例死亡,另2例合并肺部感染和脓胸未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减少肺和胸腔感染的机会,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和恢复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膈肌破裂32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膈肌破裂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2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发病原因、部位、合并伤及损伤严重度评分、诊断经过及手术方法等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胸腹部开放性损伤为本组病人的主要损伤(75·0%),早期诊断或延迟诊断对病情的转归影响显著。合并伤的伤情严重度是决定患者死亡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早期确诊相比,延迟诊断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增多,其发生率分别为5·3%与50·0%(P=0·072),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6±1·5)d与(22·7±2·5)d,(P<0.01)。结论避免延迟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6岁,被人用刀刺伤左侧胸部及左侧颈部,伤后胸痛、胸闷、气急而入院。当时测得血压9 kPa/0 kPa(1 kPa=7.5 mmHg),立即抗休克、输血、补液、给氧等对症处理。检查所见:左侧胸部第4~5肋间可见4.0 cm×6.2 cm刀口一处,深入胸腔,触觉、语颤两侧不相等,左侧胸部肋间处明显压痛,左肺叩诊呈上鼓下浊音,呼吸音极弱,右肺呼吸音清晰。X线示:左侧胸腔积液,肺压缩75%,左侧膈肌明显抬升,腹腔内容物上移。CT示:左侧胸腔积液,胃疝入左侧胸腔。依据X线及CT表现,临床诊断:(1)左侧膈神经损伤。(2)左侧血气胸。(3)膈疝。遂紧急于左侧胸腔置入闭式引…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右膈疝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伤性右膈疝的影像学诊断及价值.方法 对20例外伤性右膈疝患者行螺旋CT扫描、普通X线透视, 将前诊断结果与手术和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右膈明显上抬,膈面模糊20例;右膈肌异常运动14例.右膈肌活动度减弱例;肝脏外形欠光整17例,分叶征11例,脐凹征8例;右膈肌脚增厚14例;疝囊、疝环9例;8例纵隔明显向左移位,6例右下肺实18例(90%)术后治愈,2例(10%)死亡.结论 螺旋CT扫描结合普通X线透视,对外伤性右膈疝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评价影像学表现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主要X线表现: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或液气胸,肺不张,肺下垂征;CT检查可补充X线平片的不足,可显示气管支气管柱中断,气管移位或成角畸形。结论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3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CT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 (附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莉  唐庆放  沈涛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1):1169-1171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35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32例经手术证实.35例均做CT平扫,4例加做增强,平均年龄为42岁,男女比例为52.结果脾包膜下血肿19例,脾内血肿8例,脾撕裂伤6例,多发性脾撕裂伤2例.结论CT对脾脏破裂能做出明确诊断和分型,也可同时发现脾脏周围器官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支气管断裂是胸外伤严重并发症。并非罕见,但易误诊。本文中8例,仅4例获得早期诊断。4例延误时间分别为47、95、98和145天。其误诊原因:(1)放射科医生不熟习支气管断裂的X线典型征象。(2)不了解支气管断裂的断端距离,较近或不完全断裂时,不张肺尚可暂时复张的不典型表现。(3)忽略了陈旧性支气管断裂肺不张与胸膜腔积液压迫肺不张的区别,前者纵隔向患侧移位,后者向健侧移位。还须注意支气管断裂后迟发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描述CT“内脏依靠征“,评价该征在腹部钝性外伤后横膈破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膈疝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内脏依靠征“的诊断价值。结晶:依据“内脏依靠征“,CT明确诊断横膈破裂右侧3例,左侧6例,1例右侧破裂漏诊,总诊断准确率90%。结论:“内脏依靠征“很好地显示了横膈破裂的特征,有助于提高CT对腹部钝性外伤后横膈破裂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误诊的原因 ,以吸取教训。方法 对延误诊治的 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治愈且无并发症 ,1例腹壁疝形成者腹壁感染延期愈合 ,2例死于ARDS。结论 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降低小肠破裂病人死亡率的关键。延误诊治者 ,大多是早期体征不明显或只注意其它损伤 ,忽略了腹部体征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