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太一"又作"大一"、"天一",指天神和天极,被视为天帝的居处.古时最接近北极而且充当授时主星的是北斗;北斗的第一星天枢,是北斗拱极运动的枢纽,因而充当了当年的极星而被称为"北极枢".北斗授时所体现的帝王及主气之神的特征,与万物之神"太一"相吻合,所以成为太一的化身."招摇"本是北斗的第七星摇光,后成为北斗的代称.如此,"招摇"与"太一"借北斗而相连,构成两物一体的关系,以致在古代文献中常常相互表示.  相似文献   

2.
"太一"又作"大一"、"天一",指天神和天极,被视为天帝的居处.古时最接近北极而且充当授时主星的是北斗;北斗的第一星天枢,是北斗拱极运动的枢纽,因而充当了当年的极星而被称为"北极枢".北斗授时所体现的帝王及主气之神的特征,与万物之神"太一"相吻合,所以成为太一的化身."招摇"本是北斗的第七星摇光,后成为北斗的代称.如此,"招摇"与"太一"借北斗而相连,构成两物一体的关系,以致在古代文献中常常相互表示.  相似文献   

3.
“要极”考释许学东(医古文教研室250014)关键词要极;内经;考释《素问·移精变气论》:“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要极”,古来名家无注,究系何意,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内经》论述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针刺获效至关重要的“神”,论述可谓详尽全面。就是在今天的针灸实践中,注重医者与病人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有鉴于此,笔者就《内经》中心理因素与针刺获效的关系,略陈管见。五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神”即“神气”。《灵枢·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变化莫测的。即“阴阳不测谓之神”。它包括精神、意识、意念、心理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神”系统是以“神”为基础演变形成,指一种难以表述却可被感受的精神、思维和意识状态,包括“神之灵”“神之用”“神之别用”3个层次,分别对应“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智”“情欲好愿”。“神”系统具有外散、敛藏、浮游、内耗4种生理活动,病理状态以增多、减少、无根、不足为特点。4种活动形式异常为“神”活动异常的病机,活动形式之异常致“神”状态的异常而见其病,不同层次及内容的病理状态各有差异,进而产生癫、狂、呆等“神之灵”病证,郁证、惊、健忘、强迫、无慧等“神之用”病证,自卑、失志、卑惵等“神之别用”病证。  相似文献   

6.
《内经》论“神”与先秦诸子同出一源。神字的本义,指北斗的斗柄。从示、从申,“示”的上半截是篆文的“■”,即上字,指天上;下半截“■”三点,指天上的日月星,古人“仰则观象于天”,就是看的天上的日月星。“申”是十二地支之一,用以代表方位,十二地支作成园图,申方恰在  相似文献   

7.
“罢极之本”是对肝生理功能的概括,是“木日曲直”的反映.罢,松弛之义;极,拘急之义.“罢极之本”同“生之本”“气之本”“封藏之本”“仓廪之本”一样,是对肝相反相成的整体生理功能的概括,即通过肝的调节作用,人体各脏腑组织在气血运行、功能调节等方面,都维持着弛张有度、无太过也无不及的状态,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殷商甲骨文中,没有出现“神”字,表示人死亡之后存在的文字符号是“鬼”和“”。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示化了的商王先祖,是被祭祀的对象,而前者是被驱逐和镇压的对象。周代出现了“神”的观念,这时的神不仅指“天神”,也指周王先祖。人们用祭祀的方式应对周王先祖,用驱逐和镇压的方式应对“鬼”。春秋战国魂魄观念形成后,祖先这种人死后的神圣存在也产生了相应的演变,成为“神—鬼”二元结构。与前代一样,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区别神与鬼,祭祀祖先而驱逐鬼。这种“祭即神”的观念在秦汉时期的民间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周髀算经》“北极璇玑”的关系.方法:受大汶口文化遗址之“玉璇玑”覆于死者胸前启发,将《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罢极”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概念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5 000年前的玉璇玑有渊源关系.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七情,是人之“神”的功能表现。神,分五藏神、心神、脑神。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七情只属五藏神和心神,此论被广泛地用于临床辨证论治中。被现代生理学证明的“情感”是脑机能的认识,在中医学中只具理论性。笔者从“五脏中心论”和“五脏贮藏精气是一切生命功能的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神”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七情是五脏精气之“物质与功能相统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南洪北孔”的洪和孔尚任 ,是清代剧坛的一对双子星座。他们的两部各具风采的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 ,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 ,从时代精神到现实意义 ,从创作动机到社会效果 ,都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剧都是“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 ,反映了作者既思明又辅清的矛盾思想 ,充溢着浓厚的悲剧气氛和“人生空幻感” ,走的是汤词沈律“合之双美”的创作道路 ,达到了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文化背景、天文学背景、运气理论,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 ,以经解经,溯本求源,解读南政、北政。认为南政、北政之说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脉与天相应的关系,古往今来,南政、北政有诸多解释。要明白南政、北政之实质,首先要明白面南、面北,面南、面北有其深层的天文学和传统的文化背景,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面北而命其位,是对天的认识,其运行根据六气司天,左右间气轮转,顺天气的运行规律而论;面南是对地的认识,居六气在泉,左右间气轮换,是以人为自我中心的认识。故在运气理论中,岁半之前为北政,岁半之后为南政。  相似文献   

13.
"风占"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古人很早便开始关注"风"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风的季候性的发现及其与时空相应体系的结合为"风占"的产生和系统化提供了条件。"风"源于"天地之合气",这一突破性的认识使得其成为古人借以把握变化之道的重要媒介而受到重视。《内经》继承和吸收了这些基本思想,并运用其解释人体生命现象及疾病生成的原因。透过对《内经》"风占"思想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思维结构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中医"象思维"的重要内涵,藏象理论形成的时空背景,"补不足,泻有余""以平为期"的治疗逻辑以及"天人相应"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和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位有重要意义。在医学妇产科课堂教学中,紧扣妇产科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课内课外相关的感恩教育素材,从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对引导学生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辟谷原为道教求仙方术,古无平人辟谷养生依据。《内经》《难经》均明示"平人绝谷"神无所养则七日而亡,古医籍中辟谷与养生分列别论,道医认为平人辟谷易致病夭寿。食气辟谷无成功实例和理论依据,"气满不思食"原指脾虚气滞纳呆之证,后被道教转指为内丹术"止念"法中意志修炼。服饵辟谷方制作无章法且安全性堪虞,但其中甘味超八成及谷物、补益药并用或为"气满不思食"真正原因。辟谷背离传统中医学"谷肉果菜""五谷为养"古训,违反现代营养学"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原则,似难具备成为中医养生方法和特色诊疗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心身医学的理念并非现代提出,古代中医学就有对于心身医学的论述,《黄帝内经》等相关中医经典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以及“七情致病”等观点,本质上反映出躯体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慢性前列腺炎(CP)、早泄(PE)、勃起功能障碍(ED)等男科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临床疗效见效缓慢,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困扰,随之而来的心理障碍近年来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治疗过程中,导师李海松教授尤其重视“身心同治”的理念,并认为男科疾病亦应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诊疗过程中认识并识别出患者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的关联性并加以处理,对于疗效的提高至关重要,心身医学与男科疾病之间存在重大关系。在现代医学“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普及下,强调中医心身医学在男科疾病诊疗领域中的应用,能够为男科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年来以古代和近代历史为题材的国产电视剧 ,大多将历史当作一种消费品 ,使历史剧变成现代社会中一种被商品化了的文化消费。这种“消费历史”观为电视历史剧埋设了“欲望化”、“非历史化”、“低俗化”等文化陷阱 ,导致近年来国产电视历史剧人文精神的陨落、现代意识的颠覆和审美内涵的消解。它们或则采用“借尸还魂”的伎俩 ,不遗余力地宣扬皇权思想和奴才意识 ,表现出复古倒退的倾向 ;或则用所谓“现代意识”解构和颠覆历史 ,借“历史正剧”之名 ,行非历史化、反历史化之实。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8.
中医神理论是从古代哲学中发展演化而来的中医基础理论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通过神的概念、神的来源、神的分类、神的功能及神理论与健康状态的关系等方面介绍神理论。而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权利,更是医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有诸内必形诸外"可以通过眼神、神情、气色、体态、舌象、脉象等外在表现出的特点判断神的状态从而达到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