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PI3K/ Akt 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内热休克蛋白A12B(Heat shock proteins A 12B,HSPA12B)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并分三组处理:对照组、0.1 μg/ ml LPS 刺激组、PI3K/ Akt 通路抑制LPS 刺激组。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内HSPA12B 和Akt 磷酸化的蛋白水平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HSPA12B 在小胶质细胞中的细胞表达定位。结果:LPS 刺激2 h 后,小胶质细胞内HSPA12B 和Akt 磷酸化的表达增加;应用LY294002 预处理后,LPS 诱导HSPA12B 蛋白水平表达显著抑制。免疫细胞荧光染色证明小胶质细胞LPS 组HSPA12B 核周荧光强度明显增强,LY294002 预处理组HSPA12B 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PI3K/ Akt 途径参与调控LPS 诱导小胶质细胞HSPA12B 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小胶质细胞BV2活化的影响。方法: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用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置于37℃、5%CO_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1~2 d换液,4~5 d传代。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和FGF10组,FGF10组的BV2细胞预先给予FGF10 1 mg/L 30 min后,在LPS组和FGF10组中加入500 mg/L的LPS,在不同时点进行检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来观测BV2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BV2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经过24 h LPS刺激后,BV2细胞形状向多极或纺锤样改变,活化细胞数量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先给予FGF10能抑制LPS刺激下的BV2细胞向活化形态改变,活化的BV2细胞明显减少。给予LPS刺激6 h后,LPS组TNF-α的mRNA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升高,然而预先给予FGF10会显著抑制TNF-α的转录。LPS作用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内TNF-α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而预先给予FGF10在蛋白水平显著抑制TNF-α的表达。结论:FGF10能够成功抑制LPS刺激下BV2细胞的活化,有望成为治疗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不同的炎症因子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对小胶质细胞系N9不同极化方向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小胶质细胞系N9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基)、LPS组、LPS+INF-γ组、IL-4组。各组细胞在上述刺激条件下培养24 h,以及撤去上述刺激条件,继续培养24 h后,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组N9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在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9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在LPS以及LPS+INF-γ刺激条件下培养24 h,M1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NOS和CD8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N9细胞中明显升高,并且LPS+INF-γ刺激组升高更为明显;而撤除LPS+INF-γ刺激因子后继续培养24 h,N9细胞表达的iNOS和CD86 mRNA的水平均有下调,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在IL-4刺激条件下培养24 h,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rg1和CD20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在N9细胞中明显上调;同样撤除IL-4刺激因子后,继续培养24 h,N9细胞表达的ArgI和CD206的mRNA水平均有明显下调,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此时ArgI的蛋白表达变化也与其mRNA水平的变化相符。结论:小胶质细胞的分型分化具有明显的细胞因子依赖性,LPS和LPS+INF-γ可使N9小胶质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方向极化;IL-4可促使N9小胶质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方向极化;LPS与IFN-γ二者在极化N9小胶质细胞中具有协同作用。极化后的N9细胞在去除刺激因子后,仍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其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氯喹(CQ)对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CQ组。LPS+CQ组预先给予CQ(10μmol/L)处理30 min再给予LPS刺激,在LPS组和LPS+CQ组中给予LPS(500μg/L)刺激后,各组细胞分别培养30 min、6 h和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V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qPCR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来评估BV2细胞的活化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蛋白核转移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的表达情况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LPS刺激后,BV2细胞形态由圆形或椭圆形向多极或纺锤样转变,而预先给予CQ能抑制BV2细胞的形态转变。LPS刺激后,BV2细胞中TNF-α和IL-6的mRNA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但预先给予CQ则明显抑制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可见CQ能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此外,LPS刺激后,BV2细胞内IκB-α蛋白大量降解,细胞核内的NF-κB蛋白显著增多,MAPK信号通路中JNK和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预先给予CQ可显著减少IκB-α蛋白的降解,明显抑制NF-κB蛋白向细胞核内转移,显著降低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可见CQ能抑制LPS诱导下BV2细胞内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氯喹显著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焦虑样行为与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关系密切,但M1型小胶质细胞如何作用于神经元导致焦虑样行为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诱发产生焦虑样行为,并探讨其对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脑内注射诱导C57小鼠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内一氧化氮合酶(i NOS)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m PFC内i NOS、致炎因子白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变化,以i NOS、IL-1β和TNF-α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作为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的标志。采用高尔基(Golgi)染色观察m PFC内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小鼠mPFC内小胶质细胞i NOS、IL-1β和TNF-α表达量均升高,提示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2)实验组小鼠在旷场内的中央活动距离和中央活动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01);实验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停留时间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3)Golgi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mPFC内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相较于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mPFC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可诱发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并伴随mPFC内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多,提示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可诱导焦虑样行为,可能与内侧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电磁脉冲(EM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小鼠小胶质细胞来源的N9细胞分为Control组、DHA组和EMP组和DHA+EMP组,N9细胞根据分组接受DHA孵育或EMP辐照处理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利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LDH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 NOS的表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EMP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下降(P 0. 05),LDH浓度增高(P 0. 05),而与EMP组相比,DHA+EMP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增高(P 0. 05),LDH浓度下降(P 0. 05);与Control组和DHA组相比,EMP组小胶质细胞i NOS蛋白表达上调(P 0. 05),而与EMP组相比,DHA+EMP组小胶质细胞i NOS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 0. 05);与Control组和DHA组相比,EMP组N9小胶质细胞TNF-α、IL-1β和IL-6释放量增加(P 0. 05),而与EMP组相比,DHA+EMP组N9小胶质细胞TNF-α、IL-1β和IL-6释放量减少(P 0. 05)。结论:DHA减轻EMP所致细胞损伤,抑制N9细胞过度活化,并且减少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YNOD对LPS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表达PYNOD的重组质粒pEGFP-C2-PYNOD瞬时转染BV2细胞后,加入LPS作用24 h,Griess 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释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 synthase, iNOS)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的表达,此外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法检测iNOS和IL-1β的蛋白表达。结果: 转染PYNOD重组质粒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NO的释放(P<0.05)。Real-time PCR证实PYNOD可抑制iNOS和 IL-1β 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PYNOD可下调iNOS和 IL-1β 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PYNOD蛋白可以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显著抑制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产生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细菌脂多糖(LPS)所致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用LPS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炎性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兴奋性/抑制氨基酸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记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因子蛋白含量。结果 LPS激活神经小胶质细胞,大幅上调TNF-α、IL-1β及IL-8炎性因子和升高i NOS蛋白质水平(P0.05),EGCG明显抑制这些炎性因子的过度产生(P0.05),同时还显著降低Glu和升高γ-GABA的浓度(P0.05)。结论EGCG能减弱LPS引起的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Rg1抑制脂多糖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Rg1)对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LPS不同时间(1,3,6,8,12 h)处理组及Rg1不同浓度(10、20和50μmol/L)预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因子PCNA蛋白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因子PCNA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cyclin D1蛋白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PCNA和cyclin D1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并呈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Rg1预处理下调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PCNA和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Rg1通过下调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来调控细胞周期进而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宋敏  白云  王艳艳  熊加祥  杨旭冉  罗娜 《免疫学杂志》2006,22(3):243-246,251
目的 了解共刺激分子B7-H1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上的表达,及LPS刺激后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大脑炎症状态下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利用小鼠小胶质细胞株N9,以LPS刺激其活化,应用RT-PCR、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检测B7-H1在刺激前后的表达变化规律;分离培养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并进行GSA-IB4染色鉴定。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在LPS刺激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①小鼠小胶质细胞株N9在未刺激状态下表达B7-H1的mRNA和蛋白分子;LPS刺激细胞活化后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增加,同时B7-H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②分离培养的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经GSA-IB4染色鉴定纯度在95%以上,免疫组化显示原代小胶质细胞组成性表达B7-H1,LPS刺激后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小鼠小胶质细胞株N9小胶质细胞组成性表达共刺激分子B7-H1,LPS刺激后表达上调,提示其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