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反向被动血球凝集试验方法检测了23名慢性肾炎肾病型病人及21名正常人的血清IgE水平。21名对照者血清IgE均值为153.815IU/ml,肾炎病人为374.973IU/ml,与对照组相此,差异极显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11例中有6例血清IgE水平下降,3例IgE上升,2例无改变。结果表明,IgE可能在某些类型的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并非致病因素(如链球菌及其产物)直接对肾脏的感染或破坏所致,多数人类肾炎是免疫介导的疾病,这已得到充分证实。目前,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在肾炎发病机理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细胞免疫尚缺乏直接证据。免疫机理是疾病的始发机理,在此基础上,在炎症介导系统(如补体、嗜中性白细胞等)的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并产生临床症状。此外,肾小球滤过功能及结构特点等肾脏局部因素和非免疫机理在肾炎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在部分类型肾炎的发病及易感性方面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3.
<正> 肾小球肾炎(GN)主要是由免疫异常而致的肾小球损伤。经研究证实,在其肾小球内有免疫球蛋白I_gG、L-gM、I_gA。此外,由径典途径和替代途径激活的补体成份也可发现于这样的GN中,有时甚至是主要的肾小 相似文献
4.
5.
长期以来,肾脏病学者们普遍认为肾小球炎症和硬化是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主要矛盾,肾小管间质病变仅仅是继发于肾小球病变的结果,其本身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心脏同其他器官一样,对免疫损伤有敏感性.现已证明,许多种心脏疾病是由于心脏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心脏抗原的免疫敏感性,而以心肌内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心脏免疫损伤的范围从可逆性的心电生理或机械功能改变,到心肌细胞坏死,轻重不一.本文重点论述炎症性心肌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脏同种移植排斥(CAR)的免疫发病机理和免疫对心脏功能的影响.1心脏免疫反应的特点免疫反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类.某些心脏病如梗塞后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感染性心肌炎,偶尔可见抗体沉积在心肌细胞;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肾炎月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本与肾衰率分别高达40~70%和50%,严重立协患者的生命.其主要原因在于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亟待进行深入研究.1#小款归类发庆祝理研究现抉80年代以前,巴小球肾炎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抗肾小球基底映g和植环免疫复合物型t’·’].80年代以后,提出了原位免疫复合物到[’]和不溶性或难溶性复合物理论t‘]以及补体系统的C:肾炎因子、单核细胞在河炎发病中的作用.与此同时,除侧重研究肾炎发病与上述体液免疫功能还乱有关外,还注意了细胞免疫功能采乱在肾…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6、8、10在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肾小球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肾小球静电屏障受损,以及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和凝血机理,引起肾小球内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及凝血现象,从而引起肾小球系膜改变及基底膜分子屏障受损。随着对细胞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因子与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关系密切,许多文献报道了致炎细胞因子、趋化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仅对IL—6、IL—8、IL—10在肾脏病学中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聚乙二醇沉淀-补体消耗法测定了92例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患儿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在各类肾小球疾病中急性感染后肾炎(APGN)患儿的CIC阳性率(27/34)及血清水平均最高,且与APGN的疾病活动性有关。13例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无肾小球疾病)中4例CIC阳性。APGN患儿的CIC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例患儿做了肾穿刺活检,其中7例肾小球证明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病例中4例CIC阳性,而5例肾小球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病例中仅1例CIC阳性。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肾炎是个常见病,世界上对它作了广泛的研究,近三、四十年,随着免疫学的进展,肾活检的电子显微镜检查和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对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等方面认识开始丰富起来。肾小球肾炎一般简称肾炎,临床上可把肾炎分为原发性肾炎和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炎,原发性肾炎包括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等。 相似文献
11.
<正>肾小球疾病系指一组有相似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是我国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免疫机制是肾小球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非编码RNA,与免疫调节有关,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表明miRNA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肾小球 相似文献
12.
丁建中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2)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AIDS)以来,全球受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流行地区不断扩大,截止1998年底,估计全球至少累积3,300万人;每天有6,000人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已有1,400万人因之丧生[1]。到目前为止仍无有效预防性疫苗和根治性药物,况且从感染到发病时间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复杂,故有关发病因素和机理以及如何阻断这个过程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近年对AIDS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l病毒的变异性HIV是由一组异质性的病毒组成。病毒感染细胞至少涉及4种受体;CD4十分子,脑和肠道细胞上的半乳糖耷一酸基鞘氨… 相似文献
13.
癫痫发病机理研究进展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神外科古金海综述江澄川,徐启武校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效,原因之一是癫痫的致病机理尚未阐明,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癫痫的治疗问题。虽然近年的实验研究为癫痫发病机理的阐明提供了不少... 相似文献
14.
蛋白尿不仅是肾小球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而且还是促进肾脏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肾小球性蛋白尿的产生与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的深入研究 ,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蛋白质Nephrin ,它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1 998瑞典分子生物学家KarlTryggavason在定位克隆芬兰型的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NPHS1 )致病基因时发现了Nephrin ,从而开始了对Nephrin的深入研究。Nephrin位于胎儿和成人的肾小球足突裂孔膜上 ,是组成足突裂孔膜的拉链状结构的重要成分 ,… 相似文献
15.
16.
免疫因素介入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已为众多学者所公认。近些年来,肾炎免疫损害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故本文将从致肾炎性的抗原及抗体、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机制及参与肾小球损伤的免疫因素三方面对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其病程长、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成为家庭及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到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率将跃居为全世界呼吸道疾病的前3位.COPD危险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但尚未有明确定论.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对COPD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希望有助于预防COPD的发病及降低COPD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本文就近年来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CPGN)是临床上慢性原发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病,起病隐袭,病程迁延,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等症状,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按照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増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分别对其发病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性肾小球肾炎 (MGN)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膜 (GBM)和脏层上皮之间 ,并引起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又称膜性肾病 (MN)。目前国内外对MN的研究报告较多 ,主要为Heymann肾炎 (HN)和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 (C BSA)制作的原位免疫复合物 (IC)型肾炎模型以及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Ⅱ类分子间关系 ,现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Heymann肾炎模型的研究195 9年Heymann等用大白鼠肾匀浆和佐剂反复免疫健康同种大白鼠 ,制作出类似人类MN模型 ,称为HN。免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