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氪黄激光黄斑格栅光凝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3例215只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进行黄斑部氪黄激光格栅光凝联合球后注射TA治疗,同时选择同期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79例144只眼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行视力、眼压、眼底,以及眼底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层析(OCT)检查。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光凝联合TA组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者112只眼(52.1%),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137只眼(63.7%),部分消退者69只眼(32.1%),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正常者122只眼(56.7%);对照组治疗后视力无提高,黄斑水肿无完全消退者,部分消退者2只眼(1.4%),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达正常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氪黄激光光凝联合球后注射TA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耐德 (TA)治疗弥漫型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对激光治疗无效的弥漫型DME 2 4例患者的 (2 5只眼 )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 0 1ml(4mg)治疗 ,治疗前后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FFA)和OCT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测量。随访期 3~ 6个月 ,平均 4 5个月。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 12± 0 0 7,治疗后为 0 3± 0 16 (P<0 0 1) ,2 2只眼的视力得到提高。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前为 4 71 76± 191 30 μm ,治疗后为 193 88± 5 3 2 2 μm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距黄斑中心凹 10 0 0 μm鼻侧、颞侧、上方、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治疗前为 4 6 2 72±12 3 76 μm ,治疗后为 2 78 36± 5 7 6 1μm(P <0 0 1)。结论 对激光治疗无效的弥漫型DME ,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后黄斑部视网膜水肿消退明显 ,患者视力得到提高 ;OCT能从黄斑部视网膜形态的改变上客观、精确、有效地评判这一方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斑格栅样光凝(MLG)联合曲安奈德(TA)球后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引起的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及眼部检查,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明确诊断为黄斑水肿(DME)(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患者52例52只眼,其中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34例34只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vitreous injection)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c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54例54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8例28只眼采用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zumab,IVR)治疗;对照组患者26例26只眼,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1、3和6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记录比较两组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和6个月两组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两组CMT...  相似文献   

5.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作为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眼底疾病,给药方式以玻璃体腔注射为主[1]。主要用以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各种病变所致的黄斑水肿,但与药物相关的并发症,诸如高眼压、眼内炎等较多,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本研究对我院玻璃体腔注射TA的143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和处理,现将结  相似文献   

6.
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5例107眼,其中局限性黄斑水肿39眼,弥漫性黄斑水肿45眼,囊样黄斑水肿23眼,采用波长为568nm的氪黄激光进行光凝治疗。对局限性黄斑水肿,以激光直接封闭微血管病和无灌注区,光斑直径50-200μm,照射时间0.2s,功率200-300mW;对弥漫性黄斑水肿和囊样黄斑水肿,行格栅样光凝,光斑直径100—200μm,照射时间0.1s.功率250-400mW。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黄斑水肿的变化。结果 视力提高2行以上24眼(22.43%),视力稳定65眼(60.75%),视力下降18眼(16.82%)。治疗后局限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力的提高较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和囊样黄斑水肿患者显著。局限性黄斑水肿组水肿完全吸收17眼(43.59%),弥漫性黄斑水肿组为16眼(35.56%),囊样黄斑水肿组为1眼(4.35%),P=0.000。结论 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早期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激光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比激光与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46例50只眼具有完整资料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其中23只眼行黄斑区局部或格栅样激光光凝(激光组);27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0.1 m1(4 mg)(曲安奈德组).随访24个月以上,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及眼底改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WA)和OCT,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 激光组与曲安奈德组术后黄斑水肿消退分别为20只眼(87.0%)和15只眼(55.6%);眼压升高10 mmHg以上分别为1只眼(4.3%)和9只眼(33.3%);术后行白内障手术分别为3只眼(13.O%)和13只眼(48.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激光比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更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疗效。方法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45例,共85只眼,对照组采用单纯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矫正视力和眼压等进行观察,用SPA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方法治疗3个月,患者视力都有所提高,且2种药物联合使用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矫正视力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素(erythropoietin,EPO)对中度非增生期或重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中度非增生期或重度非增生期DR患者行视网膜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90例,随机选择30例30只眼光凝术后Tenon囊下注射EPO,30例30只眼光凝术后口服迈之灵药物(内含七叶皂苷成分),30例30只眼仅光凝治疗。治疗前均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治疗平均6周后EPO加光凝治疗组BCVA提高21例21只眼(70.0%),迈之灵加光凝治疗组30例30只眼BCVA提高15例15只眼(50.0%),光凝治疗组BCVA仅提高8例8只眼(26.7%)。平均治疗6周后黄斑水肿OCT测量结果比较,EPO加光凝治疗组治疗后黄斑水肿(243±15)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迈之灵加光凝治疗组治疗后黄斑水肿(267±16)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光凝治疗组治疗后黄斑水肿(281±13)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黄斑水肿改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EPO注射液可以用于DR患者光凝的干预治疗,对减轻光凝引起的黄斑水肿,防止DR病情进展,提高患者光凝后的视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黄斑厚度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重度NPDR患者40例40只眼,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结果分为两大组:重度NPDR伴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组(clinical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患者20只眼和重度NPDR不伴有黄斑水肿组(nonmacular edema,NE)患者20只眼。两大组组内又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1)CSME组:联合组10只眼,采用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照组10只眼,仅接受全视网膜光凝。(2)NE组:联合组10只眼,患者均于全视网膜光凝开始前1周及全视网膜光凝结束时进行曲安奈德20 mg球周注射;对照组10只眼,仅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后1、3和6个月接受眼压、最佳矫正视力、OCT和微视野计(microperimetry-1,MP-1)的检查。结果 (1)NE组:联合组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和黄斑区光敏度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光敏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黄斑厚度较治疗前有增加(P<0.05)。(2)CSME组:联合组的黄斑厚度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光敏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黄斑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黄斑区光敏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能够有效预防全视网膜光凝造成的视力下降及黄斑增厚,改善其对黄斑区光敏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48例96只眼,采用波长532 nm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术前和术后2~3个月应用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和相关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激光光凝后2~3个月,视力提高2行者65只眼(占67.7%)。术后3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1 mm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213.4±48.5)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OCT检测发现,激光能量2.1~4.1 m J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明显损伤。结论 OCT检测可用于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80例80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激光光凝组(激光组)和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组(联合组),分别为40只眼。随访期间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12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情况。结果 12个月随访时,激光组、联合组激光光凝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9、1.4次,联合组激光光凝次数少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视力预后有效率分别为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CRT较治疗前分别减少了(90.7±19.6)、(126.2±30.6)um,与治疗前的CR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7,26.085,P〈0.01)。结论芪明颗粒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以减少重复激光光凝次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伴有黄斑水肿患者68例110只眼,采用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区,根据患者不同的黄斑水肿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激光参数与光凝方法。术后3和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恢复;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并进行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恢复,不同类型的黄斑水肿(局部水肿型、弥漫水肿型、囊样水肿型)激光治疗后,黄斑水肿皆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区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联合倍频Nd:YAG激光(532 nm)治疗黄斑白孔的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方法 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只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4例,玻璃体手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3例,联合硅油填充10例,硅油取出时间平均4.9个月;黄斑孔缘视网膜光凝法7例,黄斑孔底部色素光凝法10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结果 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4例(82.4%),2-3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例(17.7%),随诊期间所有病例视网膜均复位,总复位率100%.术后视力提高者9例(9/17),占52.9%;不变者6例(6/17),占35.3%;下降者2例(2/17),占11.8%.黄斑孔缘视网膜光凝法治疗的患者中,视力提高者2例(2/7),占28.6%;视力不变者4例(4/7),占57.1%;视力下降者1例(1/7),占14.3%.黄斑孔底部色素光凝法治疗的患者中,视力提高者7例(7/10),占70.0%;视力不变者2例(2/10),占20.0%;视力下降者1例(1/10),占10.0%.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白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联合Nd:YAG激光(532 nm)封闭黄斑白孔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维持或恢复视力.两种黄斑孔光凝法分别用于不同状态下的黄斑白孔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36只眼PR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厚度为(470.17±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术后第12个月裸眼视力1.0以上22只眼(占61.1%),0.8以上31只眼(占86.1%),0.5以上36只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角膜瓣混浊0级29只眼(占80.6%),0.5级5只眼(占13.9%),1级2只眼(占5.5%)。结论 LASEK治疗PR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于爱萍  肖云  梁亮  李明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20(2):99-101,134,135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瘤体直径200~500μm的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患者32例32只眼。对15例近黄斑区的动脉瘤以波长568nm黄光光凝;对12例屈光间质清晰,离黄斑较远的动脉瘤以波长531 nm绿光光凝;对5例屈光间质浑浊及视网膜大出血的动脉瘤以波长531 nm绿光光凝。观察术后1、3个月患者的视力及动脉瘤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32只眼激光光凝治疗后1个月28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个月视力增进2行者24只眼;3个月视力提高3行以上者27只眼;6~24个月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16只眼,不变者4只眼。光凝后1个月出血吸收者28例。32只眼3个月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复查均见动脉瘤体闭塞。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CEC患者46例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22只眼,联合组24例24只眼。对照组单纯PDT治疗,联合组行PDT治疗1周后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1.5 mg(0.06 ml)。两组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FFA)、吲哚青绿荧光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随访时若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部分闭合或仍有渗漏,联合组再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最短间隔1个月;对照组再行PDT治疗,最短间隔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改变、FFA、ICGA、OCT等,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眼底病灶缩小、出血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联合组19只眼(79.2%)CNV完全闭合,5只眼(20.8%)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对照组15只眼(68.2%)CNV完全闭合,7只眼(31.8%)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OCT显示两组患者术眼视网膜下液吸收,CNV强反射区域明显缩小;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显著缩小。联合组患者仅接受一次PDT治疗,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平均治疗次数1.75次;对照组患者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86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术后随访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PDT或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CEC均安全有效,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封闭CNV,促进视网膜渗出及出血的吸收,同时减少PDT治疗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