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氧肺损伤主要表现为肺泡II型上皮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肺的发育和成熟受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 ,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及诱导血管发生的功能。该文就VEGF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高氧对VEGF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高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寻找防治新生儿慢性肺疾病的新途径.方法 建立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对早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气对照组、高氧组和高氧+VEGF组,高氧组和高氧+VEGF组的氧浓度控制在90%以上.分别于第4、14天处死动物,用实时PCR的方法 检测肺组织VEG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mRNA的表达水平,HE染色对肺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肺组织VEGF和PECAM-1 mRNA的表达水平在高氧组降低(P<0.05),而高氧+VEGF组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在第4天可见肺间质增宽,成熟的肺泡数目减少,可见较多囊泡.第14天时上述变化更加明显,成熟的肺泡少见.通过加用VEGF干预后.上述病变减轻.结论 VEGF对高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肺损伤(ALI)及ALI的严重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以促进肺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也可以提高血管通透性.因此,VEGF可能成为一种反映ALI病理和(或)肺损伤及修复状况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VEGF及其受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VEGF与ALI相关的动物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erythropoietin,rhEPO)作为血管生长样因子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血管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60只,分为空气组、高氧组(持续吸入95%的高浓度氧)、高氧+大剂量rhEPO组(于高氧暴露前1h及暴露3d后,腹腔注射rhEPO5000 U/kg)及高氧+小剂量rhEPO组(时间点同前,腹腔注射rhEPO800 U/kg),每组15只.而空气组和高氧组分别于同一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高氧暴露6d时,观察各组大鼠存活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标志CD31及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氧暴露6d后,与高氧组相比,高氧+大剂量rhEPO组大鼠存活率显著提高[86.7% (13/15) vs 60.0%(9/15)];肺组织CD31阳性面积比[(38.69±1.69)% vs (33.57±4.12)%,P<0.05]和VEGF的表达(124.4296±7.282 3 vs 114.205 9±8.345 7,P<0.05)明显增高;而高氧+小剂量rhEPO组肺组织CD31阳性面积比[(36.34±1.89)%]及VEGF的表达(115.4296±6.7199)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rhEPO(5000 U/kg)可以促进肺血管的发育和修复,对新生鼠高氧肺损伤有血管保护作用,而800 U/kg rhEPO无明显的高氧肺损伤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肺的发育和损伤修复,VEGF具有促进肺泡和肺血管增殖以及预防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后肺组织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为高氧实验组和空气对照组,高氧实验组吸入95%以上高氧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新生大鼠3 d,7 d,14 d肺组织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变化。结果:空气对照组新生大鼠生后随着肺发育,肺组织中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逐渐增加。高氧实验组新生鼠吸入高氧3 d,肺VEGF蛋白表达出现降低,在7 d,14 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VEGF 蛋白:12.67±3.82 vs 7.79±5.23; 15.10±8.91 vs 5.85±3.37, 均P<0.01);高氧实验组VEGF mRNA表达在3 d,7 d,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 mRNA: 1.19±0.63 vs 0.78±0.22, 1.52±0.47 vs 0.53±0.18, 1.89±0.81 vs 0.48±0.12, 均P<0.01)。结论:VEGF能促进新生大鼠肺发育,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与新生大鼠肺发育有密切关系。高氧可抑制VEGF蛋白及VEGF mRNA在新生大鼠肺内的表达,VEGF在新生鼠肺发育和高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氧诱导视网膜异常新生血管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在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150只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氧诱导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5只。氧诱导模型组大鼠吸入浓度(80±2)% 7 d,随后在正常空气环境。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改变;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判断建模成功。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反映视网膜VEGF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氧诱导模型组7日龄时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阻塞,出现大片无灌注区;14日龄见新生血管形成;苏木精-伊红染色见模型组14日龄大鼠视网膜出现较多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RT-PCR结果显示,氧诱导模型组7 d时VEGF mRNA转录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停氧后逐渐增强。VEGF mRNA的表达在新生血管发生前升高,随新生血管退行逐渐下降。结论:未成熟视网膜VEGF mRNA的转录水平与组织氧状态呈密切负性相关关系;停氧后视网膜的相对缺氧导致VEGF mRNA转录上调,促使视网膜血管病理性增生。VEGF的异常表达在ROP的新生血管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71-374]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氧肺损伤是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最常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肺中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诱导血管发生的作用。本研究动态观察高氧暴露对新生鼠肺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BPD的发生机制。方法:新生Wistar大鼠出生后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均n=30)。高氧组在生后12h内开始,予以持续吸入95%氧气。分别于生后1、2、3、7、14、21d各处死5只大鼠,留取肺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mRNA表达。结果以切片视野灰度值表示,值越高说明蛋白或mRNA表达越少。结果:新生鼠高氧暴露7d后肺泡间隔减少,肺微血管发育异常,间质纤维化,且病变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而加重。高氧组大鼠第3,7天时肺组织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空气对照组(81.9±0.8vs80.8±1.0,82.8±1.2vs79.2±1.6,均P<0.01)。VEGFmRNA表达亦显著减少(89.5±1.1vs88.0±1.0,91.1±1.5vs87.7±1.7,均P<0.001)。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VEGF蛋白和mRNA进行性降低,在高氧暴露14、21d时几乎检测不到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高氧暴露抑制新生鼠肺VEGF的表达,这可能与高氧诱导BP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Luo XQ  Liu GS  Lai RQ  Nie C  Wu KH  Tian Y  Xia MH  Kang JL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7):511-515,i00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受体 (flt 1和flk 1)的表达规律与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视网膜血管变化的关系。方法  86例新生未成熟SD大鼠随机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 ,各组再随机分为 1、3、7及 14天 4个组。高氧组吸入 75 %的氧 ( 7天后置入空气中饲养 )建立ROP大鼠模型 ,对照组则在空气中饲养。取视网膜组织制作标本 ,HE染色及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VEGF、flt 1及flk 1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 ①随着天数增加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指数 (RCDI)呈逐渐上升趋势 (F =2 1 5 89,P <0 0 1) ,7天时高氧组RCDI最低 ,停氧 7天 (即 14天 )时增加 ,(F =6 7 885 ,P <0 0 1) ;② 7天时VEGF及flk 1在对照组视网膜中表达最强 ,与第 1天和第 14天比较 ,表达强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③高氧组 7天时与对照组比较 ,VEGF及flk 1的表达明显减弱 ,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高氧组 14天VEGF及flk 1的表达增强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④flt 1随着血管的改变 ,其表达部位有所变化 ,但高氧组和对照组总体表达强度变化不明显 ,P >0 0 5。结论 当未成熟的视网膜处于高氧状态时 ,VEGF及flk 1表达减弱 ,视网膜血管减少 ;当视网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是促使血管发育和新生血管形成的最重要物质。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受多因素的调控和影响。氧浓度可进行多环节的调控,高氧抑制VEGF的表达,低氧促进VEGF的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允许作用使VEGF能最大程度地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此外,雌激素、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管紧张素II等均对VEGF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对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VEGF的一些内科治疗方法已开始动物实验研究,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证实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多种因素诱导的肺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在高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尚不明了。该文通过建立幼鼠高氧肺损伤模型来研究p38MAPK在该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90%氧气暴露建立幼年Wistar大鼠高氧肺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观察p38MAPK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用TUNEL法观察肺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并同时观察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高氧暴露后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分布于肺泡上皮细胞、气道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同时肺凋亡指数明显增加。使用SB203580抑制了p38MAPK活性的上升,同时降低了肺凋亡指数。结论:高氧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磷酸化的p38MAPK表达增加,并表达于肺内多种细胞,可能起促凋亡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89-39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鼠慢性高氧肺损伤防治的机制。方法新生Waster大鼠生后随机分组Ⅰ空气对照组;Ⅱ空气 rhEPO组;Ⅲ高体积分数氧对照组;Ⅳ高体积分数氧 rhEPO组。Ⅲ、Ⅳ组暴露高体积分数氧中(FiO285%),Ⅱ、Ⅳ组于生后d0和d2予rhEPO注射液1200U/kg,背部皮下注射。在实验d14观察生存率、体质量、肺质量、肺组织病理改变、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标志-CD3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Ⅳ组病理改变减轻,生存率提高,体质量、肺质量、RAC和肺微血管数目高于Ⅲ组[(25.88±2.59)vs(18.8±3.93)P<0.001;(0.37±0.07)vs(0.25±0.05)P<0.001;(7.37±0.93)vs(5.03±1.2)P<0.001;(4.1±1.3)vs(2.1±1.3)P<0.001],肺组织VEGF表达增加(P<0.001)。结论rhEPO对慢性高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保护并促进肺微血管形成并增加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本文探讨VEGF在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收集的9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血管病变标本(血管瘤56例,血管畸形34例,其中增生期血管瘤32例,消退期血管瘤24例),进行VEGF及其受体(VEGFR/KD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VEGF,VEGFR和PCNA表达水平在增生期血管瘤明显升高,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和VEGFR可能促进血管瘤的生长,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VEGF,VEGFR和PCN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并对血管瘤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高氧肺损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高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吸入≥85%氧气建立高氧肺损伤大鼠模型,于给氧后1、3、6、9、12 d留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随给氧时间延长高氧组肺泡腔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增大,肺泡间隔较薄,肺泡数量减少.高氧组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内在1、3、6、9、12 d上述细胞因子均呈阳性表达,其中TNF-α和IL-1于给氧后3 d表达明显增强,这种高表达持续到给氧后第6天;而IL-8及ICAM-1在给氧第6天表达最强,其表达明显增高时间略迟于TNF-α和IL-1.显微图像分析表明四种细胞因子在高氧组各个时间点表达不同,高氧组1 d表达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给氧第3d起高氧组中四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F-α、IL-1、IL-8及ICAM-1在高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高浓度氧可引起急、慢性肺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锌,钙依赖性的蛋白水解酶家族,是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的主要介质,最新的研究表明,高氧暴露下,MMPs的表达和活化增强,参与高氧肺损伤后ECM的重建和受损细胞的修复;但若MMPs表达不恰当或与其组织抑制剂(TIMMPs)分泌比例失调,可致MMPs活性过度增强及MMPs/TIMMPs失衡,从而参与高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加重肺损伤,甚至导致肺纤维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内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VEGF及其受体(VEGFRs)在多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最近国外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折血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的VEGF及VEGFRs进行了测定及分析,认为VEGF及VEGFRs与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复发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VEGF及其受体(VEGFRs)在多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最近国外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的VEGF及VEGFRs进行了测定及分析,认为VEGF及VEGFRs与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复发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采用机械通气或氧气治疗早产儿急性呼吸衰竭后并发的慢性肺疾病。病因包括肺不成熟、氧中毒、感染、气压伤及容量伤等。主要病理特征为肺泡结构简化和血管生长异常。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抗氧化、抗感染、抗凋亡及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对高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深入研究EPO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不仅可进一步完善BPD的发病机制,也为早产儿B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暴露早期大鼠肺损伤情况,以及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否激活.方法 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每组10只.空气组大鼠持续吸入空气(氧体积分数210 ml/L)72 h;高氧组大鼠持续吸入高氧(氧体积分数950 ml/L)72 h制备高氧肺损伤模型.并视肺形态学变化并确定大体病理分级,肺损伤病理评分;测定肺湿/干质量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和蛋白酶体20 s的活性,评价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激活情况.结果 1.成功复制高氧肺损伤大鼠模型.2.大鼠高氧暴露后,出现明显肺水肿,肺湿/干质量比值增高(P=0).3.高氧组大鼠高氧暴露72 h肺组织鲜红色,饱满状,表面有点片状出血或局灶状出血,胸腔有少量积液.高氧组大体病理分级与空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光镜观察高氧组肺泡上皮肿胀,肺泡壁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肺泡间质和肺泡腔水肿明显,肺泡内炎性细胞增多.高氧组肺损伤病理评分较空气组显著增高(P=0).4.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大鼠高氧暴露72 h肺组织泛素化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5.高氧组蛋白酶体20 s活性较空气组明显升高(P=0).结论 高氧暴露72 h对大鼠肺脏有明显损伤,弥散性肺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炎性反应细胞浸润伴肺水肿为主要病理学改变.高氧暴露早期大鼠肺组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激活,并参与肺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炎症反应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过程,但炎症本身及其对高氧肺损伤的影响相当复杂.高氧肺损伤后,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炎细胞浸润构成了高氧肺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损伤机制涉及炎性水肿、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建、组织异常修复和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且这些因素交织成网,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高氧肺损伤的病理特征.文章综述了近年研究较多且在高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系统,包括水通道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