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例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接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其中冠心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8例术前有电击复律/除颤史。9例术前、术后均接受胺碘酮治疗,随访9.8±8.0个月,7例经ICD储存资料证实共发生VT666次,100%被ICD有效终止,首次治疗程序成功率为97%。4例VT经电击复律,2例因窦性心动过速而误放电,6例有疼痛与恐惧感。1例同时埋置了ICD与单极电极导线起搏器,随访16个月未发现任何不良的相互作用。心理障碍是ICD治疗值得重视的问题,医生应协助病人尽量缩短心理调整过程,使之尽快对埋置的ICD进行适应。  相似文献   

2.
埋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适应证及术后随访宋有城1埋置ICD的适应证美国FDA初期认可的适宜于埋置ICD的病人,必须有一次与急性心肌梗死无关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并且电生理检查(EPS)可诱发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药物不能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后来,...  相似文献   

3.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技术王方正1人员和设备条件1.1人员应有一组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专业队伍,术者应是熟练掌握起搏器安置技术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内科医生,还应有熟悉ICD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护士配合。1.2手术间ICD的埋置必须在无菌条件...  相似文献   

4.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ator,ICD)自1980...  相似文献   

5.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任自文1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基本结构与功能ICD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两部分组成。脉冲发生器的主要构件包括电池、感知与起搏线路和电容器。电池供给能量,电容器的作用是充电、放电,感知与起搏线路则负责心...  相似文献   

6.
对22例埋置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晕厥史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ICD的治疗效果,22例中扩张型心肌8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7例,QT延长综合症1例,4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VT/VF)发作,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即第三代),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平均随访7.1(1~23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埋置后病人及ICD工作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ICD的诊断及治疗程序从而给予病人更适当的治疗,对8例接受ICD治疗的病人分别在出院前及出院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8例病人随访11.4±7.0个月,共发生心律失常事件25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67次,第1次成功22次,占32.8%。高能量除颤10次,第1次成功6次,占60.0%。总成功率91.3%。1例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1例病人ICD不能有效终止心动过速、2例病人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经调整药物及ICD工作方式后,心动过速控制良好。表明对接受ICD治疗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十分重要,及时调整ICD程序设置和辅以药物治疗,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广泛用于预防心脏性猝死(SCD0,并且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创造条件,有助于开发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9.
经静脉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除颤器一例杨艳敏朱俊宋有城袁贤奇贺丽霞谭慧琼章友华任自文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猝死率。第4代的ICD具有支持性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除颤等多种功能,为目前最先进的ICD系统。我院最近安...  相似文献   

10.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识别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准确有效地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是其良好的心动过速的识别功能。临床医生理解和熟悉ICD的识别程序和功能,既能更深地了解ICD的工作原理,也能提高ICD植入后的程控和随访水平。1ICD对R波(QRS波)的感知ICD的感...  相似文献   

1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 …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评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所起的作用,4例因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住院患者,采用ICD和药物治疗,并随访21~36个月。结果:4例患者均有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复发率100%,在复发心律失常时全部经ICD复窦性心律,有效率100%。对4例ICD患者随访发现,共有34次持续性VT/VF发作,相对集中在8个不同时间段,而每个时段都与患者全身状态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4例患者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于1991年4~12月安置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术后随访30~39(34.5±4.1)个月。共发作室性心动过速(VT)127次,AICD放电148次。除例1在1次发作VT时5次放电不能转复外,其余每例每次发作VT时,AICD均能有效地识别并终止。其中例1VT发作4次共放电16次。例1、例2分别于术后12个月及9d开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未见VT发生。例3VT发作与心功能有关,使用相应药物后VT不再发生。例4VT发作频繁与精神因素有关。结果提示:①AICD能迅速有效地终止VT;②AICD可能存在误放电;③植入AICD的病人要配合药物治疗;④植入AICD的病人进行精神治疗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介绍非开胸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22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ICD治疗适应证包括:17例心室颤动患者和5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13例,扩张性心脏病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2例。22例患者中20例成功地植入了非开胸ICD(91%),平均除颤阈值为16.7±4.6J。2例未成功患者因除颤阈值偏高而改用开胸植入ICD。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天。并发症为:除颤器囊袋血肿1例,心室电极脱位需重新安放1例。在平均随访10.1±8个月中,6例患者接受了ICD治疗。其中4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由ICD成功地除颤;2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由ICD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  相似文献   

14.
非开胸植入埋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非开胸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22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ICD治疗适应证包括:17例心室颤动患者和5例顽固性心动过速患者,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13例,扩张心脏病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2例,22例患者20例成功地植入了非开胸ICD(91%),平均除颤阈值为16.7±4.6J。2例未成功患者因除颤阈值偏颃是改用开胸植入ICD,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天,并发症为,  相似文献   

15.
国内首次合并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与单极起搏器1例。术中仔细观察起搏器对ICD的影响,未发现ICD对起搏心律的双感知,亦未发现对心室颤动(室颤)的感知不足,ICD对3次诱发的室颤均迅速感知并一次除颤成功。术后189天储存资料显示患者共自发21次室性心动过速,均被一次抗心动过速起搏有效终止,未发生误放电,亦未漏诊快速心律失常,初步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VT/VF)是心脏性猝死 (SCD)的主要原因 ,美国每年约 40万人死于此症。一系列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是优于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 ,明显降低SCD发生率。美国每年上万人安装ICD ,其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普及的限制 ,采用ICD治疗的患者甚少 ,但近年来逐渐增多 ,一年约 1 0 0例患者安装ICD。为提高医生和病人对应用ICD的认识及使用规范化 ,两个学会的ICD专家组于 2 0 0 1年 1 1月在北京召开研讨会 ,就ICD适应证、多…  相似文献   

17.
对22例埋置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有晕厥史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ICD的治疗效果。22例中扩张型心肌病8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7例、QT延长综合症1例,4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VT/VF)发作。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即第三代)。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平均随访7.1(1~23)个月,11例患者(50.0%)VT/VF发作118次,其中54次为非持续性VT,均自行终止;接受ICD治疗的64次为VT/VF发作,45次为VT,22次由ICD的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16次由低能量(2~15J)转复终止、2次发作为窦性心动过速(误判为VT),其余5次VT在ATP治疗过程中加速转为VF,由高能量除颤终止。ICD诊断的VF发作共有19次,发生于4例患者,有1例患者接受除颤16次,4次系为频率超过VF感知频率的VT。19次发作均被ICD有效除颤终止。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2个月反复发作VF,多次接受ICD除颤治疗,最后死于心功能衰竭。结果表明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18.
心脏装置感染 (CDI)对于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但合并菌血症的此类患者发生CDI的情况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安装永久性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 (SAB)和CDI情况。选 33例合并SAB的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 ,分为早期SAB组 (术后 1年内发生SAB)和晚期SAB组 (术后 1年或以后发生SAB)。 ( 1 )其中 1 5例 ( 4 5 .4% )确诊为CDI。早期SAB的 1 2例患者中有 9例 ( 75 % )确诊为CDI ,其中 6例 ( 67% )…  相似文献   

19.
埋藏式复律除颤器的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复律除颤器对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具有显著预防作用,但其抗快速和抗缓惭心律失常治疗,均可诱发新的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作用罕见有导致患者死亡,但其发生率却较高,原因主要是程控参数设置不当。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特征和ICD功能特性,合理设定程控参数,可使ICD致心律失常作用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1980年2月,Mirowsk首次为一位心脏骤停幸存者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最早产品AID(植入型自动除颤器,automaticimplantabledefibrilator)治疗取得成功。19年来,ICD的设计不断完善,功能日益复杂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