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预缺血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较多的实验证明,预缺血处理对多种缺血再灌注器官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预缺血对缺血再灌注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集肝窦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自噬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肝切除、肝移植等肝脏外科手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围手术期安全具有显著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其具体的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临床上也始终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对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以及防御举措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最新文献报道,对该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已有较多的实验证明,预缺血处理对多种缺血再灌注器官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预缺血对缺血再灌注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4.
休克、肝脏外伤及肝移植所致肝功能衰竭都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其中枯否细胞(KC)的作用不容忽视。KC可因补体系的激活和钙超载或噬作用而激活,活化后的KC除主要释放活性氧外,还可入蛋白酶及各种细胞因子,介导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严重的肝脏再灌注损伤。干扰KC功能的药物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 ,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中心场所 ,线粒体的正常呼吸功能和 ATP生成对组织器官功能及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但线粒体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 ,缺血、缺氧的肝组织在血流恢复或复氧后其损伤度不但没有改善 ,反而进一步加重 ,这与细胞钙超载、氧自由基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1 ]。线粒体是联系钙超载、氧自由基和细胞死亡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线粒体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较多 ,进展较快 ,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综述如下。1 线粒体对钙稳态的调节及缺血再灌注钙超载1.1 细胞内钙稳态线粒体和内质网是细胞内…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戴朝六 《消化外科》2002,1(4):290-292
  相似文献   

7.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是指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之后更加加重的现象。Toledo Pereyra 等在 1975 年首先认识到I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一种重要病理损伤状态,可发生移植肝淤血、进行性血栓形成和/或器官坏死,导致移植失败。直到80年代中期,“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才逐渐在肝移植文献中应用。  肝脏IR损伤可分为热缺血和冷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热 IR 损伤(warm ischemia reperfu sion injury)与肝脏外科、肝移植、低血容量性休克、毒性肝损害、静脉阻塞性疾病和 Budd Chiari综合征等普遍相关…  相似文献   

8.
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9.
对于亚低温能否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目前未明,本文报告大鼠肝I/R损伤模型上亚低温的研究结果。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200~350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再灌注(IR)、缺血后处理(IPo)3组,以缺血再灌注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观察血清肝酶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血清肝酶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IPo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IPo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而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ng Z  Huang Z  Meng X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53-755
为比较硬化肝与正常肝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差异和意义。作者采用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硬变模型,通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查不同时限大鼠门静脉血内毒素、肝静脉血一氧化氮。结果显示:肝硬变大鼠再灌注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更高;肝脏NO合成释放显著增加。作者认为肝硬变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反应与正常大鼠不同,可能是肝硬变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更敏感,更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予以乌司他丁25000U·kg-1加入2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并完成液体复苏;生理盐水治疗组予以2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并完成复苏;假手术组,除不放血和输液外,其他处理与模型相同。观察3h后处死大鼠,取血液离心分离血浆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取肝右叶2块肝组织,1块用于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肝细胞凋亡观察;1块用于肝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肝组织MDA、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结果: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再灌注3h后,生理盐水治疗组肝组织发生了严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水样变,肝窦淤血变窄,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乌司他丁治疗组仅有轻度再灌注损伤。乌司他丁治疗组肝细胞凋亡、肝功能指标ALT、AST、血清TNF-α水平、肝组织MDA含量、MPO活性较生理盐水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SOD活性较生理盐水治疗组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抗肝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allistatin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空壳腺病毒组(O组)和Kallistatin组(K组)。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评价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病理损伤严重,Cas-pase-3和Bax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而Bcl-2表达减少(P<0.05)。与I/R组比较,K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为P<0.05)。O组与I/R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Kallistatin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移植手术中供体肝组织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蛋白质变化规律.方法 2009年3月,对3例肝移植供肝于3个时间点切取肝组织标本进行对照研究:(1)新鲜的供肝组织;(2)经过缺血降温保存后修整完毕,但未经血管吻合的肝脏组织;(3)复流后的供肝组织.通过2DE-MALDI-TOF和质谱技术,对上述3个时间点的蛋白表达作出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1580个蛋白点,其中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的蛋白19个.结合19个蛋白质的功能,对这些蛋白质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结论 我们发现了与肝移植手术中供肝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蛋白质,并首次揭示了这些蛋白质在不同损伤阶段独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应用灯盏花素对供肝进行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作为肝移植供、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4组.A组和C组供肝未经灯盏花素预处理,B组和D组供肝经含20 mg/L灯盏花素的UW液预处理;A组和B组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0~40 min,C组和D组为12 h.术后检测各组受鼠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凋亡蛋白酶-3 (Caspase-3)活性及核因子-kB(NF-kB)相对表达量,观察各组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3d,C组与D组受鼠死亡率分别为40.0%(8/20)和29.4%(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组间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比较,术后早期D组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细胞凋亡均明显改善(P<0.01),血清TM含量、Caspase-3活性及NF-kB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A组和B组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较轻,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灯盏花素对供肝进行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由冷保存时间较长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减轻肝脏微循环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确切。近年研究表明环状RNA在I/RI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环状RNA是一类特殊编码的RNA,由于对核酸外切酶不敏感,相比线性RNA,其表达更为稳定,且不易降解,这使环状RNA在作为新型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对大鼠肝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褪黑素处理3、6、12、24 h组(Mel组),同样乙醇溶媒对照组(Al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也分别按3、6、12、24 h各自分为4组,总共为12组.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不同时点测定血清肝组织生化酶:ALT、AKP、对肝组织进行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LT在再灌注后各时点Mel组均显著低于Alc及NS对照组(P<0.05),AKP在再灌注后6、12、24 h,Mel组显著低于Alc及NS对照组(P<0.05),Mel组再灌注后各时点的Caspase-3染色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c组和Ns组,P<0.05),以上各项指标在各时点Alc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能够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肝功能损害,抑制肝细胞Caspase-3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腐酸钠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腐酸钠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四氯化碳橄榄油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后 ,术前 3d灌胃 2 %黄腐酸钠 10 0mg/ (kg·d) ,每天两次。两次肝门阻断后于下腔静脉取血 ,检测血清ET 1、TNF α、IL 6值 ,同时取肝左叶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黄腐酸钠组血清ET 1、TNF α、IL 6值均较对照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光学显微镜检查 ,黄腐酸钠组的肝细胞病理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 术前用黄腐酸钠对肝硬化大鼠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连接片段-1(CS1)肽段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Wistar大鼠作为供、受鼠,制作肝移植模型.CS1组供鼠分别于术前3d、取肝时和移植前注射CS1肽段,供肝获取后于UW液中保存18h,肝移植术后3d每天注射CS1肽段;对照组用随机肽段替代CS1,其他操作同CS1组.术后6、24、72 h检测受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肝脏中的炎症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24 h,对照组坏死肝组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5.7±5.4)%,而CS1组为(12.6±3.6)%(P<0.05).对照组血清转氨酶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CS1组移植肝中枯否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冷缺血18h的供肝中,肝窦内皮细胞均失去正常形态,仅少数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阳性.术后72 h,CS1组肝窦内皮细胞基本恢复正常形态,SE-1表达恢复,而对照组肝窦内皮细胞恢复欠佳.术后6和24 h时,CS1组肝组织中TNF-α mRN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时,对照组VEGF mRNA的表达高于CS1组(P<0.05);两组IL-1β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CS1肽段处理供、受鼠可以减少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保护肝窦内皮细胞,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